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581章 0576【钟声响起】

      第581章 0576【钟声响起】
    洪武元年冬,第一场雪降临。
    天气还不是太冷,但官员们已经可领低温补贴。
    种师道身为阁臣,乘坐马车前往皇城,即便是他也只能用劣马拉车。
    天驷监皇家马场已经恢复,但那里目前只有数百匹马,其中一大半都是从兰州补充过来的。
    雪不大,落地很快就化掉,街上湿漉漉一片。
    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巡铺兵沿街查看,若是发现乞讨者,就会立即报告给厢官长。(巡铺兵类似社区民警,宋代的大城市已经有了。)
    厢官长则派人去调查,如果乞讨者有家人,勒令其家人好生看管。
    那些没有家人,或家人穷困者,将暂时由济养院接手,视情况而进行不同安排。
    年纪不大且身体健全的,凑够数统一迁徙到西北边疆。
    年迈或残疾者,由济养院收养并安排工作,一般是参与军事装备生产。比如制作古代版压缩饼干,制作醋布,缝制士兵服装等等。
    第一批将士常服,已经定下规格,优先给京畿军队换装。
    样式没有搞得太离谱,仅略微改动宋朝的缺胯袍。
    这种戎服行动很方便,是宋代士兵的制式服装。但到了宋徽宗时期,就连禁军都不一定会发,顶多给几个小钱让士兵自己制作。
    军官的服装更高级一些,但大体样式没有太多差别。
    帽子则有幞头和笠子,军官为皮笠,小兵为草笠。
    军官可穿皮鞋,小兵则是布鞋。
    五行生克那套,朱国祥和朱铭都懒得管,将士们的日常服装皆染成红色。
    种师道透过车帘观看街上景物,他对现在东京更加满意。
    以前的东京虽然繁华,但偏僻角落乞丐太多。到了冬天扛不住风雪,有些只能活活冻死,又或者藏入暗渠被地下世界吸收。
    现在朝廷设立了专款,一股脑儿送去西北边疆种地。
    马车驶到东华门,种师道下车进去,没走几步便来到“候车室”。
    这是最近定的新规矩,官员们进入皇城觐见、办公或上朝,从四品及以上官员可乘坐马车,七十岁以上也可以乘坐马车。
    一来能给官员们体面,二来也提高办事效率。
    皇宫里还专门准备了一些大车厢,可以同时容纳十二人坐到车里。
    “候车室”已有三人,纷纷起身作揖:“种相有礼了!”
    种师道连忙回礼。
    立即有女吏前来奉茶,是女吏而非宫女。
    这里虽然是皇城,但并非东宫与后宫,属于皇城里面的办公区。
    本着能不用太监就不用的原则,役吏都是些身家清白的健全之人。而且有男有女,他们有专门的制服和腰牌,只能在个别办公区域活动,就连内阁等机构都不得靠近。
    “候车室”里烧着炭火,还有零食和热茶,在这大冬天倒也舒适。
    差不多攒齐了十人,就没有再等待,众臣一起坐着马车前往政事堂。
    今天并非大朝会,而是阁部重臣会议,个别侍郎也被邀请来参加。
    到了政事堂坐下,等待片刻又有一拨大臣进来,不多时就连太子也到了。
    “皇帝驾到!”
    随着由远及近的几声呼喊,众臣齐刷刷站起来,朝着朱国祥作揖行礼。
    朱国祥微笑道:“且坐。”
    “谢官家!”众人又陆续坐下。
    朱国祥道:“先说说户部事情。”
    钱琛站起来说:“市舶制度还在修订当中,开春之后应该能够颁布。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逋赋,今年已下令全部免除,须得尽快安排可靠官员,接受这些地方的各处场监。特别是金银铜监,要改为铸造大明新钱。”
    “吏部有困难吗?”朱国祥问。
    李含章回答道:“第三批官员已经选定,但今日有雪,不日将起大雪,恐要等到开春才能赴任。”
    朱国祥说道:“让他们立即出发,在大雪封路之前,能走多远是多远,争取早点接手事务。”
    “是!”李含章领命。
    朱国祥又问:“我听闻唐代大臣,可以坐着常参,是否寻到确切出处?”
    孟昭回答说:“臣翻遍唐书,唐代常朝仪并无确切记载。但字里行间也有一些线索,唐代官员常朝参拜,五品及以上官员是可以坐着的。”
    朱国祥点头道:“那就恢复唐制,五品及以上官员,在上朝的时候给予座位。五品以下官员,依旧站着参朝。”
    “陛下圣明!”
    政事堂里的众臣立即高呼,他们今后都可以坐着上朝了。
    朱国祥又说:“开春礼部试可在准备了?”
    孟昭回答道:“已在筹备当中,考试官与监试官还须陛下亲自定夺。”
    朱国祥道:“如今国事繁忙,阁部重臣皆有要务,寻一侍郎做主考即可,主监则由督察院御史担任。其余考试官和监试官,皆在翰林学士当中选用。”
    宋代吸取唐代科举教训,礼部官员只能做主办方,即筹备安排考场、考号,负责审查考生资格等等。
    真正的出题、监考、阅卷等流程,礼部是不得参与其中的,这个规矩也被明清两朝沿用。
    朱国祥又问:“江西范氏叔侄还未降吗?”
    兵部尚书赵遹就是个小透明,他代表着赵宋宗室,在大明新朝没啥发言权,朱铭这个太子反而更像兵部尚书。
    赵遹回答道:“范氏叔侄已占领建州全境,前几日的奏报是,他们在邵武军边境也有踪迹。福建布政使多次派人招降,范氏叔侄一直讨价还价。其杀戮士绅、僧众过多,或许还有疑虑,害怕招安之后被治罪。”
    张根突然来一句:“范氏再不投降,可令李宝发兵讨之。这叔侄俩滥杀无辜,罪孽实在深重,抓到了定要判以极刑。就算愿意招安,也不能委以重任,让他们做县尉已是开恩。”
    众臣深以为然,范氏叔侄在建州杀地主分田产,其手段比朱铭还激进许多,都快赶上荆湖路的钟相了。
    朱铭却笑道:“让李宝提兵逼一下,如果愿意招安,就令他们进京,我亲自来问几句。”
    张根欲言又止,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石元公也有出席会议:“金国今年大量迁徙渤海人、奚人,安置在幽云各州定居开垦。听闻麦子收成不错,可谓国力大增!”
    金人今年没有南下,主要是在消化内部。
    渤海人、奚人一直有叛乱倾向,这次迁徙可谓一举多得。既消除了叛乱隐忧,又充实了幽云人口,还提高了粮食产量,并且更利于金国征兵。
    唯一的缺点,就是金国在迁徙人口时,手段显得极为粗暴。
    很多移民安置工作没做到位,致使一些迁徙人口饿死,或者耕种不及时出现饥荒。个别部落还因缺粮而出现叛乱,金国直接派兵镇压,反正造反的杀光了就行。
    石元公又说:“金国境内很难派去细作,俺们的细作主要在伪宋境内。金国的剃发令,从严施行了大概四个月,由于太多伪宋汉民逃亡,入秋之后稍微有所放宽。现在只是强令伪宋官吏剃发易服,就连那伪宋皇帝都剃发了。”
    胡安国讥讽道:“剃发左衽之伪宋君臣,哪还剩半点汉家风仪?”
    又聊了许多军政事务,让大臣们更清楚全国情况,这次阁部扩大会议便宣告结束。
    朱铭叫上张镗一起离开,低声说:“山东虽然趋于平稳,但整编军队时,一些招安的贼寇将领不服。开春之后,我要亲往山东巡视,你回去安排一下路线。”
    “遵命!”张镗拱手领命。
    如今的火器作坊,已经增加到十处。特别是徐州火器场,虽然刚刚开工,但只要工匠能熟练起来,火器产量能够很快提升。
    等到明年夏天,应该能有3000个火枪手,火炮的数量也能增加许多。
    只不过新编练的火枪手、火炮手,肯定还得慢慢适应这玩意儿。
    荣已经带着神机营回开封,士兵数量也补到了3500人。其中一半士兵没有武器,只能向老兵借火枪训练。
    硝石今年也纳入专营范围,需要朝廷颁发牌照,商贾有了专营牌照才可经营。并且必须优先给火药场供货,剩下的才能卖给民间顾客。
    “当当当当……”
    城内左右两处区域,突然传来阵阵钟声。
    “这时怎有钟声?快去看看。”胡安国刚出皇宫,就听到那不小的动静。
    不止是他,其他一些官员和百姓,也循着钟声方向去看热闹。
    老远就看到钟鼓楼的四面钟,这玩意儿已修了小半年,最近几天才把大钟给安上去。
    大庆殿早就摆着一座,但那是小型的,而且不是四面。
    无数百姓仰望四面钟,目前只有时针,并没有设置分针,因此难以感受到时针走动。而且无法自动报时,到点了必须靠人来敲钟。
    胡安国仰头观望,捋着胡子笑道:“此物甚佳,比更漏日晷更方便。”
    钟面镶着阿拉伯数字,朱铭在借助时钟,顺便推广这玩意儿。
    钟楼下面还贴着告示,教老百姓如何看时间。
    只听一个读书人念道:“这个大钟分早晚,针走一点为一小时。那一竖就是一,早一点即‘子初’。像鸭子的是二,早二点即‘子正’……”
    宋代已把十二时辰,细化为二十四小时。
    比如子时这个时辰,就分为子初和子正两个小时。
    而朱铭为了贴合人们的习惯,把现代的小时给整体挪了一个钟。
    朱铭版本的时钟,“1点”在正上方“12点”的位置,却代表着现代时间的“11点”。
    现代人听着似乎挺绕,古人看着却极为直观。
    时针走到正上方一点,子时初(或午时初)就开始了。时针走到两点钟位置,子时正(或午时正)就开始了。
    今后午时三刻行刑砍头,听到钟声响起即可做准备。
    四面钟开始报时的第一天,一拨又一拨百姓来看热闹。
    还有人专门守在那里,不时抬头进行观察,发现时针果然在缓慢走动。
    俨然成了东京第一号景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