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李儒的答案
李儒目光悠远,他把刚才李傕说的话,重新梳理了一遍,他心中的答案也越来越清晰。
赤兔马是马中的王者,这个时期的名驹没有一匹能和他一较高下。
吕布是天下第一武将,在这个时代,同样是无敌的存在。他们两个的结合,完美诠释宝马配英雄这句话的含义。
当吕布跨上赤兔马,他就如天下的战神一般,无人能望其项背。
在李儒的心中,也许只有当年的楚霸王骑着乌骓,才能和骑着赤兔马的吕布进行匹敌。
在西凉的队伍中,被关羽斩杀的华雄不能,李傕更不可能。
李傕胯下的马虽是西凉良驹,可若和赤兔比速度,根本毫无胜算。
李傕能够平安回到此处,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人故意让他回到此处。
有了这个答案后,李儒心中那一份担心,才渐渐平静了几分。
从目前得到的推论看,吕布很有可能并没有背叛相国,这一切都是刘隅的反间计。
“好一个刘隅,你年纪轻轻,就如此多智,就连老夫也险些着了你的道。”李儒回想起这一段时间内自己和他的几次较量,两人不相上下,难分胜负。
自己看出了关东联军不稳固的关系,不断进行分化,试图从联军内部将他们瓦解,结果也正如他所料,在他的谋划下,孙坚、公孙瓒带兵离去,刘岱和乔瑁自相残杀。袁术延迟粮草,坐观成败。
刘隅同样也没闲着,他同样看着了自己阵营的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吕布,吕布之勇在西凉铁骑中留下赫赫威名,是阵营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只有他才能和诸侯将领对战中,稳压他们一头。所以从头到尾,刘隅攻击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吕布,他不断在相国和吕布之间散播怀疑的种子,只等这个种子吸收养分后不断发芽,最终成长成参天大树。
李儒清楚的知道,别看相国对吕布恩赏不断,可他从来就没有对吕布彻底放下心来,原因很简单,上一次吕布对丁原的果断,在董卓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他害怕有一天,方天画戟会落在自己的身上,他用不断的赏赐,安抚着吕布骄傲的心。
刘隅刚进入雒阳不久,就一眼看出了这层微妙的关系,他不断让这层关系变的越来越微妙,直到彻底失去希望。
这一次的谋划同样是如此,他先打着吕布旗号,冲击李傕,让他以为,来到的人就是吕布,然后再让人攻击李傕,造成是吕布攻击的假象。
若非自己见机的快,恐怕已经着了他的道。
想着刘隅这一段的计谋,李儒赞叹不已,平心而论,如果不是在两个阵营,李儒一定会约上刘隅,和他把酒言欢。
能遇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同样是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事。
至于对手如何狡诈,李儒并不担心,在他看来,刘隅虽然智谋过人,可依旧不是自己对手,多年的苦读,多年的历练,让李儒有这份自信,自己依旧是刘隅难以逾越那座山峰。
他收回悠悠远望的目光,就看到一张满是鲜血的脸。
李儒心中一惊,一个念头涌上心头。
不好,如果吕布没有背叛相国的话,此时他一定还在关东联军营寨之中。
自己安排的两路人马,李傕只身逃了回来,这就意味着这一路人马已经败下阵来。
没有李傕这一路的牵制,吕布必然会陷入关东联军的包围之中。就算吕布勇猛无比,可面对源源不断的进攻队伍,也很难不败下阵来。
李儒双目一睁,悠远的目光中,弥漫着浓重的杀气。
“稚然,你速带一支精兵,去接应奉先。要多带引火之物,在关东联军营帐之中放火,一定要记住,把局势搅乱,只要接应到奉先之后,速速带兵撤回虎牢关。”
接应吕布?李傕有些吃惊,他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李公,吕布已经投降了刘隅,李公怎么还让末将去接应他?”
李儒像看白痴的眼神,看着李傕。
“你中了刘隅的奸计了,那个人根本就不是奉先。”
“李公,这不可能,傕虽然没有看清他的样貌,可是那柄方天画戟我却认得十分清楚,再说了,这天下除了吕布,谁会有这样的武力。”
这个问题,李儒早就想过,他刚开始想的是刘隅身边有一个高手,战力能和吕布不相上下,这才能让李傕产生他是吕布的错觉。
后来想了想,又觉得不可能。这世上真存在不弱于吕布的高手?李儒不相信,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当时李傕看到吕布的旗帜。就已经吓破了胆,从而错误估计了对手。
时间宝贵,他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之上,对李傕详细解释。
“你身为主将临阵脱逃,已经犯了大罪,如今还敢违命吗?速速带兵前去,不得有误。”
李傕心中惊骇不断,他也知道,这一次仓皇回来,必然会受到重责,可自己若是带回来吕布反水的消息,那就不一样了,自己是被吕布偷袭,才大败而归。
自己只身赶回虎牢关,是来通报消息的,是为了防止吕布突然偷袭虎牢关,是为了避免虎牢关落入吕布的手中,是为了相国的安危不受到威胁。
如果能救下相国,自己所有的罪名不但会全部取消,还会得到相国的封赏。
华雄战死,吕布背叛,相国身边的武将,就会以自己为首,到时候,他的地位在西凉军中,必然会水涨船高。
可如李儒所说,吕布没有背叛,这是刘隅的奸计,自己中计了。
这一下,自己从一个不顾自身安危,一心救主的忠勇形象,变成了一个误入计谋,临阵脱逃的少谋草包。
这怎么可能?突然的变化,让刚才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李傕难以接受,他还想再问几句,却见李儒面上阴沉似水。他哪里还敢耽搁,急忙躬身领命,带起人马快马加鞭向着关东联军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