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云仪
回到建州已逾两日,释离原一直不急不躁,言致却有些急了。
算起来,他们从京中离开已是两月多,对建州一事却毫无进展,云仪回来后一直闭门不出,如今扯开了面皮,他们也不能继续上门,青石在夷山常住,等着他们拿个章程出来。
“你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就不能先告诉我?这么等着,我实在有些着急。”
释离原抬手摸了摸她的脑袋,笑而不语,右手展开一封从西南而来的急信。
饶是释离原这般淡然的人,也因这封信而抽了两下嘴角,他今日方知晓,季云穆竟是这样不稳重的人。
言致撑着下巴看他,看到他的表情,十分惊奇地把脑袋给凑了过去,想看看是什么样的消息竟然能令他显出这样的神情来。
“季云穆走访砮江百姓,误将人家百姓自酿的烈酒当水给喝了,醉酒跌下山崖,伤了腰腿,至少有一两年只能卧床养伤。”
言致眨巴了两下眼睛,“怎么能伤得这么重?”
“砮江多山,山势陡峭,又有江水湍急,他能活着,没有彻底残废已是幸运。”
就算如此,言致也还是不能想象季云穆一个将近不惑之年的人,会将酒当成水,摔下了山崖。
许是她的茫然不解太外露,他笑了笑解释道:“他爬了半日山,人家递给他一个竹筒,他以为是水,一口豪饮而尽,等回过味来人已醉了,路本就难走,山路陡峭崎岖,他只带了两个亲卫,自然来不及拉住他。”
怎么想怎么荒唐。
“那他传信给你干嘛?”
这便是季云穆这封信的重点了,释离原扣着她手背的手指点了点,说道:“近来西南颇不安稳,南苗本就蠢蠢欲动且不论,季云穆察觉了本该断绝的人痕迹,前朝人就在西南挑事,后被前朝大将军镇压,西南归于平静,南苗崛起,两百年过去,没想到人竟还有人活着,人与汉人深仇难解,若人当真卷土重来,西南百姓恐无安宁。”
言致抿唇蹙眉,“他上奏没有?”
“这等威及国土百姓之事怎能掩而不报,季云穆与我来信,是想问我对人可有更深了解,方便他入手查探。”
原是如此,他的手段,释族的底蕴,想来季云穆是知晓的,“那你知道吗?”
“知道一些,并不多,得让人去查一番方能告知季云穆。”见她颇为担忧西南起战事,释离原将手从她手背抬起,为她抚了抚眉心,安抚道:“不必忧心,纵然人野心昭昭,西南各族同样各怀鬼胎,不会任由他肆意妄为,要利益一统方能一致对外,短时间内不会出事。”
“嗯,既然已经往京中去信,公子他们自会定夺。”言致叹了口气伏到他膝上,“你真的不与我说说到底要如何做?云仪就这么待在府中,难道我们要等着他带兵出建州,再万军从中取了他的人头,叫十万人追杀?”
释离原绕着她的发丝,忍不住笑了一下,说道:“莫要胡说。且等等,最迟五日,云仪便会给你一个上好的回复。”
回复?
什么回复呢?
言致闭着眼,想起了那日在沙滩上漫步时,他说得话,他让她去告诉云仪当年娘亲去世的真相,丝毫不要掩藏。
她不明白,但是愿意执行他所说,他说云仪听完后会给一个回复,但言致那几日仇恨蒙眼并未将此话放入心中,她记得云仪自她说完后就好似变了一个人,此刻才知他还在等云仪一个回复。
可云仪,到底会给出怎样回复?
难道云仪那日说出二十年前江氏灭亡真相不算吗?
她很想问一问,但是他好像打定主意不与她说,想来问也白问,几番心思转换,等释离原察觉她气息渐缓,低头看去,她已经睡熟了。
轻轻将她的头抬起,放到臂弯,再抬手将她双膝放到手臂上,她毫无察觉地被人放到床上,顺势便侧了下头贴着被面。
有手从她脸颊滑过,揽起一缕碎发,轻绕指尖,带着茧子的指腹刮在她面上,引起些许不适,却始终安睡。
释离原从她怀中拿出那个锦盒,摸了摸封口处的机窍,几番推弄,锦盒碰地跳开,绛紫绒布上静静躺着一块黄玉老虎,背刻一个极其繁复的古体字。
若换个人,未必识得出,于他而言,却不过是幼时曾翻阅的古籍之字体绕着写罢了,“仪,云仪。”
······
一声接连一声的重鼓,仿佛敲在人心底,几乎要震破耳膜。
言致推开门,见到太阳还掩了一半在天际之下,便知不是自己起晚了。“那这是怎么了?大早上的扰民,莫非是海寇来袭?”
释离原自她身后出来,细细听了一下回道:“不是东方,是西边,三面重鼓,连三停一,这是在召集城中百姓。”
“云仪?”
“应是,走。”
他们没从楼梯走,径直从客栈二楼一跃而下,越过同样好奇而正在涌出的人群,极快地往西城门而去。
言致下意识伸手摸了摸腰间的锦盒,却摸了个空,惊奇地转头看他,得到一个点头便不再在意,既然在他那里,想必是昨日不注意掉了出来。
城楼之上,除了敲鼓的三个重甲士兵,就只有轮椅上的云仪和他身后的安和,言致目力好,她看到安和面色极差,云仪却面上含笑。
周围越来越多人,好像满城的人都挤到了这条主道上,路边的屋顶都挤满了人,人心所向,可见云仪对整个建州的经营何等成功。
这样多的人,没有半分喧闹,静静地等着城楼之上的人发话,这样的威慑力,言致以往只在军中见过。
普通百姓竟也能这般安静,不作丝毫议论。
言致二人站在城楼最近处的屋顶上,几乎能直直对上云仪的眼睛,他看到他们了,但是没有向他们投来哪怕一眼。
“我瞧他这样,有些心悸,你知道他要做什么是不是?”
看她染上无措的眉眼,他知晓她有预感了。释离原笑了笑,低头在她眼角轻触一下,将她揽到怀中,把她的头按到胸口,低声道:“不论他给你怎样回复,这都是他该的,这是他欠江氏的,你只需等着看便好。”
连续九下重锤之后,那几个重甲将士就迅速跑了下来,整个城楼上便只剩下了云仪与安和。
似乎有了长久的静默,又似乎只是瞬间,云仪抬了抬手,说道:“许多人曾见过我,但未必知晓我是谁,许多人知晓我是云宅掌权人,却不曾见过我,我是云仪,云氏家主嫡次子,也是当年江氏兄妹身旁的云二。”
底下猛地有喧哗声,言致扫了一眼,多数是四五十的中年人,他们还记得当年的三个横行建州大小街道村落的少年少女,却从未想过云宅深处这个深居简出的掌权人会是那个意气风发满脸笑容的少年云二。
江氏败落,江宣安跳崖自杀,所有人都以为云二带着江宣宁隐居了,没想到竟然不是如此。
云仪仿佛没看到底下百姓的议论,他接着道:“今日,我想同诸位,同天下人,认罪。”
未等底下人出声,安和展开一直被他攥在手心里,恨不得撕碎的那张纸,连着咽了几下他都无法开口,云仪侧头轻轻看了他一眼。
安和松开被自己咬出血的嘴唇,清了几下嗓子,最后出口的声音仍旧沙哑如破了的风箱,“常宁二十二年,即三十五年前……”
言致仿佛有些耳鸣,渐渐听不清安和的声音了,她未曾想到,不,其实她有所预感了。
云仪竟将当年江氏灭门的种种,尤其是鹿天书院一案悉数告知天下,对自己所作所为供认不讳,关于那一千多个染上逍遥散不得好死的学子,关于鹿天书院院长和先生的自杀,关于江氏一口五六百人的一夜血流成河,天之骄子江宣安从望海崖一跃而下······彻底替江氏翻了案。
安和已经停了声,底下的百姓陷入了沉默,他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建州人,对于江氏,很多人其实没有忘,哪怕有人不知道,也有长辈父老与他们声声叙说
关于当年的鹿天书院一案,更是从不曾在建州人心中消失过,因为鹿天书院曾是整个建州,建州百姓的骄傲,那些年,建州的文风,甚至不弱于青州,后来一朝书院学子散尽,建州文风也慢慢堕落,多少人私下扼腕。
不是没有受过江氏恩惠,受教鹿天书院的人认为鹿天书院一案有蹊跷,可是他们人微言卑,无从说话,只好深埋心底,偶尔与后辈絮叨一番。
但他们沉默的缘由不仅于此,若只是知晓江氏乃是被人谋害,他们早就义愤填膺地为江氏而讨伐罪人,可是这个‘罪人’完全不一样,他是云宅掌权人,这二十余年来,他为整个建州做了许多,开垦山田增加粮食收入,种植白茶富足百姓,整顿水师抵御海寇,平整官道修剪桥梁,一件件一桩桩尽皆是为百姓谋利。
若没有云仪,建州不会是如今这样的富庶安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汝为建州百姓谋福祉,所救者何止万人,功比天高,当年过错所死者不足二千,功过相抵犹有剩也。”这声音出自一间客栈楼中。
这话好似占了大义,功过相抵,却有不少人听了后觉得,不该是这样,这样的话让人听了是极其不舒服的。
言致冷冷扫了一眼那个青衫文士,都不愿再多看一眼,这等人,哪里来的脸自称文人?
云仪几乎是片刻便回应道:“不,为建州百姓谋福祉不是我的功劳,这都是江家宣安自十岁起便在计划的事,想来许多老人都还记得,他十来岁便时常在茶山在海边在杂草丛生的山林奔走,那便是他在考察地形,以便将来为百姓谋利,我这些年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将江宣安的计划加以实施,皆非我之功绩。”
这便让人无话可说了。
但就算这是当年江宣安决定要做的事,可实在做了这些事的人是他,百姓真正受的,是他的恩惠,这都是不能抹消的事实。
同时倘若没有当年那件事,这些年来鹿天书院又该出了多少国之栋梁,而江宣安也同样会将这些事落实。
这是个普通百姓无法抉择的事,他们向来最爱以善恶辨别一个人,可这一次,他们无法辨别,无从判断。
云仪好像感受到了这些纠结,他替他们,替天下人,也为自己,做了决断,“余十岁至建州,自此受江氏恩惠诸多,却狼心狗肺置江氏一族家破人亡,二十年来夜夜不得安寝,却无一日得见江氏任何一人,到得如今,宣安所愿建州民富粮足已实现,我也该去向恩师好友谢罪了。”
他说得平静寻常,手上的动作却一点也不慢,随着安和一声撕心裂肺的哀嚎,言致被释离原一把按住,云仪提起放在膝上的剑抹了脖。
简单直接,迅速地一划而过,剑未落地,人已闭了眼。
鲜血仿佛溅到了天上,落在了人脸上。
言致觉得眼前仿佛被糊满了血色,许多人都如她一般觉得。
“他······”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