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632章 去往何方(上)

      第632章 去往何方(上)
    蔻蔻把塑料袋丢到地板上。
    打开一边贴着自己姓名铭牌的储物柜。
    球拍、练功服、两双舞鞋,一只绿漆底子上画着金鸟的小罐子,一个索尼的cd播放机,一本名叫《缅甸岁月》的文学读物,外加两张斯威夫特实体音乐专辑,分别是《fearless》和《midnights》。
    这就是这么多年的校园生活,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她整理出来的值得带走的全部东西了。
    球拍练功服什么的自不必多说。
    那只绿漆小陶罐是手工课上的作业。
    蔻蔻以前放在储物柜里用它来装泡泡。
    后来泡泡早就吃完了,小陶罐却留了下来。
    尽管她觉得,上面的金鸟当时画的皱巴巴的,颇像是一只蔫蔫半死不活的鸽子。
    有点太丑了。
    可是清点物品的时候,斟酌了老半天。
    蔻蔻还是没舍得把它丢进垃圾桶,准备把带回家,拿来当笔筒用。
    音乐播放机则是蔻蔻一度觉得,抱着实体cd机,戴着一个大耳罩耳机听音乐,比那些用无限耳机的显的更“old school”。
    最妙的是。
    耳机这种东西,又不属于头饰。
    既然不属于违规饰品,学生会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傻冒们也就没有办法。
    所以。
    有段时间。
    蔻蔻非常喜欢抱个播放器,脑袋上带个五彩斑斓绿绿的巨大耳机,在莫娜面前晃悠了。
    瞥见学生会主席小姐满肚子不爽,想要狗拿耗子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她心里就在那得意的笑。
    “啰啰。”
    蔻蔻笑着一呲牙。
    她把cd专辑用小盒子包好,再拿练功服一裹,从储物柜扔进了袋子里。
    蔻蔻抖了抖塑料袋。
    很轻,几件物品在袋子里发出窸窣的声响。
    “就这么点?”
    蔻蔻本来以为东西会不少呢。
    她特地从家里拖了一个超大号的塑料袋来。
    最后全部整理之后,只剩下了大大的黑色塑料袋里小小的一包。
    像是青春烧尽后的骨灰。
    “嗯,练功服,舞蹈鞋可以留下来接着用,那张《fearless》是莓莓巡回演唱会上的现场签名版,也许能卖不少钱,不过这种东西在这边不好卖,看看上大学时,能不能找同学出掉……”
    蔻蔻将东西一样一样的清点好。
    直到最后。
    她拿起了储物柜里的那本《缅甸岁月》。
    她在原地对着书名静静的站立了片刻。
    女孩忽的抬起头来,把目光望向返校日里,希望能抓紧高中最后的时光,和好友们畅谈回忆的同学们。
    无论外界的局势的如何变幻莫测。
    过去国际学校的校门一关,似乎就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独立天地。
    所有外面正在发生的战争、饥饿、动荡、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切的痛苦与苦难,都与校门里生活并无任何关联。
    作为高昂的学费的回报。
    他们穿上私立名校的校服,就仿佛拥有了某种特权。
    大家可以在法语课上讨论莫伯桑与大仲马,身披白色的休闲短袖和黑色的短裤打着网球,争论暑期去伦敦的短期游学夏令营值得不值得个大几千美元报一下,探讨泰勒和蕾哈娜谁的最新演唱会到底谁假唱了。
    即使在一个动荡的国家,他们却过着相对岁月静好的日子,就和那些位于珠海、曼谷、新加坡、首尔以及欧洲本部教育集团网络下的其他校区里的学生一模一样。
    曾经的蔻蔻便是其中的一员。
    说她是“在本宫阿玛当年干上警督,住进大公馆的时候,就把老娘这辈子要干的活全都干完了”有点夸张。
    但她确实是那种“老师,老师,你看我这么可爱,你舍得挂我的科么!”卖萌讨巧,上课混日子画小人、听音乐、吃小饼干的咸鱼学生。
    谁要和蔻蔻聊聊美妆,聊聊音乐剧,聊聊明星八卦。
    她能唧唧喳喳的聊上一整天。
    要是和她谈什么“简论斯宾塞的诗歌与微型画里所蕴含的科学普罗米修斯主义”。
    她必定要在眼神里画圈圈,神游物外的去心里追小鹿,钓蛤蟆去了。
    德威必修的“比较文学课”可把蔻蔻给难为坏了。
    女孩还记得。
    期末考试做这本乔治·奥威尔以仰光生活为题创作的小说反馈报告的时候。
    莫娜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又是分析殖民地的历史政策,又是分析奥威尔的童年经历对他一生创作的影响。
    最后学生会主席小姐以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上的名言“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做为结尾。
    老师带头起立鼓掌,觉得报告内容是下了功夫的,给莫娜了一个“a”的期末评价。
    珊德努小姐台上讲的慷慨激昂。
    蔻蔻在下面无聊的拿着铅笔画小人跳舞。
    火柴一样的小人,胳膊和腿都长长的,屈膝伸腿,从书页的一边,旋转跳到书页的另一边。
    结果没有什么奇怪的。
    蔻蔻的那篇“《缅甸岁月》中的饮食习惯变迁分析”只得了c。
    看上去授课老师不是个虔诚的美食爱好者。
    没有生活情趣。
    至少对于当年英国文官们喜欢在俱乐部里喝啤酒、苦艾酒还是威士忌,吃的是谷饲牛肉还是草饲牛肉,送礼时偏好非洲殖民地送来咖啡,还是同属印度殖民地的特产大吉岭红茶,没有太多兴趣。
    这本《缅甸岁月》之所以会被摆在储物柜里。
    唯一的原因还是因为蔻蔻觉得自己在上面画的那一整套跳舞的小人画的可爱,所以才被她恩准没有和其他的旧课本一起清理走。
    这件事早就已经过去了很久。
    蔻蔻本来想当然的觉得,自己早就把课堂上学过一切知识还给了老师。
    但是没有。
    在蔻蔻拿起这本书的那一刻,她忽然惊讶于自己其实记得书上的很多记述。
    回忆里。
    阳光照耀下,铅笔划过纸面,火柴人们的身影舞动跳跃之间,背景的纸面上那一个个圆圆弯弯的字母所构成的单词,忽然就变得鲜活了起来。
    甚至“没有生活情趣”的老师在课堂上干巴巴讲的很多背景故事。
    蔻蔻发现此时此刻。
    她都没有忘记。
    正好差不多一百年前。
    1921年。
    从伊顿公学毕业的乔治·奥威尔成为了一名大英公务员,被派驻到缅甸远东的殖民地,当一名享有特权的英籍警官。
    派驻在仰光的五年服役期中,对社会的观察让奥威尔大感震惊。
    他好像又回到了儿时跟随在总督府当职员的父亲在印度生活时的日子。
    在他的处女之作《缅甸岁月》里。
    殖民地的英国统治者们高高在上,毫不在意的审判、笞刑、监禁和绞死囚犯。
    仰光本地名流望族所出身的大法官们,一边摆出一幅秉公执法的模样,一边原告、被告两头吃。一面当法官,一面控制着四周的武装土匪侵袭着村庄——“在他的地盘里,所有规模稍大的剪径抢劫,都得要必须孝敬他一杯羹。”
    驻缅的高等文官们每日里喝着咖啡,在欧洲人组成的俱乐部中,吃着煎的冒着油脂的小牛肉,搭配从港口运来的装在澳洲新式发明的“冷冻船”里缀着白霜的冷冻啤酒。
    绅士们每个周末一起去教堂里做礼拜,连嘴里讨论的问题,都是上周一场发生在普利茅斯两个受人瞩目的英法板球明星间的大战对决。
    电报里刚刚从远方传来这场比赛的结果。偶尔议论间,也会出现类似“切尔西”和“曼联”的名字,但足球这种最近五十年才新式流行起来的玩意。
    工人阶级运动的属性太强,总的来说,不是很受到行政长官们的热衷。
    一切都是那么的“文明”,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除了房子更大了些,天气更热了些。
    仰光的生活和在伦敦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这里已经被大英帝国改造成了一颗远东的明珠,一片美好而祥和的王道热土。
    甚至有些本地的居民也从骨子里开始崇拜着白人文化。
    蔻蔻记得。
    《缅甸岁月》的小说里,主角从印度而来的医生朋友,便狂热着崇拜着大英帝国的一切,深以自己原本的肤色和民族为耻。
    大家对千里之外的板球比赛心心念念,电报发了一封又一封。
    却没有人愿意关心近在身边的泥泞里,成百成百的人们正在死去。
    正是那样的经历。
    让奥威尔对他所生活的社会产生了怀疑。
    人生中第一次的萌发出了“我将去往何方”的思考,最终选择离开了英国的殖民系统。
    历史总是一次又一次的重演。
    百年前和百年后所发生的事情并不能两相比较,把一群上课的孩子和殖民地的高官归为一起也是不公平的。
    只是表现的样子有些相似罢了。
    一百年过去了。
    白色的皮肤和护照上不列巅的国籍已经不再意味着特权,但金钱和财富仍然是。
    蔻蔻有些惊讶于自己脑海里泛过的这么多念头。
    如果她爸爸仍然还是警界的高官,也许她永远都会是那个混日子的女孩,不会想起这么多的事情。
    只有伤痕发生到了自己的身上,人才会真正的知道痛的感觉。
    蔻蔻大概真的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姑娘。
    也许读过的书,课上学到的知识。
    她从来都记得,她只是不在意。
    直到有一天,生活化做了一束光照在心底,回忆浮出湖面。
    她才第一次洞悉了那些复杂且深奥的道理。
    “我将去往何方呢?”
    蔻蔻向百年前的作家一样,看着四周的熙熙攘攘的同学们,在心中问着自己。
    如今局势不好。
    德威的考虑撤出的决定虽然来的有些突兀,却也在情理之内,意料之中。
    对他们这一级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而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有些家里人会让他们转去曼谷的德威校区上学,而有些脸上也浮现出迷茫的神色。
    人总是在生活面临变化的时候,才会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好在蔻蔻并不迷茫。
    她望向储物柜子里的录取信。
    几封厚厚的信封,因为今年的情况特殊,校招会的结果出的很快。
    她受过伤,有过痛。
    但蔻蔻不是笼子里的鸽子。
    笼子里的鸽子每一次飞出,都会原路返回,最后盘旋沉湎在过去的痛苦之中,无法离开。
    她是一只小凤凰。
    凤凰,就算是皱巴巴的凤凰,她也会在痛苦和烈焰中,蜕变出新羽,将雨雾蒸发,获得更加美丽的新生。
    蔻蔻手指划过腕间带着那一小串手链。
    她将录取信抱在怀里。
    看了一眼储物柜子里的那本《缅甸岁月》。
    转身关上门离开。
    ……
    仰光国际机场。
    星巴克咖啡店。
    酒井胜子望着街对面,咖啡店门口著名的双尾美人鱼的咖啡店招牌。
    星巴克的招牌源于一幅16世纪挪威的手工阴刻木版画,它的绿底白画的风格便是源于老式单色版画的印刷风格。
    对此胜子很是熟悉。
    早在大正时期,日本的高等绿茶、砥部焼陶瓷或者一些昂贵而精致的手工糕点。
    便全部都是用木版画来做商品海报和包装的,并远销海外。
    曾有位学者对她说,版画的价值在于交换而不在于收藏。
    胜子不好说这个观点正确与否。
    但木版画由东夏传到日本,又直接影响了欧洲近代的艺术风格发生重大的变化。
    在文化传播领域。
    版画无疑便是影响力最大的绘画形式,没有之一。
    传说中美人鱼会在海风之中,用歌声和妖冶的姿态吸引着意志不坚定的水手上钩。
    从商标造型的角度来说。
    星巴克风行世界的版画logo商标其实蛮诱惑的。
    1971年它在美国西雅图创立的时候,人鱼的尾巴向两侧高高的打开。
    赤身裸体。
    胸部和肚脐全部都是裸露的,充满了“情欲”的暗示。
    后来它几经改版,先是将胸部用头发遮住,又将肚脐用圆形的“starbucks·coffee”的边框遮盖,再到如今又加入了“多元化”、“全球化”的相关设计元素。
    这也和版画的发展历史很像。
    版画的高效艺术传播能力,意味着它往往是和社会的风气、审美习惯结合的最紧密的艺术流派。
    每到一地,便会快速的和本土的艺术元素融合,发生新的变化,被不同的人赋予不同的元素。
    浮世绘早期也不乏一些情欲相关的主题,甚至可以归结于一种街柳巷的艺术形式,再到逐渐升华到用精致的美人、风景、鸟、海浪来衬托人的生死轮回和尘世的虚无缥缈无常。
    所谓“浮世”者也。
    无论星巴克的商标怎么变,双手将鱼尾向后挽在两边的美人鱼的主体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虽说现在版本的造型看上去像是拿着两片圆月弯刀,准备浮上来找人开片,多过美人鱼魅惑和旖旎的分开大腿。
    但依然能看出最早期版画里那种妩媚“诱惑”的影子。
    和雷阿诺同样画过红磨坊舞会景象的后印象派大师图卢兹·劳特累克死于酗酒。
    巴尔扎克死于过量饮用咖啡所带来的高血压问题。
    医生已经明确告知了他,这种喝法会导致血压升高,并对心脏造成损害,巴尔扎克却不管不顾,继续大杯痛饮下足以填满整座塞纳河的棕色饮料。
    酒精与咖啡因。
    现代社会里最难摆脱的两样成瘾物,却是很多艺术家一生都无法离开的伴侣。
    危险却又让人割舍不下。
    恰似古代远洋商船的水手,在迷朦的波涛与海雾之间,所隐约听到的缥缈歌声。
    酒井胜子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站在街对面,盯着咖啡店的招牌,脑海里思维竟然发散的这么远。
    大概是如今局势连德威这样的私立教育集团都要考虑撤出仰光了,机场边的星巴克,依旧是一幅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景象。
    让酒井小姐稍微有点出神吧。
    也可能向她发出邀请的人,实在是太让她感到意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