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八十五章 国,家,民

      朱雄英这一次可是半点也没有隐瞒,就连后世会有先进思想流传过来,影响皇权社会的情况也给交代了。
    要是朱元璋现在还是他刚过来时候的那个君王,那他听到这种情况,一定会义无反顾地选择闭关锁国。
    可朱雄英前段时间的描述,着实也在朱元璋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西方洋人用着汉人的技术,最后却是要汉人出钱出力将这些原本属于汉人的东西重新买回去。
    想想就憋屈。
    朱元璋陷入沉思,显然,他现在也正在心里作斗争呢。
    一方面是千年传下来的封建皇权思想,另一方面又是千百年之后,汉人不得不屈居那些胡夷之下。
    “爷爷,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汉人能延续这么久吗?”
    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
    不论是北方的蒙古,东北的鲜卑女真,还是西北的吐蕃波斯,不管在哪朝哪代,只要这些民族实力能放在台面,这些民族的首领就会不约而同地将野心瞄向中原大地。
    这块富庶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那些民族,等侥幸攻入中原大地之后,为了统治辽阔的地域,无一不是逐渐汉化。
    就说作为历史上首个统一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
    作为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鲜卑族那也是相当的争气。
    老大哥匈奴没有达成的成就,鲜卑族竟在十六国时期,趁着中国各个小国混乱之际,先是建立慕容氏诸燕、西秦、南凉、代国等国家,一步步逐渐朝着中原地区不断进军。
    到385年,拓跋部成功建立北魏,并于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
    拓跋珪也算是历史上着名的统治者了,建立北魏之后,为了能更好地统领众多的汉人,拓跋珪仿中原封建制度营建宫室,制定各类典章制度、礼仪等。
    因为历史没有汉人深厚,拓跋珪更加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特意把文化水平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条件之一。
    同时对鲜卑族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部族制度进行改革。
    在注重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务农息民”、“劝课农桑”、“计口授田”等制度。
    大兴农业,开立屯田,而且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稳固了北魏的经济基础,加速了拓跋鲜卑封建化的进程。
    可不管北魏多么强大,还是自大狂妄的元代,最终留下来的,只有不断汉化下来的各个民族。
    自古以来,匈奴人贪图中原的富庶,不断袭扰我边疆,但自南北朝后,匈奴在历史上被抹除。
    突厥人兴旺之时那么嚣张,可随着几次征战,突厥人也不再现于史册。
    波斯人安于守成,可自元之后,也是终结于青史。
    可以说,一直以来,汉族文化从来都是一直在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为什么?!”
    “因为敬畏!”
    “一个人,只有心怀敬畏,才能有所顾忌以及追求。
    一个君王,要是没有了敬畏之心,在位期间只知道肆意妄为,贪图享受,那这个君王一定不会长久。”
    “一个帝王,为什么那么纠结于对于各种礼仪,名头的虚名,不过也就是他们都在敬畏他们在后代子孙口中的评价吗?
    不论是何等伟绩的帝王,他们的权力手段就算是再滔天,后代也是他们手上的权力无法影响,也不可能插手的地方。”
    朱雄英这话说得一针见血,可不就是这样吗,自秦王统一六国,首次提出天子这个概念之后,历朝历代的开创者无一不是强调自己是天命所归、真龙天子。
    不仅仅是汉人是这样的想法,就连鲜卑拓跋,元代蒙古,甚至就连满清满族都一样,不管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位更加理所应当,还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天下百姓,总之,他们无一不在尽力抹除着自己登基上位的隐私之处。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吧,但这位帝王,就是怕后人想起自己登基是靠弑兄囚父,登基之后那是兢兢业业,每时每刻不敢怠慢,终于是创下了贞观之治,万国之国的美称。
    武则天,一代女皇,威风吧,可又怎么样,害怕后人骂她祸水魅君,祸乱天下,一介女流,殚精竭虑,夙夜不怠,硬是凭借自己的手段,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大唐由此迎来了三代盛世,也算是华夏大地瑰丽的珍珠了。
    就连朱棣,也不是为了不让后人一直念叨他弑侄篡位,上位之后,五征大漠,爬冰卧雪,八十万大军平安南,为大明开疆扩土,继朱元璋的洪武之治之后再次创下永乐盛世。
    “正是他们敬畏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才会使我们的民族延续不断。
    所以,爷爷,您觉得这是我们可以说避免的就能避免的吗?
    不可能的,就算是杀遍了史官,历史依旧还是历史,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说。”
    所以,就算是老朱家不在了又怎么样,老朱家为天下百姓所做的一切那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大明在自己过来之后就已经开始偏离原先的轨迹,未来如何就算是朱雄英现在也猜测不到。
    还不如就这样,说不定朱元璋以后也能被挂在墙上崇敬。
    说完,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这是能避免的了的事吗,不可能,先不说之前的小打小闹,就说大明宝钞的流通,就不是朱元璋想放弃就能放弃的。
    这里的利益那么大,就算是朱元璋止住,那些尝到甜头的户部官员也不可能就此打住。
    难道还能用铁血手段?
    不行,自己名声本就不怎么好,要是再杀下去,等百年之后,天下安定,后人翻阅史书之时,该怎么评价自己?
    “爷爷,现在的问题就是,您是想要老朱家一家的权势富贵,还是天下万民的人幸福安康?”
    一家与一国,该怎么权衡?
    这个问题困扰过后世的康熙,当时的他毅然选择了一姓权柄。
    现在,在朱雄英的挑破之下,这个问题同样是摆在了朱元璋面前。
    一国之君,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