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429章 这不是成熟的做法

      第429章 这不是成熟的做法
    “有人在问我,是否收到了space的邀请,去鉴赏他们的概念车?
    我确实有收到,并且我也会去,我对space的新车非常感兴趣。”
    某一线车评人在直播的时候,弹幕上全是在问他有没有收到邀请。
    因为space的邀请函发出去之后,有很多车评人已经开始晒自己收到的邀请函了,这样的热点对于以流量为生的汽车类自媒体博主来说不可能不去蹭。
    收到了的车评人能够秀自己收到的邀请函,去之前、去之后视频都不知道能水多少期。
    没收到的车评人可以猜,或者说自己从同行那听来的小道消息。
    总之只要有心,总是能够找到蹭流量的角度。
    “其实之前一直想讲,碍于一些客观原因所以一直没讲。
    我知道大家对于space造车都很乐观,一开始背靠光甲航天和特斯拉两大巨头,光甲航天在我们国家的口碑和声誉,那不用多说,比华为还要更恐怖的存在,如果光甲航天上市,光是企业商誉给个几千亿的定价我都觉得不过分。
    以及高端豪华品牌的潜在客户们,他们对于space的认可度也非常高,都愿意拿真金白银去买单。
    我身边a9以上的创一代、富二代朋友们,他们对于space,态度都很一致,都表示上市后会买一辆支持光神。
    这点毫无疑问,它的潜在客户是非常庞大的。
    但是这不代表它真的能够在豪华车品牌中立足,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一家有品牌号召力、影响力,能够在100万以上站稳脚跟的品牌。
    因为你所知道的,以及在网上看到的这些潜在客户,他们都是冲动型客户,也就是说他们第一次会愿意为你买单,但不代表未来会持续一直支持你,你终究还是要靠产品力来说话。
    这样说大家可能比较难理解,找个例子来解释可能你们会比较容易理解。
    大家知道星爷吧,离现在也有十年时间了,当年星爷在国内的营销策略就是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从西游降魔篇就开始玩这一套,到了美人鱼的时候这个营销策略已经炉火纯青。
    美人鱼砍了三十多亿的票房,是内地首部破30亿的国产电影,再后来票房就一路走低,新喜剧之王在上映首日票房2个多亿的情况下,最终票房只有6亿左右。
    这说明,星爷的品牌确实具备足够的情怀,有市场号召力,但终究是作品说话,当作品不行的时候,你再有情怀也得给作品让路。
    几十块的电影票如此,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汽车更是如此。
    所以从来就没有必成这回事,也不要以为背靠巨头就是免死金牌。
    这几年,死了多少所谓背靠巨头的新能源品牌,背靠巨头有可能死,有国资背景也有可能死,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老实讲这类内容之前不讲是因为想接商单,而现在能讲是因为现在不行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死完了,在华国这个新能源吃鸡赛道上还能活下来的,都有点看家本领在,已经不太可能会暴毙了。
    现在已经算是进入到新能源车的下半场了。
    “话题回到space会不会暴毙上,我和大家说心里话,我一开始看到这新闻的时候,我觉得它活不长,因为它是合资品牌,合资的另外一方还是来自阿美利肯,是特斯拉。
    所有合资品牌为什么都不行,这几年销量大幅下滑,怎么都救不活。
    各类车评人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说营销跟不上,有说技术不行,有说是之前日子过得太舒服,也有说是因为傲慢。
    这些都是原因,但它们这几年把这些缺点都改了,在体验上和国产新能源品牌已经没有本质区别了,但消费者仍然不买账。
    这里面必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所有合资品牌都无法解决的,甚至在内部开会的时候,他们连提都不敢提,但殊不知这才是合资品牌只有可能死路一条的终极无解难题,营销、技术、产品力这些都能改,只有这个终极无解难题是所有合资品牌都没有办法解决的。
    也就是因为这个终极无解难题的存在,我才会并不看好space。”
    作为少有会说一点真话的车评人,过去因为在国内合资品牌、新势力都干过,出来干车评人能够给出大量干货而迅速爆火,直播间里的观众狂扣弹幕。
    大家都想知道对方所说的终极无解难题到底是什么。
    “抱歉,卖个关子,这个现在我还不想说。
    之后我第一次觉得space有可能能成是因为这家公司的法人是由光甲里的甲,也就是林总直接担任,而且企业也是林总直接参与全过程的经营管理。这点可以在林总的抖音里能够看到。
    这从商业上其实是很不成熟的行为,这和林总在公开场合里成熟商业精英的形象是不符的。
    这样的决策不够精明,它给自己预留的辗转腾挪余地太小了。
    真正成熟的决策是,建立子品牌,但是不要自己亲自下场,找职业经理人来负责具体经营。
    如果换我来负责这件事,我会和国内一线车企各成立一家公司,像什么吉利、比亚迪、上汽等等,一家投一部分钱,我只做资方,并且会很低调。
    我和吉利合资成立的就叫极光,和比亚迪合资成立的就叫迪甲,总之你可以扯我的虎皮,但我在公开场合不会去帮你主动宣传,你也确实是我的子品牌。
    然后就养蛊,这些谁能跑出来,谁才是亲儿子,该给的资源该站的台该有的扶持,全部会给,直接出来收割胜利果实。
    至于没能卷出来的品牌,那就切割,反正它也不是用光甲为名,没有和我光甲航天深层次绑定。
    这才是成熟的商业做法,稳赚不赔的生意。
    我最开始以为space就是这样的路数,就和过去所有所谓大厂合资成立的新能源车企一样。为了规避风险所成立的子品牌。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之前业内没人讲,但是实际存在的一个东西,那就是股东方越牛逼的新品牌,越不想负责,或者说没人负责。你看上去股东方很牛逼,这个品牌能从牛逼的股东方吃到红利的概率是很小的。
    因此一开始我以为space也是走的类似路子,光甲航天提供的扶持有限,你得自己证明自己之后,光甲航天和特斯拉才会逐渐加大扶持力度。
    就类似之前互联网大厂很流行的所谓内部创业,你跑赢外面的竞争对手,那么董事会就让你单独成立公司,如果不能,那就把外面的公司给收购过来。
    和互联网内部创业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比起来,这种孵化子品牌的创业模式,耐心会更多,给的时间会更长,只是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我第一次觉得它能成是什么时候?就是林甲亲自担任法人,亲自下场参与到space全运营中去,这就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了。
    虽说光神才是光甲航天的灵魂,但作为光甲里的甲,林甲从来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大家可能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觉得林总好像是瓶,属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型案例。
    然而实际上林总非常有能力,我因为是车评人,认识的新能源车供应商上下游老板也不少,我和他们聊的时候,也会聊到space,所有这些上下游供应商,没人会小看林甲本人,会小看她本人的能力。
    包括我听说过一些坊间传闻,说一直到今天,林总当年给腾讯视频高管留下的心理阴影都还没消去。
    林甲的亲自下场,让我觉得至少不是玩票,老板亲力亲为和找职业经理人孵化子品牌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所以我的态度变成了适当看好。
    如果space更名为光甲,那么意味着它避开了所有合资品牌的原罪,加上和小米一样和母公司高度绑定,我对它的看好程度已经来到了八成以上。
    华国市场是只养的下几家巨头,所以过去五年我们能够看到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在卷生卷死,为的就是成为巨头,能够在这场牌桌上笑到最后。
    这个生存线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是五十万,年销量五十万的车企才有资格谈活下来。
    但大家要知道,这是针对普通品牌,也就是说我要做定价20到30万这个区间的新能源品牌,他们的生存线是这么多。
    对于一个豪华品牌来说,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另外如果光甲航天只会孵化这么一家品牌的话,那它背靠的是年收入已经在快速接近五千亿rmb的巨头,华国新质生产力领域的高通,躺着赚钱的典范,它就不可能会死,无非是获得扶持力度的多少。
    大家会以为光甲航天是航天企业,实际上无论现在常见的光伏、新型半导体还是常温超导,光甲航天都要收专利授权费的。
    它旗下的独资豪华车品牌是不可能会死,区别只是在于,它是靠母公司存活,还是说能够作为一家有认可度、辨识度和品牌影响力的豪华车品牌,能够去撼动其他豪华车品牌的地位。”
    “今天很荣幸受到了光甲航天的邀请,来到他们space的总部来看一下他们的新车,站在我身边的呢是光甲航天的ceo也是space的创始人林甲,之前也是我们小米汽车的副总裁,我们之前在小米汽车的时候合作非常愉快,她说让我来帮他们把把关,我们去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林甲不仅仅邀请了车评人,还邀请了雷君。
    这件事是要给space的新车把脉,但同时也是一场营销,一场声量越大越好的营销。
    如果现在space的概念车能够让所有人一致觉得很牛,那么他们出去之后自然会帮忙说好话,吸引潜在消费者的眼球,初步建立起购买欲望。
    如果不行,那他们也会通过设计新的概念车,来规避现有概念车的问题,舆论也会觉得space对品质的要求太高了,进而给消费者一种space够高端的印象。
    当然邀请雷君自然不会和其他车评人混在一起,而是单独邀请的雷君。
    雷君来了自然不能不发微博,他得强调space的创始人之前是小米汽车的高管,如果space成了,那某种意义上等于是小米汽车成功孵化了space。
    未来小米汽车要去攀登100万以上的价位自然顺理成章。
    “雷总,很感谢您能来,元光去申海那边开会去了,最近因为阿美利肯那边成立太空战略委员会,元光最近会有点多。,所以就由我带您看看我们的量产车。”林甲很客气,一行人就往试车场去了。
    “这是我们制造的第一款概念车,space s1,它用到的应该全部都是最先进的供应链技术,其中在很多功能设计上是由我们光甲航天原创的,底盘、电机和电池,则是由我们和供应商团队联合研发,这些是我们的独特优势。
    另外在车前盖这里,我们借用了劳斯莱斯的设计,劳斯莱斯的前盖会有女神浮现。
    而我们的车前盖可以浮现space的logo,它是一个平面,然后在车盖进行呈现。”
    劳斯莱斯的车前盖上浮现的不是自由女神,而是欢庆女神,从1911年开始正式成为其车头标志,后来有很多豪华车都借鉴了这一设计理念,在车头搞一个雕塑状的标志。
    其中除了劳斯莱斯外,最出名的应该要属迈巴赫。
    客户甚至可以定制欢庆女神的材质,是要不锈钢、玻璃还是24k金。
    不过劳斯莱斯的车标之所以设置成可以隐藏起来,倒不是因为担心被人给掰断,毕竟在他们的设计理念里,能开得起劳斯莱斯的用户家里怎么着也得有私家车库才对啊,开出去也是出入高端场所,有保安帮忙看着。
    设置成可隐藏是因为70年代的时候有一些国家禁止立式车标。
    而space车头的车标,不是立式雕像,而是一个二维平面图。
    因为space的logo是线性几何图形,所以它可以像画一样出现在车身。
    “我们计划整个logo用太空材料来打造。
    原本的计划是月球土壤,拿来做成混凝土,现在有金属的话,那就会用铁镍合金,来打造logo。”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