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利益至上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流逝,一转眼天启二年来到了尾声,还和大明有朝贡关系的藩属也开始派遣使节到北京朝贺了。
而为了创造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早在十一月初的时候,朱启明就派遣了一些使节赴大明周边各地,邀请各国国王和各部落首领派遣使节赴京,商谈和平共处之策。
过了腊八,第一批使节到达京城,这批使节是顺义王卜失兔派来的,对于蒙古各部,现在必须要多加拉笼,以达到牵制后金的目的,因此朱启明很快接见了使节团的主官额尔德木图。
额尔德木图一见到朱启明,就诉苦道:“尊贵的皇帝陛下,草原上闹起了百年不遇的雪灾和狼灾,草原百姓们损失惨重,很多人恐怕难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了,顺义王殿下恳请皇帝陛下大发慈悲,援助您的子民。”
朱启明心中暗骂卜失兔脸皮够厚,嘴上大义凛然道:“哎呀,草原上受了这么大的雪灾,朕今日才得知,心中甚感不安,你放心吧,顺义王也是我大明的臣属,朕肯定会不管草原百姓的。”
额尔德木图闻言大喜,施礼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您就像腾格里一样伟大,草原百姓一定会歌颂您的仁义的!”
朱启明又岂能将白花花的大米白面白送给卜失兔,他装作为难道:“不过你也知道,大明这两年一直旱涝灾害不断,百姓们粮食也是短缺很多,这个。。。”
额尔德木图哪里不明白朱启明话里的意思,他赶忙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顺义王为了感谢皇帝陛下的仁义,准备了牛羊四千头、马五百匹。。。”
说实话,这点东西实在有些寒酸,不过看额尔德木图那咬牙切齿的表情,估计草原的灾情真的很严重了,这些东西也是下了狠心的,朱启明本也没指望卜失兔能拿出多少东西,于是说道:“顺义王有心了,这些东西朕就收下了,为早日解决草原百姓困苦,朕希望以后能和顺义王扩大互市规模,多购进一些良驹,顺义王愿意收钱朕就给钱,愿意要粮朕就给粮。”
这个时代骑兵还是必须要有的,新军过了年就准备扩大规模,骑兵的军马还没有着落,虽然蒙古骡子当战马缺点意思,但耐力还是不错的,用于训练还是足够的。
额尔德木图犹豫了一下,回道:“尊敬的皇帝陛下,这件事外臣做不得主,需要回去由顺义王殿下定夺,请陛下见谅。”
朱启明忍不住心中暗骂两句,意味深长地说道:“那倒是,不过希望你能快些汇报给顺义王,雪灾这么严重,多拖一日不知损失多少啊。”
朱启明话里的意思就是你不答应,我的援助就没时候送过去,额尔德木图自然明白,但有求于人又能说什么,他只好含糊其辞地应了下来。
朱启明明白蒙古人的作风,要不到就抢,他故作随意地说道:“贵使既然来了,不妨在我大明京师走走看看,朕听礼部的人说,虎墩兔憨(即林丹巴图尔)的使节也来了,叫什么宰赛,你们同为一族,正好可以叙叙旧。”
林丹巴图尔继位时,蒙古汗权不振已经很久了,漠南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各自为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辽河套的察哈尔部,仅被漠南诸部奉为名义上的共主,漠北的外喀尔喀更不承认蒙古大汗为共主,而漠西卫拉特(即瓦剌)仍然与蒙古汗国为敌。
漠南蒙古各部虽名义上奉林丹巴图尔为共主,但实际上根本不听林丹巴图尔的命令,各部为了壮大实力,不仅互相攻伐,更是纷纷结交外援,像科尔沁就投靠了后金,土默特则从俺答汗时期起就与明朝和好,林丹巴图尔有心想重新一统蒙古各部,但苦于实力不济,最近两年也开始跟明朝眉来眼去,如今陈兵山海关外,替明朝阻隔后金,以期获得赏赐壮大自己。
朱启明的话就是明显的警告,你们敢动歪心思,我就把赏赐全给野心勃勃的林丹巴图尔,看你们土默特部慌不慌就完事了,额尔德木图自然知道这些,他脸色变了又变,才回道:“外臣回去就派人加急送信给顺义王殿下,争取早日答复皇帝陛下。”
“很好,朕就静候贵使佳音了。”
额尔德木图走后,叶向高提醒道:“皇上,虎墩兔憨野心勃勃,驱狼吞虎恐非妙计。”
朱启明呵呵一笑,说道:“叶首辅提醒的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大明现在和虎墩兔憨的利益一致,必须要扶持他,但朕又岂会真的便宜了虎墩兔憨,他想要赏赐,那就得拿手下的人命来换,等他们和建虏拼的差不多了,朕也就用不着他们任何一方了。”
叶向高对朱启明开口闭口不离“利益”二字有些不赞同:“皇上,圣人教导仁义,大明乃天朝上国,这样做恐非圣人之道。”
朱启明制止了叶向高继续说教:“叶首辅所言朕不敢苟同,朕只说一事,若是说完后叶首辅还坚持己见,朕就依叶首辅之策处理虎墩兔憨之事。”
叶向高询问道:“老臣愿闻其详!”
“昔日大明对建虏不可谓不厚,如今又如何?”
“这个。。。”叶向高一下子被问住了。
见叶向高无言以对,朱启明微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年成祖皇帝扶植瓦剌和鞑靼二部,让其互相牵制,说到底还是为了大明的利益,朕今日所做也是为了大明的利益。圣人教导做人要仁义,可这个仁义也是要分对象的,对君子要讲仁义,对小人难道还要讲仁义?”
朱启明最近各种歪道理一堆一堆,每每还说的还挺有道理,让人无法反驳,叶向高想了许久,也不知该说什么。
“现在大明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能扭转大明颓势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大家要群策群力才是。”
“臣等遵旨!”群臣现在太了解朱启明的秉性了,说过什么,肯定就会做什么。
杨涟虽然也在恭维的人群中,但他心中却没有关注朱启明满嘴的利益,而是关注了最后一句话,“朕也就用不着他们任何一方了”,为何用不着?答案其实在场的很多大臣都知道,西学馆的军官学校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谏官们的奏疏也已经上了不少,甚至有些人找到杨涟,请求杨涟组织群臣到皇宫跪谏,然而却被他拒绝了。
杨涟偷偷看了一眼朱启明,他心中也不知道支持朱启明到底对不对,他从朱启明身上看到了中兴大明的希望,但又怕这一切只是朱启明一时兴起,过了不久就重回旧态。
“看来要找个机会跟皇上单独谈一谈了。”杨涟不想再这么纠结下去了,他要找朱启明要个答案。
就在杨涟想着心事的时候,朱启明再次开口说道:“新年快要到了,朕给诸卿准备了一一份新年大礼,希望诸卿能够喜欢。”
随着朱启明话音落下,刘若愚捧着一个不算精致的皮匣走到群臣近前,让群臣一一观瞧。
群臣看的莫名所以,朱启明适时解释道:“这种皮匣,朕准备给在场的诸卿以及全国从三品以上的官员一人一个,以后番遇机密之事可存于此匣直呈御前,以免泄漏军机。”
这玩意就是清朝的密折制度,明朝也有相对应的揭贴制度,只不过没有清朝皇帝玩的溜就是了,朱启明这次推出加强版的揭贴制度,保密是一方面,瓦解文官集团结党是另一方面,不能大开杀戒,那就只能让他们狗咬狗,互相倾轧了。
群臣闻言,则是表情各一,有喜悦的,有无感的,更多的是表现出忧虑的。
朱启明看在眼里,不给这些人劝谏机会,直接宣布退朝,一溜烟跑回养心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