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一百七十一章 司马光:张之谏不该被罪

      两宫议定,西府两位执政也同意。
    于是,一道旨意,便从宫中发出,通过急脚马递,发往葭芦寨。
    旨意大抵和赵煦的意思差不多。
    只在用词上更加严厉,对吕惠卿的约束也更具体。
    此事,自然也不可能瞒得住人。
    很快,都堂上下就都知道了吕惠卿报告羌人求援的事情。
    第一天到都堂履职的吕公著,还没得及召见中书省六房佐吏,就骤闻此事。
    旋即就眉头紧皱起来。
    他前两天上书,才说了止息兵戈,休养生息的事情。
    今天就要兴兵?
    这就让他面子有些挂不住了。
    不过,吕公著没有立刻发作,他不动声色的派人去将西府的同知枢密院安焘请来。
    安焘算是吕公著在都堂上,除了右相韩绛外的最熟悉的人了。
    因为元丰三年,吕公著在枢密院的时候,安焘时为权三司使,因为大军后勤调度、辎重转运以及其他钱帛上的事情经常打交道。
    所以,吕公著对安焘有一定好感。
    知道这个大臣,虽然是新法一系,可在一些地方的立场倾向旧党。
    也曾经弱弱的指出过一些新法的弊端。
    但他聪明,见势不妙,立刻就假装自己没有说过,反过来大肆吹捧。
    这种人,外人会觉得,蛇鼠两端,可吕公著明白这就是官场生存之道。
    只有站在都堂上,才能影响国家,才能改变时弊。
    若因自己一时之气,就甩手不干或者因此被贬。
    那除了自己得了一个好名声外,于国何益?
    吕公著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既然给赵官家当差,那就得受赵官家的气。
    甚至得想方设法的哄好赵官家!
    安焘很快就赴约而来,到了吕公著面前,拱手一拜:“省佐有事寻某?”
    吕公著上前,扶起安焘,拉着他的手,坐到令厅上,微笑着道:“一别三载,厚卿风采依旧,老夫着实羡慕!”
    “省佐言重了……”安焘坐下来后,就问道:“省佐寻某,可是为了今日两宫手诏河东一事?”
    吕公著点点头,道:“厚卿应当知道,我朝已连年用兵,沿边百姓,备受战火颠沛之苦……”
    安焘点点头。
    他虽然是新党也支持王安石。
    可他对拓边,一直持不同意见。
    立场虽然没有旧党的弭兵息战这么极端,但也是不太主张继续扩大战争的。
    实在是花钱花的太多了!
    而且,年年都在花钱!
    吕公著看着安焘,问道:“那为何厚卿?”
    安焘拱手道:“大义之前,小节自当忽略!”
    “嗯?”
    “吕惠卿随边报,附上了羌部豪酋的血书……”安焘平静的说道。
    “少主言:春秋圣人以戎狄不称人,独戎狄行仁义而称人……圣人微言大义,在仁义二字!”
    吕公著听着,瞳孔转动。
    安焘接着道:“两宫也担忧,若横山羌部求援,而我朝见而不救,不仅仅将大失横山诸羌之心,使彼为西贼所用!”
    “更忧虑着北使!”
    “北使如今已在河北,若其知我朝连近在咫尺的羌部求援也无动于衷,难免轻视我朝!”
    吕公著缓缓的点头。
    这个理由,已经能够说服他了。
    北使……
    那可是只要找到机会,就会对大宋极限施压,恫吓、威胁,无所不用其极!
    庆历增币,就是因为北使萧特末,在御前以战争恐吓,吓住了仁庙才达成的。
    此外,少主的态度也让吕公著谨慎起来。
    何况,少主说的确实是有道理的。
    仁义二字,立国之本!
    大宋为正统,若连仁义都不坚守了。
    那么四夷还会服吗?
    尤其是横山羌部,若其因此彻底倒向西贼,那么,沿边各路从此永无宁日!
    安焘看着吕公著的神色,微笑着道:“省佐不必忧虑!”
    “两宫和少主,发往河东的手诏,用词极为严厉,只许河东救人,并无开战、用兵之事……”
    “吕吉甫这个人虽然跋扈,但也绝不敢抗旨不尊!”
    吕公著缓缓点头:“若如此,天下幸甚!”
    只要不掀起大战,只要不再来一次五路伐夏、永乐城大战这样的事情。
    沿边各路和天下财政,就还能坚持。
    于是,吕公著拱手谢道:“辛苦厚卿了!”
    “不敢!”
    ……
    司马光放下手里的笔,侧耳听着门外的议论声。
    他听到了河东、吕惠卿、羌部一类的议论。
    于是,司马光对范祖禹说道:“纯甫,出门去问问,发生了何事?是否是河东又起了兵戈?”
    这是司马光现在最担心的事情。
    两宫震怒,将鄜延路的张之谏重罪。
    现在,又圣旨要召回鄜延路另外一位边帅刘昌祚。
    这样一来,吕惠卿小人得志,一人兼两路!
    他若擅起兵戈,苍生不幸!
    没多久,范祖禹就回来,将他打听到的事情和司马光说了。
    司马光听完,一张老脸立刻就拉了下来。
    “老夫就知道!”司马光喃喃自语着:“吕惠卿此子,必怀乱政之心!”
    “张之谏获罪也必然助长他的野心!”
    范祖禹听着,问道:“您是要上书谈论此事?”
    司马光看着范祖禹,摇摇头,道:“非也!”
    “少主所言,自是有道理!”
    “仁义不施,则攻守之势异也!”
    “如今,羌部血书求救我朝,少主发仁义之圣心,以王师救之,可谓至善!老夫为何要阻止?”
    对现在的司马光来说,那位少主就像一汪从未被人涉足的泉水。
    善良、纯圣,仁义发乎于天性!
    自然是不可能会有‘因利兴兵’的心思。
    只能是出于天性的善良,为了救人而做出的决定。
    这样的仁义之举自然只能歌颂,怎么能阻拦呢?
    “那……”范祖禹不太明白了。
    “老夫要阻止的是朝堂治张之谏的重罪!”
    “张之谏不止不该被罪,反而应当重重奖赏!”
    “使天下皆知,我朝息兵之决心!“
    “也由此,完全彻底的打消,那些边帅武夫,擅起边衅,借此邀功买名的心思!”
    对司马光来说,这才是关键所在。
    张之谏,对不对?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抗拒了吕惠卿欲图作乱的行为。
    只要边臣人人都如张之谏,西贼再如何挑衅,也只坚守城池。
    那里还会有战争?
    一旦没有了战争,那么,因为战争而生的那些倍克、残民、乱国家的邪法,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