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五百七十五章科举盛况

      建康城,城周二十余里,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长江、北临玄武。
    四周遍布小城,北有白石垒(白下)、武城、南琅邪郡城,西面石头城,西南冶城、西州城,东南东府城,南面丹阳郡城,地据形胜,守卫坚固。
    城中户籍超过十万,商业繁华、人兴物富、繁华鼎盛,宣阳门至朱雀门五里御道两侧布满官署府寺,里巷分布在御道两侧和秦淮河畔,加上流动人口超过百万,是晋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身处京城,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言论在坊间流传,前段时日热议的琅琊王嫁女的话题渐被开科取士所取代。
    朝廷在去年就诏告天下,引用刘裕所奏《八项事宜疏》中第六项,举才策试,天下读书人凡有意参加科举皆可前往祠部登录参试,考试的内容参照雍州试点,亦分为明经、策论和杂文三项。
    襄阳科举开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的先河,有八千多人前去应试,最终取中进士科六十人,举人科七百人,虽然取中者不足十分之一,但取中之人多是寒庶子弟,这些人得以踏入仕途,真正意义上“学而优则仕”。
    为了显示与襄阳科举不同,刘穆之、袁湛、孔靖等人商议后建议朝廷取士不分进士科和举人科,从表面看对寒庶学子更为有利。
    前年襄阳科举参试的人数超过八千,刘穆之等人预估前来建康参试的试子人数会超过万人,结果截至六月十日报名终止,统计的参试人数一万五千四百三十二人,近乎襄阳科举的两倍人数。
    参试的人来自天南海北,除了晋人外,还有魏国、北燕、西秦、西凉、北凉、高句丽、百济、林邑的试子不远万里前来建康应试。
    襄阳科举落第的试子中有二千余人来到建康,他们经过一次科举,对考试的流程和内容熟悉,经过一年多的苦读,多数人信心满满能够被取中。
    商情司将试子前往建康参试的消息报给杨安玄,杨安玄思之再三,与郭高、孔鲜等人商议后决定,对于前往建康应试的试子予以放行。
    这些参加过科举的试子在建康城颇受欢迎,成为诸多试子争先结交的对象,试子们都希望能从他们嘴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应试的经验,增加自己的胜算。
    而随同严松一同前来建康为官的取中试子,更是炙手可热,世家相邀宴请的帖子有如雪片般飞来。
    此次朝廷开科取才,参试的人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大小门阀家的子弟,光王、谢两家前来参试的试子就超过百人。
    王谢虽然是晋朝顶级门阀,但族中弟子众多,嫡枝或许能够被举荐为官,毕竟是少数,多数旁枝、庶子就算有才华也只能成为佐吏或者在家族中管事。
    晋代官学基本废除,开馆授学的私学也寥寥可数,而门阀世家多有自家私学,这些世家子弟从小能够在族学中读书识字,客观地说能学到书本上的文化知识不是世族子弟便是家族从前是世家的落魄寒门。
    在九品中正制选才、“论族姓阀阅”的情况下,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得到优先照顾,寒门子弟即便满腹才华,入仕的机会也少得可怜。
    像汝南袁氏,与杨家同为东汉的两大门阀,号称“门生故吏遍天下”,一旦破败,族中读书的儿郎渐少,入仕的机会几无,若无杨安玄相助,家族最终会泯为成普通姓氏。
    刘裕出身寒门,掌权后重用刘穆之、徐羡之等寒门出身的重臣,向门阀世家表露有意打破门阀垄断仕途的意向。
    随着杨安玄在襄阳科举取士,九品中正制的壁垒已被撕出一个大口子,刘裕以朝廷的名义施行科举,可以预见九品中正制在不久将被终结。
    门阀世家当然不愿坐看仕途被寒门抢占,既然朝廷大开方便之门,选材不论出身,那些庶子、旁枝都不妨借此良机踏入仕途,相信有家族相助,这些子弟的仕途会远胜过寒门之人。
    孔靖被刘裕授命主持开科取士一事,心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疏忽。襄阳曾经举办过科举,孔靖写信向襄阳学宫的郭高、王志等人请教,又提笔给回归曲阜的堂弟孔懿写信探讨,结合严松等人的亲身经历,拟定出朝廷开科取士的章程。
    考试场所定在国子监和太学,孔靖请来国子监祭酒应洪和太学祭酒戴敦,与他们商量阅卷以及保密等事。
    两人皆出身世家,对开科取士的方式心中抵触,但知大势不可违,只得听命行事。
    应洪苦着脸道:“国子监的学舍已经住满了前来应试的试子,以前两人一间的学舍挤进了八人,仍有人前来投宿。这一万五千余人前来参试,国子监和太学实在是腾不出考试之所。”
    为了给前来应试的试子腾住处,国子学和太学从五月底便开始放假,除了有意参加此次科举的人都遣归家中。
    戴敦也愁眉苦脸地道:“即便将案几摆在空场之上,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考试,不如先行甄别减少参试之人。”
    孔靖到过太学和国子监,知道两人说的是实情,皱起眉头道:“场地之事愚会宋公奏请,交由宋公定夺。此次科举宋公命愚为主考官,两位是副主考,还从六部九卿以及两学中选用了二百六十名官员充作监考和阅卷官,动用六军兵马一千八百人维护秩序,宋公对此事科举重视至极,两位千万不可疏忽。”
    六月十一日,刘裕自寻阳回到建康,孔靖立刻前去陈说考试场地不足之事,并将戴敦所说对试子加以甄别减少参试之人的想法提了出来。
    刘裕断然否决,此次科举声势浩大,前来参试的人是襄阳科举的两倍,表明朝廷的号召力尚在,读书人对自己的信任超过杨安玄,哪能因噎废食,放过这大好的造望机会。
    略思片刻,刘裕道:“华林园面积广大,风景秀美,园中有延贤堂、清署殿等十余处殿堂,加上园中空地摆上案几,足以容纳所有试子参试。”
    孔靖想了想道:“华林园面积太大,要将试子按天干地支分成十六组,届时让人引导他们各自前往应试之所,以免出现混乱。”
    刘裕点点头,问及试子举动。孔靖笑道:“一万五千多参试之人,每日诗会、雅聚多达数十起,有不少人声名雀起,中举的呼声很高。”
    军情司亦有这些试子的名单报给刘裕,刘裕知道京中门阀、朝廷官员以及儒林名士纷纷邀请这些出名之人饮宴。
    而应试的试子抓住机会扬名,将自己得意的诗赋投递进京中豪门,诗会雅聚上亦不时有佳作传出,更有名士大儒更是学当年的月旦评,点评这些试子优劣,在京中甚为盛行。
    这些人能从万余人之中脱颖而出,才学自不差,将来会成为国之栋梁,交结于微末时投资少收益大,门阀世家自然知道如何做。
    与孔靖商议了一阵,孔靖告辞离开。刘裕叫来军情司使王韶之,吩咐道:“休泰,此次科举事关重大,要谨防杨安玄派人前来捣乱。除了军情司的人,愚还会命丹阳府和廷尉派出人手听你指挥,若遇急情准你临时调动六军兵马。你替愚把好生盘察,把雍州的暗谍抓住。”
    前段时日商情司暗谍在京中生事被王韶之拿住五人,刘裕对王韶之表现甚为满意,赏赐其钱十万,晋升了有功之人。
    王韶之感受到刘裕对军情司的看重,沉声道:“当初杨安玄在扬口杀死军情司三十余人,这笔血债愚要替儿郎们讨还。”
    被刘裕猜中,早在五月底,杨安玄就派遣商情司左使丁全亲往建康坐镇,破坏朝廷此次科举。
    建康朱雀门外长干里,有宅院七千余户,居住着五六万人家。靠近河边有处两进宅院,傍水而居,自家有个小码头,方便船只停靠,进出运送货物。
    这种宅院在建康城有数千栋之多,深受前来经商的商贾喜欢,这里依水一排有二百余家宅院,大半被商贾买下。
    化名为彭承的丁全在码头下船,吩咐随从从船上搬下货物。对外丁全是往来南洋的商人,此行带着南洋购来的香料、珍珠以及象牙等物,在长干里的南洋市上还有一家铺面。
    左右邻居多是往来各地经商的商贾,和丁全一样一年中大半时间并不住在建康,丁全的到来丝毫没有引起旁人的注意。
    洛光是宅院的管事,带了几名仆众来码头迎接,帮着将货物运进宅中储存。宅中有十余人,都是商情司的人,宅中说话不用担心安全。
    丁全先向洛光询问了前段时间暗谍被抓之事,得知这五名暗谍皆是单线,与他们联络的上线已经离开了建康,丁全放下心来。
    “道泰,此次主公命愚前来破坏科举之事,你认为当从何着手?”丁全问道。
    洛光笑道:“七哥,当初军情司在襄阳科举时造谣称科举舞弊,不妨亦从此下手。”
    丁全感兴趣地道:“可有风声传出?”
    “一万五千余人参试,三分之一试子出身门阀世家,怎么可能没有徇私之事。”洛光神秘地从旁边书橱中取出一叠纸,道:“这是坊间秘密流传的科举试题,每份都要百钱以上。”
    丁全接过翻看了一下,笑道:“有了这引子,接下来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