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二十八章 粥铺火了

      香姑她们的粥铺开张了,铺面虽不甚大,但是装饰新颖,格局舒适,环境雅致。
    这是按香姑的意见搞出来的。十三行的建筑令她震撼,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件东西,功用固然重要,让人赏心悦目也很重要。
    香姑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在接触新鲜事物过程中,主动吸取人家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见识。
    因此,租下铺面后,并没有马上开张,而是花钱雇来两个木匠,把铺面装饰一番。
    两个木匠非常尽心能干。其中一位年轻木匠名叫郭婆带,本是来参加乡试的读书人,因为家贫,兼做木匠以积攒生活之资。因为他不是专职木匠,很多雇主便怀疑他的能力,不愿意雇他干活。
    香姑并不在意,她听说此人为读书而做木匠,反而想扶持一下,在一群木匠之中,特意选中此人。
    郭婆带非常珍视这个机会,他读书甚广,见识不凡,按照香姑的意图,挖空心思,搞出一个很好的创意。
    郭婆带结合广府营造和苏州园林的特点,搞了一个简单的装饰方案,既有苏式中庸典雅,文人气息,又间杂一些繁复艳丽,体现岭南特色,局部配以潮州木雕,让铺面的档次一下子提上来。郭婆带又在店铺门口一侧立了一块太湖石,种了两棵芭蕉,这样搞得饭铺更加优雅。
    香姑就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为茯苓单独辟一块地方,做一个药膳的柜台。她觉得茯苓需要在显眼的地方配制药膳,这样才让客人产生好奇,吸引客人找她看病。
    其他事项香姑一概放手,让郭木匠信马由缰随意发挥。她知道自己见识贫乏,想着要铺面好看一些,至于如何才能好看她也不懂,索性让明白人去弄。倒是茯苓有些见识,偶尔提出一些意见。
    铺子的房东心中暗自高兴,装饰再好也带不走,平白无故让自己的房子升值,何乐而不为。
    房东天天来看,嘴上不停地赞扬香姑,心想却暗自嘲笑:别的租客拿到铺面恨不得立刻开张,更不会为房屋花半个铜钱。这个年轻人如此瞎折腾,耽误开张的时间不说,还要砸进去不少银子。生意精,生意精,做生意就要精打细算。看起来,这个人不是做生意的料。不是个笨蛋也是个败家子。不过看这个人的穿着打扮,也不像富家子弟?
    她们这样大动干戈也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不断有附近生意人和居民来看,里看外看,指指点点。不几天,就把这当作一件稀罕事,在周边传开了:一个毛头小伙,由着一个半拉子木匠胡搞,把个饭铺搞得花里胡哨。
    有人故意问香姑:“小伙子,你搞的这是饭铺?还是书房?”
    也有好心的邻居劝阻香姑:“小伙子,你应当看看别人家饭铺是如何搞的,没有你这样弄法的。这样白白浪费银子。”香姑笑笑,并不解释。
    其实这样装饰一下,也没有浪费太多钱。郭婆带不但干活上心,而且千方百计为香姑省钱,半个多月做下来,总计耗费了三十几两银子。当然耽误了半个多月不能开张,也是损失。
    就这样,三个年轻人,全然不懂生意门道,全凭着喜好要开一家粥铺。请来一个半调子木匠,完全不照别人家饭铺的套路,由着性子乱搞一通,弄出一个完全不同的铺面。
    经过一番折腾,她们的粥铺终于开张了。
    开张头一天,附近瞧热闹的人就挤满了小店。他们要来看看,这一帮人到底搞出一个什么名堂。
    首先看牌匾题写的店名是《三才粥铺》,是周茯苓的笔墨,虽不似大家手笔,却也俊秀飘逸。
    大家还是第一次见到单一以粥命名的饭铺,都觉得新奇,倒要进去看看。
    进去后感觉店铺虽然不甚大,但是格局开阔,环境雅致,装饰精巧,有一点书房的清雅,和不输大酒楼的精致,倒是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尤其独特的是,在铺面醒目处有一个低矮的柜台,背后是药铺一格格的药匣,分别标注山药、枸杞、党参、茯苓、杜仲、甘草、当归、沙参等等药材名字,两侧还贴了一副对联:
    内火、外火、虚火、实火,饮食疏化
    平补、清补、温补、峻补,药膳助益
    难道这家粥铺还管诊病?客人免不了要问问。
    这就达到香姑的目的。假如有人来问,她们就会回答:“是的,只要在这里吃饭,周茯苓郎中都可以免费诊病开方。本店的药膳粥食也是这位郎中配的。”
    看看菜谱,主打艇仔粥、药膳粥,配套有鱼生、盘糕、肠粉之类。
    艇仔粥?第一次听说。就有人好奇,点一碗尝尝,这种粥以海鲜入粥,味道鲜美,完全不似以往白粥无味,吃起来确实不错。
    其实,艇仔粥只是疍家人家常饭食,并不登大雅之堂,在广州这样的都市,并无人听说这种饭食。被香姑无意拿出来,却大受追棒。
    后来三才粥铺出名之后,其他店铺纷纷效仿,慢慢演化出多种粥食,成为广府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姑没有想到,她们的门店迅速火爆起来,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觉得稀奇来看看,冲着艇仔粥而来,往往等不上位置。
    也有人冲着免费诊病而来,主要是周边的小商小贩、丫鬟仆人。
    周茯苓郎中也真不是吹,她诊好了很多病人,迅速积累了名气。
    这家粥铺名气越来越大,逐渐就有周边达官富户来喝粥,这里的环境很对他们的口味,家住在附近,有事无事便来喝碗粥。
    一天,一位消瘦清俊的中年踱进粥铺,要了一碗艇仔粥。这人感觉此粥确实名不虚传,喝得浑身舒泰。吃完后起身,也不结账,满意地踱步走了。
    第二天,这位中年人又来喝粥,忽然想起,对香姑说:“小兄弟,上次喝你的粥,忘记付钱,不好意思。你为何不拦住我?”
    香姑说:“一碗粥而已,想起来就给,想不起来就罢。你又不是付不起钱的人。”
    那人笑笑,说:“那,倘若我的确付不起钱呢?”
    香姑爽快地说:“无钱也让吃。我也曾经历过没饭吃的时候,也是好心人给我饭食。我的力量虽薄,请人吃几顿粥还是能做到的。”
    那人没说什么。他要了一碗粥,一盘鱼生。粥不用说了,没想到鱼生也很独特,满口鲜美异常。他问:“这鱼片是生的?”
    香姑说:“是的,鱼是我在珠江新买的鲔鱼,吃起来特别新鲜,还有蘸料也很关键。”
    那位中年人见香姑爽利,便开玩笑说:“你这艇仔粥和鱼生确实不错,能不能把做法写给我。我让家里的厨子学着做。”
    香姑二话不说,在茯苓柜台就写好配方和做法,交予中年人。中年人接过来,说:“你不怕我偷了你的方子?也开一家同样的店。”
    香姑笑道:“一看你就不是做这种小营生的人。再说,这些东西简单,吃几次就学会做了,也保守不住。假如喜欢吃,拿去自己做,也省来这里吃。”
    那位中年人大笑:“好,年轻人,有度量。”
    旁边一位俊秀公子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只管喝粥,并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