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86章 你去谏言陛下迁都吧

      第186章 你去谏言陛下迁都吧
    张唯认认真真地坐直了身子,一脸洗耳恭听的模样。
    宋慎顿了顿,问:
    “事关重大,从明兄,你确定要在这里,就这么讲?”
    他的意思很明确——眼前这个纪纲,到底可信不可信,传出去会掉脑袋的事情,能不能让他听?
    张唯不动声色地擦了擦脸上的点心碎屑,不过实际上是在擦汗。
    纪纲这人,看着像是陛下特意送来保护宋慎的,其实就是换了个名头,可以正大光明地待在宋慎身边打探消息。这些需要被打探的事情中,自然也包括现在宋慎想跟自己聊的。
    甭管他可不可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纪纲不能被赶走,必须留在这里老老实实地把事情听完了,两人过会儿一起回去向陛下禀报,再说什么别的。
    张唯可没有判断纪纲是否可信的话语权,这事儿陛下说了才算。
    “没事,你放心说就是了。”
    他呵呵笑着,声音如常:
    “纪纲这孩子是个老实人,他父母在哪、家住哪里,我都打探清楚了,要是他表现不错,过一阵子我替他家里人在应天府也找几个差事,如此,他们一家便能在应天府团聚,也免得这离得远有什么事都照看不住,是不是。”
    宋慎恍然点头。
    噢,搞半天,不是张唯傻白甜谁都敢信,是因为他早就打算好了,把人一家全给捏手里当人质啊!
    既然如此,他就没有太在意被纪纲听到什么不该听的了。
    宋慎思忖一阵,先让门口的兰云去把书房门给关好,叫仆役都离远一些,又叫新上任的保镖纪纲去巡查一遍,确保周围没有人后,才缓缓开口。
    “我觉得,你可以去向陛下建议迁都的事。”
    张唯只略微愣了片刻,便当即反驳:
    “子畏你喝多了,还是生病发热烧着脑子了?”
    “如今方才立国十年,应天府不仅是龙兴之地,是陛下定鼎中原开始的地方,整個江南的税收加起来也占国库的一半还多了。迁都,迁去哪里?”
    “况且陛下压根没有说过迁都的事,他若有意,为何从不提及?”
    “我拿你当兄弟,你可别害我啊!”
    宋慎笑了笑,反问他:
    “陛下不说的事情,就一定不想做了?”
    “那我且问,陛下从前可否对胡相有过责备,可否对中书省有过巨大不满,又可否说过自己觉着勋贵们恃宠而骄不听话想对他们动刀子?”
    张唯被噎住。
    陛下当然没有表达过这些意思。
    虽说中书省那帮人时常与陛下对着干,近年来也愈发过分了,但这只能算是君臣之间的普通龃龉,真要说是什么大事,那也不至于。
    可宋慎说话向来是有的放矢,更何况,除了太子殿下和后宫以外,陛下最近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宋慎了。
    他说的事,多半不是空穴来风。
    诡异地安静了片刻后,张唯小心翼翼、不太确定地问:
    “你是说,胡相和中书省,甚至是那帮开国勋贵们,都会被陛下……”
    宋慎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
    “没错,我就是这意思。”
    “这件事暂且先不提,我们话说回来,陛下一定是有意迁都的,只是要迁去哪里,他还没有想清楚,此事没有一个由头,他也很难下定决心去做。”
    “而我告诉你,让伱去提出来,就是给了他这个由头。”
    张唯不知道他为什么敢如此肯定,正如,他不知道宋慎为什么能独得陛下青眼一样。
    宋慎能拿出土豆这样的神物,有办法造出战场上救人无数的酒精,可有这样的本事,并不能代表他在政务上同样有所见地。在摔倒瞎眼前,宋慎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内廷文官,七品,在扔个石头都能砸到个官吏的京城里根本不算入流。
    纵使他是宋濂的嫡长孙又如何?张唯自己就是宋龙门的学生,自然知道,自己那位老师虽然学识渊博,却一贯懒得掺合政事,他的嫡长孙宋慎难道还能比祖父高明许多么?
    所以,即便对宋慎再信任和看好,张唯仍然不大肯定赞同。
    “子畏,何出此言?”
    “你若能说个一二三来叫我心服口服,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哪怕冒着杀头的风险也一定去觐见陛下上奏谏言。”
    “可要是连我自己都没法信服,这事又要如何向陛下开口?”
    他的质疑是很正常的。
    即便习惯了在辅导班里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的状况,宋慎依然做好了需要劝告张唯的心理准备。张唯不是他的那些“学生”,他不知道自己通晓前后历史,更不知道自己有系统外挂,以及上课时能听到历朝历代帝王将相们让人受益匪浅的辩论赛。
    宋慎在心里过了过腹稿,口条清晰地说:
    “首先,最近京城发生的事情你肯定也心里清楚,即将有大事发生,陛下会有大动作。”
    “不管是所有藩王都被召回京中,还是贴皇榜开恩科招工匠,这些事都极为反常,从明兄,你这样聪慧的人,难道没有觉察到异样?”
    张唯卡壳。
    他只是没去衙门当差了,又不是耳目闭塞,且不提那么多曾经的同僚还有来往,光是这些旨意,哪一件不是陛下堂而皇之摆在台面上的?
    “所以呢,这意味着什么?”
    张唯想不出来宋慎为啥要说这个,于是虚心求教。
    宋慎略一颔首:
    “藩王回京,意味着,北方今后将没有一个份量足够的人镇守了。”
    “九大塞王的封地多分布于北方,这是陛下远见卓识。自唐亡,五代十国往后,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出去后就数百年没有被彻底收回过,当初岳飞就差临门一脚了,却还是失败。”
    “而陛下之所以要分封九大塞王,便是此故。”
    “南北数百年未曾在同一个皇帝手下生活,从明兄,你应该没少听人嫌弃说北方蛮子吧?如今朝中高官大员,有哪怕一个人是北方人吗?”
    “说得难听些,我要是北方人我也不服气。譬如我在北方,我读书的私塾先生或许连个功名都没有,而南方呢?大宋文风鼎盛熏陶数百年,如今国朝都城又在南方,真到了恢复科举的时候,我们北方人考得过南方士子?”
    “不仅如此,你也知道江南富裕、鱼米之乡,文风鼎盛就算了,还那么有钱,而且离国都又近,北方人心里能舒服吗?”
    “即便天下一统,我把话放在这里了,若是没有一个对北方有利的重大国策,南北仍然会如同前面数百年一样,根本不是一条心,甚至不会南方北方都不觉得自己是同一国的人。”“这些,你同意还是不同意?”
    张唯被干了个大沉默,半晌都没吭声。
    他自己是中原人,不算南也不算北,但是中原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正统,南北都认,所以张唯这样的出身其实对南北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太多感受。
    然而,有些事情只是刀没扎自己身上不觉得疼,并不代表他真是个睁眼瞎,连氛围都感觉不到。
    朝中也有北方人做官的,陛下曾经开过几次科举,就算是北方文风不如南方,也总不可能一个都没混上来,但数量上确实是很少。
    张唯以前还在御史台做事当差时,就知道同僚们私下里是不喜北方人的,他们甚至不觉得北方人是汉人,因为元大都就在北平,元人也是北方来的,所以即便知道对方就是汉人,照样私下喊人家北蛮子。
    还挺好笑的。曾几何时,中原也喊南方人叫南蛮……现在倒是反过来了。
    宋慎没等到他的回应,微微侧头,对着另一个方向:
    “纪纲,方才我说的你听懂了吗?懂了多少?现在就我们三人,既然你听了,也可以说说你的想法。”
    “没读过太多书也不要紧,你多少是在街头巷尾里讨过生活的,从市井百姓的眼光说说看,同样能对我们有所助益。”
    纪纲一颗心差点提到嗓子眼里。
    他知道个屁的市井眼光!
    跟宋慎说的那些身世背景,可以说是半真半假。真的那部分是,他的确是宿迁人,家里也的确不希望他从军;假的那部分是,他从没有在街头巷尾讨过生活,更没有去酒楼门口替主家扔过醉鬼和吃白食的。
    他父亲当年跟随陛下,战死沙场后得了军功,母亲寡居将他拉扯大,好不容易培养成人了,自然不希望他跟那早死的爹一样上战场去,否则纪家就断后了。于是,纪纲靠着父亲的那一点点荫功,才得以年纪轻轻便混成了皇城守卫。
    若是不出意外,他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
    但偏偏现在出了意外。
    要是同宋慎的对答出了什么问题,不仅守卫的差事丢了,说漏嘴了或许还得掉脑袋!
    纪纲的汗水大颗大颗地冒,从额头直往眼睛里滴。
    “小的……小的愚钝,从前没有见过多少北方人。”
    他吭哧半天才憋出来话:
    “不过听人说,北方人虽然看着同我等没有什么区别,可说话做事却粗鲁得很,明明是文人,却仿佛军汉一般,还不喜吃米饭,更爱吃面。”
    “其余的了解……并不多,全都只是听说。”
    当然是听说的,但都是他守城门时听同袍和进进出出的那些官员们说的。
    不是市井小民所言,却也大差不差了。
    宋慎点点头,没有太去计较,只重新转头对着张唯说:
    “你看,从明兄,南方人对北方人的态度可见一斑。”
    “陛下是一位决意要南北一统的雄主,他既然当初决定分封塞王,便足以说明他想弥合南北的决心。”
    “但如今或许是出于其他原因,塞王还没来得及去封地就被召回了。”
    “这样一来,北方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这双方分明都是大明子民,却不认对方跟自己是一家人的局面发生?”
    “不可能。”
    “所以我认为,迁都之事势在必行,陛下要么恢复藩王制,要么迁都往北,没有其他可能。”
    张唯被他说服了。
    这话有理有据,而且大明这十年来的决策也有足够的迹象表明,陛下一定是在乎北方人心的。
    但第一个问题解决,还有一个。
    “行,我同意。”
    张唯很光棍地滑跪认输,又问:
    “那子畏以为,陛下希望将都城迁至何处呢?”
    “西安,洛阳,还是北平,又或者是其他地方……中原?”
    北边能够定都的地方没几个,不过比起南方要多一些。
    西安,曾经的长安城,十三朝古都,要说天下哪里最适合当国都,首选肯定是这里。
    洛阳也不错,水运发达程度比长安要高,只是这地方被当做都城好像还是差了那么一截。
    而如今的北平曾是元朝大都,它本身就有较为完善的皇城规划和宫殿,费劲程度会小点。相较而言,长安城虽然当过那么多朝古都,但宫殿建筑已经在千百年的战火中被毁得差不多了,修葺起来,比全部重建也差不了多少。
    至于中原,也就是开封,位置倒是不错,南北兼顾,地势平坦,交通运输也发达。然而首先,这地方不是很吉利,北宋靖康耻的事情无人不知;其次,开封几乎隔三差五就被淹,当做都城有点难以让人放心,哪个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都城发洪水。
    要真权衡利弊,似乎北平是最省心省力的,更何况为了迎接燕王,北平都已经将王府修了个大半了,迁都的话很方便。
    但问题是,那地方距离草原实在是太近。
    虽有险隘阻隔,有长城,但是草原蛮夷一旦挥师南下,北平作为国都就是首当其冲的地方。
    一国天子坐镇北平确实很能安定人心,可皇帝的命,那是天底下最要紧的一条命,若是出了什么意外,还不直接亡国了?
    不行不行!
    张唯刚刚才从心底里划掉了一个又一个选项,尤其在北平这地名上狠狠否掉。
    就听宋慎轻声开口:
    “迁都北平啊。”
    “以咱们陛下的性子,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口号一喊出来,他还不直接豪情万丈拍案叫好?”
    张唯:???
    张唯震惊了:
    “你是想让我先死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