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留学生
第626章 留学生
将文件夹递还回去,陈凡抽了口烟,看着两人呵呵笑道,“我记得第一部是个抗战故事吧。这么说,原来小本子真喜欢看打小本子的故事?”
何青生正准备开口,听到这话,忍不住被一口烟呛到,跑到一旁连着咳嗽十几声,又赶紧灌了两口茶,才喘着粗气笑骂道,“虽然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你能不能说得好听点。”
许启珍也在一旁乐不可支,哈哈笑个不停。
陈凡沉吟两秒,正色说道,“那就反战故事?”
何青生摆摆手,回到位置上坐下,等喘匀气,才说道,“反正就是这么个情况,话糙理不糙,抗战故事在小本子确实比较受欢迎,这一点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陈凡笑笑没说话。
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两国确实可以算蜜月期,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各种文化、经济交流不断。
其中小本子官方没有明确表示,但在民间交流活动中,各种反躬自省却屡见不鲜。
抗战小说能在小本子畅销,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不过蜜月期只有这么几年,再往后,广场协定一签,日元购买力高涨,同时也催生了小本子的自信心。
到时候再谈什么反省、思过,除了极少数还算讲道理的人,其余的那些,借用曹丞相的话,那就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时何青生看了一眼陈凡,又丢了一支烟过去,随即干咳两声,低着头眨了眨眼,“那什么,有個事跟你说一下。”
陈凡看向他,“怎么还扭扭捏捏的,该不会是把我卖给小本子了吧?”
何青生顿时气结,“什么乱七八糟的。”
他又是一声干咳,转头看了看旁边的许启珍,转过脸来,打着手势、笑着说道,“是这么回事,就是协会里部分同志,听说了你的作品在小本子那边的销量还不错,这种抗战故事也比较受欢迎,就那什么,就让我们跟那边对接了一下,看看还需不需要这样的作品。
然后呢,我就给高桥英夫打了个电话,就这方面的问题探讨了一下。
恰好对方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毕竟你的作品虽然不少,但也不全是这一类别,另外还有乡土、现实主义作品等等,就那几本抗战作品,也不太够,是吧……”
听到这里,陈凡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即恍然点了点头,看着他说道,“所以,你们就以单位的名义,跟高桥英夫达成了合作协议,由我们这边的作家、为他提供作品,在小本子那边出版?”
何青生呵呵笑着搓了搓手,“情况是这么个情况,这个事儿呢,还是你们部门亚非分部的老段负责执行的,他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就是在审核合适的作品,还要安排人翻译,再给那边发过去。
不过你放心,都排在你的作品后面,不会乱插队。毕竟要讲究先来后到是吧。”
陈凡抽着烟,轻轻点了点头,脸色颇为严肃,“嗯,情况我知道了。”
随即抬起头看着他,正色问道,“我就一个问题。”
何青生脸色一正,指了指他,“伱说。”
陈凡眉头紧皱,“你说的‘协会里的部分同志’,是不是你?”
何青生老脸一黑,“我是那种人吗?”
许启珍也赶紧在一旁说道,“我们知道,这个高桥是你先认识……”
陈凡突然哈哈大笑,“哎呀,我说多大的事儿呢,看你们搞得这么严肃,弄了半天就这个。”
许启珍愣了愣,转头和何青生相视一眼,再回过头来,“你没意见?”
陈凡呵呵笑道,“我有什么意见?高桥英夫的出版社又不是给我开的,谁都能跟他合作。
而且作品出海这是大好事啊,不仅能创汇,最关键的是能够让更多的小本子知道那段历史,了解我们对那段历史的看法和态度,我觉得这个是更重要的。”
何青生心里长长松了口气,两手一拍,指了指陈凡,扭头对着许启珍说道,“看看看看,我就说小陈同志有觉悟,没说错吧。”
许启珍也认真点头,“这个我是一直都相信滴。”
他们就担心陈凡有意见,毕竟高桥出版社的能力也有限,如果其他人也一哄而上,恐怕以后分给陈凡的出版资源就会少很多。
这个跟国内不一样,国内稿费固定,而小本子那边可是有版税的,出版数量直接与版税挂钩,……这个版税还是他们看了陈凡与对方签的合同之后,才知道国外的作家竟然还能分成。
也正是因为这个版税,才让有些作家红了眼,希望能争取到这个机会。
哪怕要给单位交一笔管理费,也比国内的稿费强得多啊。
陈凡看着两人表演,脸上挂着笑,心里却有些感慨。
这是碰上好人了哦。
遇上不好的,别说解释,直接让你把手头上的资源交出来。
不给?一个帽子戴下来,看你还给不给。
有点良心的还能剩口汤,最黑的是直接拿走,再将你一脚踢开。
像何青生这种好声好气的商量,只能说他人品不错,加上陈凡背景过硬,但凡缺一样,小陈同志都得吃个哑巴亏。
这年头在作品出海方面,除了有一个需要审查内容的规定之外,再没有其他方面的限制或要求。甚至就连内容审查也不是针对陈凡这种情况,而是外文出版社的内部规定。
因为之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需要啊,自然也就没有私下与境外出版社合作的先例。
所以如此一来,这些资源该如何处理、都是“人”说了算。
这种时候就能看出人品。
对于资源充公这种事,陈凡心里早有预料,甚至还有些奇怪,怎么半年了也不见他们提,还以为他们是不是私底下在偷偷联系,或者就没想去做。
却没想到,原来是在等自己作品出版的结果。
现在结果出来,形势一片大好,自己还多赚了几万美元,那些人自然坐不住。
至于说将渠道分享出去这种事,他确实是不在意。
首先小本子不止一家高桥出版社,只要能在那边打出名气,多的是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求合作。
再一个,现在欧美那边才是他创作的重点。
那边赚的可是美元。
欧美图书市场有几十个小本子那么大,一部西幻小说,就能造就一个千万富翁,这点小钱算什么?!
而且西幻是自己的独家作品,就试问一句,当前国内有几个能写西幻小说的?正儿八经的严肃文学作家就不说了,单说现在这些通俗小说作家,给他们机会去写,也未必中用啊。
要是文学创作有那么好抄,后来网络小说发展起来之后,部分传统作家也不会一边眼红一边疯狂贬低。
加入进去赚钱不香吗?!
谈妥这件事,何青生便没什么可说的了。
这时候陈凡才慢悠悠掏出那张写有大纲的稿纸,递到他面前,“何叔,这个帮我处理一下。”
何青生接到手里看了看,再看看他,“这什么东西,你的新书?”
陈凡换了一支烟点上,笑道,“我老舅公司有家出版社,他让我写点东西,通过这家出版社出版,也好赚点零钱,我就写了这个。”
何青生张大个嘴,愣了好几秒,才愕然说道,“我说你怎么这么大方,原来你有路子赚美元了啊!”
陈凡脸色一黑,“这话说的,那我给高桥拍电报说不同意?”
何青生满脸无语,干脆不理他。
随即看了看手里的大纲,问道,“什么时候要?”
陈凡,“最好是今天,最晚明天上午。我书都写完了,就等这东西付印。”
何青生的目光在稿纸抬头上停留了几秒,轻轻点头,“行,待会儿我帮你跑一趟,……”
顿了一下,抬头看着他,“你是住学校还是招待所?”
陈凡,“学校是住不下去了,就没个消停时候,还是招待所清净。”
何青生,“行,那办好之后,我让人给你送过去。”
陈凡掸掸烟灰,转头看向许启珍,“许姐,咱们单位宿舍什么时候建好啊,我还等着分房呢。”
许启珍笑道,“已经开工了,先建楼房,最后建岛上的小院,你要是选楼房,11月份吧,那时候应该可以封顶。小院的话,估计要等春节。”
陈凡,“肯定要小院啊,独门独院多好。对了,回头您帮我跟建筑公司那边说一声,我那个院子外面,多修一个亲水台,我要钓鱼。”
何青生顿时眼睛一亮,“诶,这个主意好。”
当即转头对着许启珍说道,“给我的也加上。”
许启珍忍不住摇头,“钓鱼还专门修个亲水台,你们也太奢侈了吧。”
何青生连连摆手,“哎,钓鱼的快乐你不懂,要的就是装备齐全,把气势打出来。”
说着一指陈凡,“你想想,到时候他坐在台子上钓鱼,我站在草堆里面,多尴尬!”
许启珍捂着额头,“你一个,老谭一个,还有几个部门的主任,你们都选小院子,该不会就是为了方便钓鱼吧?”
陈凡干咳一声,“那倒不是,小院住着舒服啊,当然了,有个钓鱼台自然更好。”
许启珍,“得,那干脆绕湖一周,建个水上栈道,谁爱用谁用。”
陈凡和何青生相视一眼,齐齐点头,“那也行。”
……
从办公室出来,陈凡先回去跟边慧芳打了个招呼,随后开上自己的小吉普,慢悠悠晃着出了机关大院。
看看时间,已经接近傍晚,今天是去不成学校了,他便回到招待所,拉上刘璐,跑去野味餐馆吃了顿大餐。
这回没有去楼上包厢,就在楼下,要了两碗野味面,再点一盘炸麻雀,总共只了两块多。
回到招待所,各自回房睡觉,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陈凡开车回了学校。
先带着资料去报名注册,随后去徐教授办公室报到。
此时徐祖瑞正在备课,他除了带陈凡这个研究生,还担任中文系的讲课老师,每天两节课,雷打不动。
而且用的讲义时常修改、常用常新,哪怕是同一堂课,不同的时间去听,也能听出几分新意来。
见到陈凡进来,徐祖瑞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可是下一秒,他故意将脸色一板,沉声说道,“1号开学,你2号才来报到。怎么,终于舍得回来啦。”
陈凡从挎包里掏出礼物放到桌上,嘿嘿笑道,“老师,这个是我前几天在长白山老林子里弄来的,都是上好的山货,您带回去,跟师娘一起尝尝。”
徐祖瑞哼哼两声,“呵,还学会了送礼。”
他拍拍油纸包,抬头看着陈凡,“你去长白山做什么?”
不等陈凡说话,他便摆了摆手,“我也不管你去干什么。既然去了那里,也不能白去。就以长白山为题,写一篇文章出来,体裁不限,下次来的时候交给我。”
陈凡脸色一垮,怎么话都还没说就开始布置作业了呢?
可是就跟刘璐不敢拒绝他的作业一样,他也不敢把老师的作业往外推,便苦哈哈地“哦”了一声。
看见他那张苦脸,徐教授只感觉神清气爽,身体后仰靠在椅背上,看着他说道,“我收到消息,公开的通知也会在这两天发布,9月15日,教育部将在京城、天津、哈尔滨、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广州等主要城市,公开选拔外语合格的学生。
选拔名额为3000名,凡考试合格者,都有机会被选派出国留学。”
他目不转睛看着陈凡,“这是我国恢复高考、恢复研究生之后,教育界的又一大举措。你虽然是学中文的,不过也不是没有机会被选派出去,毕竟文化也需要交流。
而且我听说你的英文很不错,如果参加选拔,大概率会被选中,你自己是什么想法?想不想出去留学?”
听到这个消息,陈凡不禁有些吃惊。
大风以后,第一批留学生不是一共只有52名,而且全都被派往美国了吗,怎么变成了3000名?还不限专业?
思考了几秒,陈凡迅速反应过来。
3000名应该是第一批留学生计划的总名额,这么多人肯定不会是一起派出去,只能先派少量人员探路,同时也要与相关国家联系,恢复中断的留学生制度,等后续才会大规模选派。
只是没想到,自己也有机会碰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