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049章 1044【先锋被围】

      第1049章 1044【先锋被围】
    阿克苏赫乘船换马,火速跑去追赶明军。
    带他过去的,是鸿胪寺通译官兼翰林院编修杜居实。
    杜居实籍贯四川遂宁。
    朱铭全占四川之时,杜氏依旧选择观望,仅派出两个小宗子弟投效。
    直至大明开国,他们才反应过来,但明显已经有点晚了。好不容易有个杜居实,考上大明第三届进士,可这位却更喜欢研究文史,实习期间直接申请去了翰林院。
    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杜居实跟几个外邦使者谈得拢,学会了波斯语和突厥语,并长期在翰林院翻译波斯、塞尔柱著作。同时,还被借调去鸿胪寺当通译官。
    而东罗马使者阿克苏赫,则通晓拉丁语、希腊语、突厥语和阿拉伯语。
    他们紧赶慢赶,在凉州追上种彦崇。
    “观战使者?”种彦崇一头雾水。
    杜居实仔细解释,种彦崇终于听明白。他军务繁忙,懒得招待使者,简单寒暄几句,只让阿克苏赫别乱跑。
    种彦崇能担任西征副帅,除了自身能力不俗外,主要原因还是平衡军中派系。
    张镗、张广道、李宝、杨志等人,长期在中央担任要职,他们提拔了很多各自派系的将领。
    自从姚平仲被夺去兵权后,朱铭就想着扶一把陕西派。
    而种彦崇,就是他选出的陕西派代表。同时种彦崇还是洛阳人,是种家的将门子弟,又有妹妹嫁给皇帝做妃子。能力虽只是中等偏上,身份和资历却足以服众。
    一个洛阳人,做陕西派代表完全可以。
    至于李彦仙,虽然是陕西人,却并不属于陕西派。
    李彦仙在前宋西军当过兵,最初也靠陕西豪侠和马匪起家。但他被调来调去,嫡系早被打散了,融合进各军的骑兵部队。
    而李彦仙又投靠得相对较早,并且不怎么争功,率领骑兵跟很多大佬合作过,因此跟各个派系关系还不错。中期一直驻扎河北,麾下多为河北兵。后期又常在山西,直到灭西夏之战前,他才被调回陕西统兵两年。
    李彦仙做主帅,所有派系都愿意给面子。
    “那里是什么地方?有军队驻守,又有很多人反复出入。”阿克苏赫问。
    种彦崇派来的军方陪同人员说:“那是凉州仓城,专门用于囤积和转运军粮的。”
    阿克苏赫又问:“这样的军仓城堡,在大明国有很多吗?”
    军方陪同人员呵呵一笑。
    军事机密,自然不可能随便说。
    阿克苏赫不被允许登上城墙,这附近又没啥适合观察的高地。他混在人群之中四处查看,只是发觉非常有秩序,来来往往无数军民杂而不乱。
    他又连续询问几个问题,军方陪同人员只回答一个,其他问题全部用笑声敷衍过去。
    在此逗留半日,能问的都问了,不能问的全白问,阿克苏赫请求追赶更前方部队。
    他在鸿胪寺和军方人员的陪同下,一路换马狂奔,在星星峡追上了李彦仙的第二批主力。
    怪石嶙峋,山道崎岖,想快也快不起来。
    阿克苏赫只能老老实实的跟随部队前进,慢吞吞的在峡谷山道中行走。
    “这里地势险峻,只需建造一个要塞,派很少的军队就能有效防御。”阿克苏赫点评道。
    军方人员摇头说:“没用的,最多拖延进攻方的时间。这个地方两边都不挨,连一条河都没有,喝水只能靠两口苦泉。粮草补给太困难,如果真想死守这里,双方都得不断增兵,最后输赢全看哪边的粮草更多、运输更快。西辽敢跟大明比这个?”
    好不容易穿越星星峡,李彦仙亲自坐镇于后世的星星峡镇。
    这里已经变成临时大军营,前后数百里(实际行军路程)皆为崎岖荒凉之地,也就眼前这一片还算相对开阔平坦。
    即便如此,也没啥人烟。
    星星峡镇的人口变多,是民国时期修建了公路。那里的树木,则是新中国的镇干部带头种植的,饮用水来自很远很远的水库。
    如今这方圆数里,却只住着十多户人家,一颗像样的树木都没有,每天喝水都得求驻军开放苦泉。
    阿克苏赫评价说:“这里不适合生存,更不适合行军。”
    两口苦泉,无法供应大军。
    李彦仙的主力,从还没进星星峡的时候,就一直在喝自己带的水。
    所有部队全都加速行军,吴玠的先锋在开路,附近不可能出现敌人——只要明军守住沿途泉眼,西辽再多军队奔袭埋伏都得渴死。因为翻山越岭长途奔袭,不可能带太多饮水,沿途又皆荒无人烟之地。
    明军越早通过这里越好,耽搁久了有可能会断水。
    但想快又快不起来,部队轻装疾行可以,辎重却得慢慢驮运。
    四轮偏厢车全拆了,还要过一段路程,才能重新组装被骡马拖着走。
    至于重炮,运输更加困难。直接被李彦仙扔在星星峡外,免得挡住大军通道,影响了整体行军速度。
    阿克苏赫前去拜见李彦仙。
    李彦仙的反应跟种彦崇差不多,扔了一个文职军官陪同,就懒得再管这位异邦使者。这破地方没啥好看的,一支支部队从峡谷出来,然后扎营等着继续前进。
    想要行军,还得排队!
    阿克苏赫跟着一支部队启程,没走多远就又是高山峡谷。而且依旧没有水源,山岭光秃秃的,许多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清朝在沿途设了好几处驿站,喜欢把犯人流放过来当驿卒。
    即便生活再艰难,那些犯人驿卒也不敢跑。因为各处泉水被士兵守着,他们逃到哪里都是死,活生生的在无人区渴死!
    前方遇到一处寨堡,堡外筑有小型京观。
    一颗颗人头,被垒成金字塔样式,由于气候干燥都快被风干了。
    那是吴玠的先锋部队留下的,砍下星星峡寨守军的头颅,垒在此地恐吓守寨的敌军。
    效果非常明显!
    明军攻破星星峡寨的速度太快了,那里的守军一个都没逃掉。人头拿来往这里一堆,此地守军更无战心,面对火炮火枪射击,攻城部队都还没接触寨墙,守军便直接吓得弃寨而逃。
    甚至有人投了吴玠,说愿意给明军做向导。
    阿克苏赫好不容易穿越高山峡谷地带,本来以为前方会很好走。结果呢?不是荒漠,便是戈壁!
    “这就是下桃石之地吗?太疯狂了!”阿克苏赫忍不住吐槽。
    他联想到东罗马的军队,如果连续穿越荒芜地带远距离行军,恐怕还没打仗就士气耗得差不多了。
    杜居实笑道:“此皆中国故土。有一位中国古代将军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他说这句话的地方,还在更西边的数千里之外(直线距离就有三千里)。”
    阿克苏赫沉默。
    他是真服气了,这种情况的远征行动,不是东罗马能做到的,至少此时的东罗马做不到。
    太考验军队组织度和后勤运输能力了!
    ……
    此时此刻,吴玠的先锋部队,距离伊州城(哈密)只剩一百四十里。
    大概在后世的哈密烟墩站以北。
    那里有一个挨着河流的大型寨堡,寨墙被增筑到五米多高,里面至少聚集了三千守军。
    吴玠的炮弹没怎么消耗,打了胜仗可以捡回来。
    火药和粮草消耗却很大。
    他中途甚至停留了几天,等着后续部队送来补给,顺便把伤兵留下来医治。
    一路拔除了六个敌寨,吴玠伤亡二百余——阵亡57人,重伤82人,轻伤134人。
    重伤员大部分属于烫伤和砸伤,全是强攻寨堡而造成的。尤其是被金汁淋到,化脓感染很难治,有些扛不住的已经死了,估计还会陆续感染死亡不少。
    只有小炮,只有飞梯,吴玠难以攻打眼前的大寨。
    他只能拔掉寨堡南边的墩台,以墩台为中心靠近小河扎营,然后等着主力过来增援。
    第一批主力数千人,正带着民夫和粮草急行军而来。
    说是急行军,其实全看骆驼走多快,很多粮草和装备是由骆驼驮运的。
    阿克苏赫见缝插针,只要道路稍宽,他就超过现有部队,跑去追赶更前方的部队。
    终于,追上了第一批增援主力。
    出了山口,前方多为荒漠戈壁,走着走着植被开始多起来。
    援军将领桑仲派出轻骑探路,很快那些侦察骑兵就回来:“前方有大股敌骑阻拦去路,吴将军的先锋部队可能已被重兵包围了!”
    “我们退回去,守住山口处的寨堡,保住后续大军出山通道。”桑仲立即下令。
    “不救吴将军了?”
    “他若早有防备,不需要我们救。他若是无防备,过去救也没用。他之前停军补给过一次,粮草还能撑几天,大不了宰杀骡马。我们的战车、火炮都还在后面,骑兵也没带多少,暂时没有能力去救他。”
    桑仲是种师道留下的部将,历史上先投王彦在河北抗金,后又转投杜充保卫开封,但被杜充搞得满腹怨气。又跟京西制置使程千秋不和,一怒之下直接在襄阳造反,雄踞湖北拥兵十余万众,最终被老上司王彦给干掉。
    那个叫程千秋的文官,不止把桑仲给逼得造反,还把负责征讨桑仲的将领也逼反。
    这个时空,桑仲却是随种家军一起被整编,随后按部就班的作战立功升迁。
    他听说吴玠的先锋部队被围,完全没有去救援的心思,老老实实退守山口寨堡,免得后续大军被堵死在群山之间。
    那处山口寨堡,也是吴玠拿下的,还把部分辅兵和民夫留下驻守。
    桑仲退守山口大约一个小时,侦察骑兵不断回来报告:“敌军侦骑越来越多了,我们的骑兵不够用,已被压回五里之内!”
    “骑兵再收近一些,”桑仲下令道,“守住这里就是大功,慢慢等着后续友军增援。”
    吴玠冲得太快了!
    他练出一支突击型重装合成旅,根本就不把西辽军队放在眼里。
    锤子在手,正想找颗钉子敲敲。
    (推荐大罗罗的新书《大清要完》,这货码字速度真快。我写一本,他能写好几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