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工业革命前夜
于是在李定国的催促之下,英,法,奥联军只得集结部队,再次发起了进攻,这个道理如此简单。
联军士兵被瘟疫袭击,想必俄军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联军海军司令英国海军上将迪恩下令起航,从克里米亚的港口出发进入黑海沿岸。
一路攻击前进,一路占领各个港口,战略要地,各地本土势力纷纷投降,但鉴于联军带有瘟疫,各地首脑要求联军必须进行隔离。
对于这样不合理的要求,李定国选择了拒绝,并且下令对已占领地区来了一场大扫除。
此举正对了英,法,奥斯曼将领的胃口,各军将领大呼统帅英明,于是杀气腾腾的联军开始登陆,登陆一切顺利,士兵们甚至忘记了霍乱的折磨。
尽管霍乱又使一部分士兵染病,可战局仍旧快速倒向联军,不久在巴尔干涅克河,联军再次与俄军前哨遭遇。
英军骑兵要求追击,被李定国拒绝了,因为他发现这是个陷阱,俄军是预设战场,想要靠着泥泞将己方骑兵缠住。
果然,英军经过侦查之后,印证了李大帅的判断,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同时也对李大帅卓越的指挥才华生出了深深的敬畏。
此后联军执行命令便更加坚决,军心为之一振,于是双方使用火炮相互远距离攻击,联军轻松获胜。
从此李大帅在联军心目中的地位便如日中天,还在欧陆留下了一个个传说,书写了一段传奇
俄军见诱敌不成,火炮对轰又不是对手,便只得撤退到二线主要阵地,他们希望在那里阻止联军向俄国本土进攻。
此时,联军再次出奇兵,集中了舰队主力趁着涨潮时,突袭沙俄黑海舰队,很快黑海舰队被英法联合舰队困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内。
然后,李定国便开始围点打援,也不急着攻占港口,只是命令前哨舰队每日炮击,主力舰队则隐藏在近海,准备利用有利地形,给予俄军援兵以重大打击。
李定国乐观的认为,只要一场战斗就能实现目标,但出乎他的意料,他发动的围点打援战术竟然被俄军粉碎了。
看着从前线溃败的联军士兵,还有从港口中蜂拥而出的俄军黑海舰队,冲破了联合舰队的阻拦。
李定国目瞪口呆,很快不悦的拂袖而去,然后意识到一个事实,这欧洲的事情果然比大明复杂的多。
这欧洲人……
天生好战。
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所爆发出的战斗力是十分惊人的,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何摄政王殿下迟迟不愿派兵进入欧洲本土了。
这个仗打着打着又僵持住了,李定国无奈,只好下令联军修筑一条工事,防御来自俄军增援部队的进攻。
尽管在敌国领土修筑工事非常困难,但建成后将成为日后俄军增援的严重障碍。联军可以从克里米亚南部发起攻城战。
好消息是,霍乱终于结束了,联军在风和日丽中向南进发,部队被允许沿路抢劫因此士气高昂。
旷日持久的克里米亚战争依旧持续中。
同时间,大明江南。
周世显依旧在为了蒸汽机项目而奔走着,事实上蒸汽机技术早已成熟,差的不是技术,而是制造上的细节。
但凡能够吸引资本、完成技术转化,蒸汽机也不至于发明两百年后也无人问津。
可以说,改良蒸汽机能够大行其道,除了瓦特的天赋外,还离不开工厂主的倾囊相助,产业革命带来的环境变化。
蒸汽机的问世从最初的雏形到瓦特改良完毕,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当瓦特路过伯明翰时,参观了博尔顿在索霍的工场,对当地的冶金工业印象深刻,两人一拍即合。
而陷入经营困难濒临破产的罗巴克也愿意成人之美,在罗巴克的见证下,博尔顿成为了瓦特此前专利技术的受让人。
对于蒸汽机的发展前景,博尔顿看得更长远,他说:“我的意见是在我的运河边上建立一个工厂,在那里我想安置制造机器所必需的全套设备,而且这个工厂可以提供给世人各种大小的机器……仅仅为是哪个郡制造,那就不值得费事了。值得费事的,是为全世界制造。”
而瓦特一如既往地痴迷于改良蒸汽机,就像他之前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所说:“我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这台蒸汽机上,对其他事情毫无兴趣。”
当一个痴迷于设计的“发明家”与一个坚信其市场前景的实业家相结合,两者的合力是巨大的。
无怪乎50英镑背面将二位并列,分别引用了两人的一句名言,瓦特:“除了这台机器,我别无所思”。
博尔顿:“先生们,我在这里出售的是全世界都渴望得到的,动力。”
可世人不知道的是,经历了瓦特的改良后,蒸汽机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迅速在英国和欧洲世界铺开,而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踟蹰。
最终在19世纪中期才逐渐取代原先的动力模式,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引擎。
之所以蒸汽机不受当时英国人待见,也不难理解,因为蒸汽机的效率太低,比不上18世纪英国普遍使用的水能动力,但耗费又非常高昂。
举例而言,在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前,蒸汽机每产生1马力需要消耗30磅煤,在瓦特改良蒸汽机后,这一数字下降到12.5磅,涡轮蒸汽机则进一步减少到5磅。
对于资本家来说,产出与成本的比例是生命线。
瓦特蒸汽机产生1马力的成本达到33英镑,经过30年改进下降到20英镑,而涡轮蒸汽机只有4英镑,终于超越了水能等其他动力来源。
这其中最生动的案例莫过于在纺织领域蒸汽机对于水能的替代。
而周世显这天一大早,便再次参观了蒸汽机车间,这一次,大明工匠拿出来的是一台多轴式织布机。
当大明工匠摆脱了下九流的行业桎梏,便越来越展现出,将理论转化为的应用的种族天赋。
这样的种族天赋可真是太棒了!
讲创造理论大明人或许有所欠缺,这主要是儒教的束缚所造成的,可是讲应用实践,大明工匠简直是独步天下。
毕竟用蒸汽机来纺织,可比拉动火车要容易多了,于是在周世显不遗余力的支持下,蒸汽织布机便诞生了。
“好,好。”
周世显一边大加赞赏,一边对所谓的资本主义优越性不屑一顾,啥玩意啊,但凡资本不那么短视,有点长远规划的眼力。
工业革命至少要提前两百年!
便如同他现在所做的,看着这台织布机样品,周世显的脸上笑开了花,他好似看到了在技术革新的刺激下。
大明的纺织业完成了从小作坊生产向大工厂生产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