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第165章 朕不配?
第165章 朕不配?
次日中午,南海子旧衙门里。
朱由校的龙书案前跪着一群人。
第一排的三个人分别是丁修、皇帝的准“丈人”定国公,以及锦衣卫指挥同知许显纯。
在他们的身后,还跪着内阁辅臣韩爌以及诸部尚书、东厂提督魏忠贤、通政使王舜鼎、左都御史张问达。
伸手拍了拍桌面上的一摞奏章,朱由校满脸好奇的看着丁修。
“丁修啊,你是怎么做到朕让你打探个人,你给朕弄到满城皆知的程度的?”
“臣办事不力,请皇上治罪。”
想了一晚上,又有张世泽答应说好话,丁修这时候也是干脆,当即叩首道。
“许显纯,伱给朕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回皇上。”
闻言,许显纯连忙拱了拱手,给皇帝解释起来事情的来龙去脉。
说来也很简单。
丁修搁大时壅坊和徐家的家丁做了一场,恰好有路过之人看到了。
当徐慧儿念出腰牌上的字时,消息当即就传了出去。
永远不要小瞧“谣言”的传播速度。
次日一早,宵禁解除后,谣言更是漫天飞,锦衣卫还没来得及查呢,一堆各部官员的奏本就已经送入了通政司。
“所以,就有了这么多的奏本反对朕娶徐家姑娘,乃至更进一步立其为后?”
“这些朝臣还真是关心朕埃”
听完了许显纯的解释后,朱由校顿时就笑了起来,而后脸色一肃,随手拿起一本奏章砸向了韩爌。
“皇帝的后宫,外臣什么时候有资格过问了1
“都是些什么东西,居然连朕想要娶谁,立谁为后,都想管,还有没有个尊卑了1
低头躲过飞来的奏本,定国公徐希臯顿时就松了一口气。
皇帝没有因为他们围殴锦衣卫而动怒,现在火气都撒在了外臣身上。
“陛下息怒。”
缩着头被奏本砸了一下,韩爌连忙解释道。
“按我朝惯例,天子后妃,需下诏选秀,层层遴选,得其贤者入宫。”
“哦,那你的意思就是,徐家的姑娘不够贤了?”
又拿起一本奏章砸在了韩爌的身上,朱由校看着对方没好气的问道。
“臣不敢。”
闻言,韩爌连忙低头。
说徐家姑娘不够贤,活得不耐烦了,朱棣的皇后就是徐达的女儿。
“陛下容禀。太祖所修《女训》有言,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我朝后、妃多采之民间。”
见到韩爌被砸,礼部尚书孙如游这个时候出来道。
“若定国公府千金入宫,恐与祖训不符。”
“朕若是没记错的话,懿文太子妃乃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成祖徐皇后乃是中山王徐达之女,以太祖所为,符合太祖所修《女训》吗?”
看着礼部尚书孙如游,朱由校脸上带着怪异的笑容问道。
“这。。。”
听到皇帝的话,孙如游顿时就呆住了。
朱元璋定的祖制,朱元璋自己都不遵守。
好家伙,这叫什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吗?
“今天众臣都在,朕就问你们一句。”
看着说不出话来的孙如游,朱由校一甩袖子。
那徐家的姑娘说句实话,一面之缘,只是觉得姐妹两打闹可爱,其他的一概不知。
能不能担当起大明皇后的重责,他也不知道。 大不了,将来若是不合适,就废后。
但现在,事情已经不是立谁为后的问题了,而是砍断这些个狗东西伸向宫内的爪子。
今天这个事必须定下来。
想到这里,朱由校看向在场问道。
“朕立徐家姑娘为后,能不能1
听到皇帝的话,堂口上顿时一片寂静。
“陛下为天下之主,立谁为后,俱以陛下所好。”
诡异的沉默过后,看到没人有动作,吏部尚书周应秋心一横,当即先是拱手,而后就是一个大礼,叩首道。
“臣请陛下乾纲独断。”
“臣请陛下乾纲独断。”
听到周应秋的话,毕自言、袁世振等中立派官员,以及英国公、定国公等勋贵人也跟着叩首道。
毕自言等人的想法很简单,别管是谁,是个女人,能生孩子就行。
前段日子孙如游上书选秀的奏章被批回去,但大伙儿不放心埃
虽然皇帝的理由是自己身体没长好,但大明有过武宗这个例子后,谁能安心?
现在皇帝终于对女人感兴趣了,那就先别管是谁家的姑娘了,先生孩子,有后就行。
而英国公、定国公等人则是迫切希望皇帝打开这个勋贵之女能入皇宫的口子,这对于他们拿回朝堂话语权有重要意义。
谁愿意做个被人欺凌的破落户勋贵?
“臣。。臣。”
注意到身边很多人都已经叩首同意,韩爌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话来。
干涉后宫,是他们文官用了几代人,好不容易才拿到的权力,万万是不愿意就此让皇帝给拿回去的。
“不同意的人,是觉得大明的皇帝配不上定国公家的姑娘。”
看到有人保持沉默不说话,朱由校突然喝问道。
“还是定国公的姑娘配不上我大明的皇帝1
“臣等不敢。”
见到皇帝明显已经是气头上了,在场还犹豫的官员纷纷叩首。
这下,韩爌等心中有“鬼”的人也不敢再鹤立独行,纷纷叩首。
“哼1
见到众人服软,朱由校一甩袖子,向堂后走去。
“传诏,立定国公府的姑娘为后,让钦天监算日子,礼部去准备。”
“臣领旨。”
闻言,孙如游也不怠慢,当即拱手接了任务。
他的职责不是和皇帝顶牛,而是维护大明礼制,确保皇帝所为不会违背大明礼法,或者给皇帝洗地。
既然现在皇帝用太祖所为反驳太祖所定《女训》,那皇帝立谁为后,他是一点儿的意见都没。
在后堂坐下,接过小太监递来的茶水,朱由校的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朱元璋定皇后从民间小家小户中选,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戚篡权,通俗的说,就是防止出现个大明版的杨坚或者李渊。
但朱元璋千算万算,没算到从民间小民小户选出来的后宫女子,百分之八十的几率,政治倾向都是倒向文官的。
ps:部分秀女出自军官阶级,基本都是百户、千户,往上就没了。
朱元璋没算到,若是皇帝英年早逝,偏向文官的皇后会给帝国培养出个什么玩意儿来。
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永城主簿孙忠的女儿孙太后,培养出个朱祁镇,拉着大明最精锐的武勋集团——五军都督府,跑出去送了一波,直接抽了武勋的骨头。
朱元璋更没算到,若是皇帝耳根子软,偏向文官的皇后会给帝国继承人问题带来什么灾难:明孝宗的老婆,国子监监生张峦的女儿孝康敬皇后——只有朱厚照一子。
顺带一提,可笑的弘治中兴期间,放弃玉门关以西土地,正式推出了士人优免政策,可谓是给大明这列火车冲向悬崖狠踩了一脚油门。
“也不知道后人说我是一见钟情,还是见色起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