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390章 《乡村教师》

      第390章 《乡村教师》
    看了一会儿,吴宓再次转过头来,他紧紧皱着眉头,用压低的声音问道。
    “秉文,你确定没有拿错么?这真的是一篇科幻小说么?”
    吴宓阅读速度不算慢,但还是了七八分钟,认认真真地将第一章读完了。
    在这里,他没有发现一点科幻小说的影子,以至于心里不断在嘀咕。
    要知道,包国维的作品,可是吴宓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最后的颜面了。
    若是包国维都不行,那吴宓恨不得找一块豆腐撞死。
    这个时代的国人,不仅仅是普通百姓,知识分子更甚。
    都有着极其敏感的自尊心,因为长时间的失败,受到西方人的打压和歧视。
    所以很多人心里都鼓着一股子气,想要在国际上,最关键是在西方人面前扬眉吐气。
    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这在他们身上,实在是太难以做到了。
    这也是包国维受到西方人追捧之后,能够在国内得到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之一。
    此刻,包国维正若无其事地吃着早餐,将一块吐司裹着香肠塞进嘴巴里面。
    他慢条斯理的吃完,丝毫没有照顾,急得屁股着火的吴宓先生,等到将食物全部吞咽下去,包国维脸上露出笑容说道。
    “先生,还请继续看下去。”
    “这”吴宓皱着眉头,不知道包国维葫芦里面到底卖着什么药。
    他抬头看了看年轻的威廉森,后者似乎也还在阅读第一章的内容,紧紧皱着眉头,很是疑惑的样子。
    吴宓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决定再好好看一看后面的内容。
    但他没有急着直接观看后面的章节,反倒是重新将第一章看了一遍。
    因为适才看的时候,他心情急切,急于想要在文字之中找到关于科幻小说的内容,忽略了文字里面的细节。
    吴宓看小说极其细心,特别是对于包国维这种公认的文学大师。
    继续从第一句话看起来。
    他立即便体会到了,包国维如今所展现出来的,朴实无华而又内力深厚的笔力。
    即通过简单不繁复,能够让普通人很轻松看懂的文字,阐述出大师级别的文字效果。
    当过作家的,应该都知道,如同学生时代一般,不加克制地叠砌辞藻和形容词,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这种文字或许能够让你在学校里获得高分,可在文学一途上,只是你身为作家表达的累赘罢了。
    吴宓很享受这个过程。
    “不知道,英文版本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展现出汉字所体现的不一样的感受。”
    吴宓这样想着,对于威廉森手中的那份稿件提起了好奇心。
    不过,没过多久,吴宓便被故事里面的内容吸引了。
    抛开是否是“科幻小说”不谈,《乡村教师》绝对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故事的剧情并不复杂。
    以第二人称作为描述手法,故事里面的主角“老师”是一名身患绝症的乡村教师。
    对于他为什么会成为乡村教师,包国维这里增添了一段描述。
    年轻时候,他曾经响应号召前往外国留学,可归国回来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知识似乎不能够拯救这个国家。
    军阀想要利用他的知识发展工业,实现自己地盘的扩张。
    当权者也想要利用他排除对手。
    在绝望之际,他放弃了城市里面优越的待遇,来到了这个偏远的乡村。
    为这里的贫困学生教授现代科学知识。
    一开始,他的教授并不顺利,贫瘠的土地上孕育了贫瘠的思想。
    村民们不愿意学习什么洋人的现代科学,只愿意让主人公教授一些。
    “能够让娃当上官老爷的东西。”
    长久以来的愚昧气息,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
    但主人公依旧有着与“愚昧”作斗争的勇气,他一边拿出自己的积蓄资助学生,一边带病上课,拒绝着好友带他离开治病的邀请。
    为的只是心中的一份坚持。
    看到这里,吴宓都不由得转过头来,他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实世界中真的有这般人么?”
    包国维眼神深邃,他看了看面容已经渐渐震惊的西方人,又转头看向了面头紧锁的华夏教授,故作轻松地说道:“谁又知道呢?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那么纯粹的人吧?而我们缺乏的,正是这种人不是么?”
    一时间,吴宓陷入到了沉默之中,他已经能够断定,光光靠这段剧情,包国维在国内文坛的地位,便已经无从辩驳!
    实际上,为了能够让《乡村教师》原著适应这个时代,包国维做出了十足的努力。
    因为,在民国时期的乡村,出现教授物理学知识的教师,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包国维知道那里的情况,甚至连识字都是一种奢望。
    原著的背景,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左右的大西北农村,可就算是如此,也比这个时代的乡村,要好上太多了。
    所以,做出一些符合时代的改编,乃是很有必要的。
    可这样的改变,却更加加重了这部作品前期的沉重性。
    就在此刻,剧情开始有了变化。
    威廉森一开始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
    他甚至认为对方是拿过去的作品敷衍自己。
    可威廉森并没有提出疑问,他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只有在观看全貌之后,才会做出评价。
    所以,威廉森认认真真地看了下去。
    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他原本觉得,自己的童年遭遇已然够坎坷,没有想到在遥远的东方,竟然还有如此困苦,且正在遭受愚昧的地方。
    这让威廉森觉得心情十分沉重,与此同时,他也在文字中认可了包国维。
    “这是一名文学大师。”
    “甚至于,他运用英文写作的功底,比我还要强上许多。”
    威廉森在心中给出了自己认为中肯的评价。
    “可这还并不是科幻小说,更像是现实主义的乡土小说。”
    他小声地嘀咕说道。
    但是,这一切疑惑,在翻到第二章的时候,出现了转机。
    第一句话,便已经牢牢吸引住了威廉森的眼睛。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在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来了!来了!
    科幻元素终于来了!
    长久压抑下的疑惑,在此刻迸发出来。
    威廉森在感受着文字中,极其硬核的“科幻元素”之时,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文字里面的每一个内容。
    “星际战争”
    “碳基”
    “时空跃迁”
    “亚光速巡航”
    “虫洞”
    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极其硬核的科幻元素,甚至于有些概念都还没有被引入到科幻文学之中。
    威廉森能够知晓这些单词的意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经常阅读科学期刊。
    “可是.包先生明明可以写如此硬核的科幻作品,为什么第一章要那样写呢?”
    威廉森心里同时又再次升起了无数疑问。
    随后,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向了适才在窃窃私语的二人。
    当目光停留在包国维身上的时候,威廉森注意到这位“伟大”的先生,正在与一盘西兰沙拉奋力厮杀。
    很快,威廉森便不再想其他地方的异常了,因为第二章的故事内容令他感到震惊。
    不仅仅有极其硬核的“科幻元素”,还有关于星际战争的宏大叙事。
    无数的天文知识,在这些文字里面爆炸开来。
    两个星际文明的战争,被清晰的呈现在威廉森的面前。
    “每艘战舰都拖着长长的火尾,在后面留一条发着荧光的航迹,这由三十多万个火流星组成的阵列形成了碳硅战争中最为壮观最为惨烈的画面”
    “他们将在第一旋臂的中部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
    “舰队开始了第二次时空跃迁,以近乎无限的速度奔向银河系的第一旋臂”
    一场历经两万年的星际战争,以一种极其宏大的叙述视角,呈现在了威廉森的面前。
    当威廉森看到最后一行字的时候,他缓缓地呼出一口气。
    不知道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震撼。
    随后,他用简洁的话语概括说道。
    “这是一场碳基文明与硅基文明的星际战争.硅基生命么?这是十九世纪天体物理学家儒略申纳提出的,以硅为基础的生命存在可能?”
    威廉森用自己的知识,尽量解读着这一章的内容。
    “历经两万年的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了,碳基文明取得了胜利,打算在银河第一旋臂建立一条隔离带,摧毁隔离带中的大部分恒星,以制止硅基文明再次进去银河系中心区域”
    “精彩!”威廉森似乎进入到了自己的世界之中,感慨说道。
    “难道接下来的剧情,将会指向地球?或者是地球正处于这个第一旋臂之中,即将遭受毁灭?
    那么主角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凭借着一名科幻作家的直觉,他敏锐地感觉到了后续剧情的发展。
    包国维略带惊讶地看了一眼对方,适才,对方的自言自语,他全部都听到了。
    没有想到威廉森能够从两章里面,看出这么多东西。
    特别是“硅基生命”这一概念的诞生,最令包国维感到意外。
    看起来,即便仅仅是高中毕业,平日里威廉森也从来都没有减少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
    这也是应该的,作为一名作家,就不可避免的需要终身学习。
    “这”
    同样的,看到后续内容的吴宓,一时间也不知道用什么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这便是秉文所写的科幻小说么?
    看起来,怎么跟自己从前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好像更加高级了一些。
    这个时候,包国维终于是吃饱喝足了,他用餐巾将擦了擦嘴角,面露微笑地说道。
    “两位可以继续看下去。”
    意思很明显,这才刚刚开始,你们不要一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吴宓与威廉森,犹如两个切线木偶一般,机械地点了一下头,动作都十分的同步。
    随后,餐桌上便只剩下了纸张翻页的声音。
    二人手边的咖啡不断见底,包国维时不时会招手,让服务员上来为他们舔满。
    而短短的一万多字,竟然让二人忘记了时间。
    两位,一名是华夏的著名文学研究家,一名是来自西方的青年科幻作家。
    他们一字一句的评析这部作品,竟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之处。
    时不时,都会升起,这句话就是最优解的感受。
    这也是难怪的,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写作练习,包国维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连写高考作文都能够离题的普通大学生了。
    利用脑袋里面海量的文字知识,再加上来自于民国大师们的教导,还有自己的大量练习。
    如今,包国维的写作水平已经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
    随着故事的发展,吴宓与威廉森的视角,从科幻故事一下子跳转到乡土故事,从乡土故事又再次跳转到科幻故事。
    以每一章为一个节点,二者相辅相成,成为两条并行的故事线。
    “竟然还可以这样?”
    威廉森惊异于这种新奇的叙述手法,多时间线的写作手法,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少见的。
    他皱起眉头,回忆起记忆中的相关作品,并且嘀咕说道。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女士的《到灯塔去》,采用了多时间线叙事的手法,还有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电影里面,也同样将不同时间、空间的故事线交织在一起。
    在科幻小说里面,这样的手法,倒还是第一次见。”
    这样想着,威廉森将这个方法默默记下,决定自己有机会也要试一试。
    随着故事缓慢推进,一切即将到达了尾声。
    特别是在孩童们,将“老师”所教授的牛顿三定律,全部背诵下来之后。
    “他感觉到那团最后的火焰在弱下去这几百年来在欧洲化为尘土的卓越头脑产生的思想,以浓重华夏方言的童音在二十世纪华夏偏辟的山村中回荡,就在这声音中,那烛苗灭了。
    娃们围着老师已没有生命的躯体大哭起来
    ”
    在这一刻,二人都感觉到了文字的力量。
    那是一种,能够撬动人灵魂的伟力。
    “太精彩了!”
    吴宓深深吸了一口气,在最后一句话之后,发出了源自内心深处的感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