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们将目光放到武朝南边的云南府之中,自武朝开国以来,便设立了西南军镇,镇守云南的武朝边境,其主要负责的便是防备南面南越、洞瓦、底兀等国的侵略,不过当初在设立之时因为考虑到这些国家的实力,并没有给到西南军充足的军备及人手,也是正因为这个原因,西南军的实力在武朝四大军镇之中排在了最末的位置。
从那时开始,西南军便一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你说他属于四军之一吧,其实力远远不如其他三军,你说他实力弱吧,但其又远超其余的常备军。因此西南军统领这个位置长年以来就变成了即将告老的将军或者是打发闲散勋贵的一个去处,在武朝朝堂之上也被戏称为“告老统领”。
不过这个情况自现任西南军统领王猛上任之后便不复存在,这位名字里带猛字的统领可是个实实在在的猛人,从上任开始先是率军打了好几场漂亮的胜仗,震慑住了南边一大群小国,随后又励精图治,一边在领地上募兵练兵一边不停给朝廷发折子诉苦,朝中曾有官员打趣说过王猛诉苦的折子摞起来能够堆满三个太极殿。
最开始的武皇对于王猛这种行为也是置之不理,不过架不住王猛一个劲的上折子,并且每一封都写着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字句,实在是被这位西南军统领折腾的无比烦闷,加上那时候武朝的经济状况还算乐观,干脆大手一挥给了王猛相较于之前两倍的兵额。
按理说皇上如此大方,底下的大臣们就该纷纷跳出来劝阻才是,毕竟官员们谁愿意又看着一个手握重病的封疆大吏出现呢?可是让人觉得奇怪的便是武皇这道旨意发出后在朝堂上没有任何反对的意见,平日里因为多加了几千两军费就哭天喊地的户部官员没有反应;天天叫唤着要削减地方军权的兵部没有反应;就连每天口水仗打的飞起,朝堂之上谁都敢骂的御史台个个也都如同老僧入定一般,对于这道旨意毫无反应,仿佛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般。
其实王猛不但会打仗,而且特别会做人,别的统领是恨不得每日待在领地,能不回京绝对不回,王猛却偏偏反其道行之,隔三差五便找个理由往南京城里跑,一会是有大事相商,一会又是南边边境有异动,对于这些理由兵部自然不敢怠慢,立刻表示没问题,王统领您老人来吧,谁知道一来了才知道只是边境小摩擦打伤了两三个士兵或者要不就是巡逻的时候又有几人失足摔下了悬崖。
对于这些汇报兵部乃至武皇都是哭笑不得,偏偏这王猛还是一副小心谨慎一心为国的样子,说也说不得,万一哪一天来个真的现如今这个消息传递的速度你不相信这位王统领还能相信谁呢?
王猛也不含糊,到了京城之后便大把大把的撒银子,到处结交朋友,上至尚书,下至某个营头的都尉,王猛向来是来者不拒,只要认识了那就一定要交上朋友,喝到兴起当即结拜的也不在少数。面对这么一个会来事,又大方,对于自己实际权力没有任何威胁的统领,朝中的各级官员自然找不到理由来反对,这个朝堂上多一个朋友总归是比多一个敌人要好上太多了。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王猛和其他统领之间的差距是肉眼可见的,其他三位统领要么就是与朝廷关系十分紧张,完全一副独立军阀的模样,要么就是也送礼,不过送礼的对象只针对对自己有用的上层官员。可是俗话说得好,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往往最容易暗地里搞事的就是这些下层负责将事情落到实处的官员,打个比方,原来北军的统领高杰一年到头往户部兵部两个部门送的银子并不比王猛少,不过全是给了侍郎以上的一级官员,上面的尚书侍郎倒是不会为难高杰,你要什么我大手一挥也就给了,可是底下的员外郎、主薄、转运使这些小官可就心里不平衡了,老子又没收你的好处,凭什么给你办事?王猛就不同,对于所有官员一视同仁,尚书要送礼,小小的主薄也不能差了事,这样一来自然整个部门上下都对于王猛觉得十分亲近,只要是上头点了头同意了,王猛总是能第一时间拿到自己的好处。
就是在这样无比厉害的交际能力下王猛不但站稳了脚跟并且还将整个西南军发展的一片生机,他是个很奇怪的人,比如其他官员送礼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收礼,但是王猛不同,他送礼拿回来的好处全部都花在了军费之上,从来不克扣手下的军饷,反而还大力的发展西南军的战力,经过几年的经营,将整个西南军由四大军镇垫底的位置一跃成为了仅次于北军的强军。
按理来说这样的能力强又会来事的人肯定会引起萧江陵的警戒,你一个统领已经算是武人的巅峰了,在这个位置上不求财不说,还自己往里面搭钱的发展军备,怎么看着都是一副不怀好意的模样,起初萧江陵也曾想过向皇上进言过提防王猛,可是一来自己没有真凭实据,总不能因为别人不贪财断定有二心吧?二来王猛此人也算将送礼这门学问专研到了极致,咱们萧首辅谁的礼物都不收,可偏偏王猛老是往萧首辅府上送一些投其所好的东西,譬如前朝的孤本文献,命专人打造的马车一类的东西,这让一向嗜书如命的萧江陵也只能在王猛的礼物攻势前举手投降,毕竟拿了人家手短,这样一来萧江陵也只能自己在心里暗暗长个心眼,明面上却再也不提王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