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17章 巧舌如簧

      下邳城。
    正如萧恪了解到的情况那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丹阳兵因为长期被萧佑克扣和拖欠军饷,对萧佑早就心怀不满,积怨很深。
    而余飞之事不过导火索,彻底点燃了将士心中积蓄已久的怒火,以至于部分丹阳兵愤而哗变,攻破了徐州大都督府,将萧佑杀之而后快。
    如今,人也杀了,愤也泄了,一万丹阳兵上到将校下到士卒却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不知他们该何去何从。
    虽然萧佑有一万个理由该杀,但他不仅是徐州副都督,还是大将军萧恒的叔父,他们袭杀了萧佑就是反叛了朝廷,背叛了萧家,全军上下谁也不知道朝廷和大将军会如何处置他们。
    一部分依旧忠于萧家并且没有参与哗变的将士提议,全军将士应该联名上书大将军,列数萧佑的种种罪状,说出他们哗变不得已的苦衷,相信大将军会看在他们过往为徐州和萧家屡立大功的份上,对他们网开一面,从轻发落。
    但另一部分将士却对这个提议嗤之以鼻,他们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参与当夜的哗变,认为不管他们有再多不得已的苦衷,哗变就是哗变,况且他们还袭杀大将军的叔父,即使大将军有心宽恕他们,他的族人也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因此他们主张应该据城而守,只要下邳城在他们手中,便有了跟朝廷和大将军讨价还价的资本,争取一个对他们最有利的条件。
    甚至还有一部分将士认为,既然他们已经杀了大将军的叔父,大将军和萧家便不可能再容得了他们,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反出徐州,另投明主,反正他们丹阳兵名声在外,不愁没有其他势力愿意接纳。
    总之,三派人马意见相左,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身为这一万丹阳兵的主将,姚襄其实比全军上下任何一个人都要为难和纠结。
    虽然他也恨萧佑克扣和拖欠军饷,但他从未想过反叛,哗变也并非是他的本意,皆是因为将士们群情激愤,他根本来不及阻止,待他赶到大都督府之时,萧佑早已经身首异处。
    虽然哗变并非他主使,萧佑也不是他杀的,但他身为主将难辞其咎,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善后,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从他自己个人感情来说,虽说萧佑父子二人欺压他们丹阳兵太甚,但老将军萧儁对他们有大恩,他其实更倾向于上书大将军,换取大将军的谅解和宽恕。
    只是下面不少将士因为萧佑父子之故,恨屋及乌,对萧家和大将军也是心怀怨恨,坚持不认为他们哗变袭杀萧佑有错,坚决反对上书向大将军认错并祈求谅解和宽恕。
    姚襄自己也没有办法,只能暂时搁置下上书之事,静看大将军如何处置,他们再做应对。
    好在徐州的其他军队暂时还没有合围攻打下邳的迹象,双方反而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僵持。
    但丹阳兵上下都清楚,这种僵持的局面维持不了多久,大将军迟早会派人来处置此事,就是不知道到时候来的是安抚他们的使者,还是平定叛乱的大军。
    这日傍晚,姚襄下值回到自己府中,夫人陈氏却迎了上来,低声告诉他家中来了客人。
    姚襄感觉有些奇怪,不懂到了现在这种时候,还会有什么人上门拜访他。
    只是看着妻子余氏神神秘秘的样子,他直觉告诉他,这位客人的身份并不简单。
    但妻子也不肯过多透露客人的身份,只是说此人也是他们夫妻二人的旧识,姚襄自己一见便知。
    怀着满腹狐疑,姚襄终于在府中的会客厅见到妻子口中的客人,却发现对方竟然是广陵郡太守陈朔。
    他知道陈朔跟自己妻子一样,都是出身于下邳陈氏,说起来他跟陈朔还有一层姻亲关系。
    他意外的是,自从当夜丹阳兵哗变,下邳城中的官员都纷纷往外逃,唯恐牵连到自身,怎么陈朔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竟在这种时候大老远从广陵跑来下邳城见他。
    不过来者是客,姚襄要府中的下人上了两杯热茶,才问起陈朔的来意。
    陈朔看了姚襄一眼,淡淡一笑,随后却是语出惊人:“不瞒姚将军,我此次前来下邳,并非是为了叙旧,而是为了救姚将军和一万丹阳兵将士的身家性命而来。”
    姚襄闻言不由皱了皱眉头,他是个武人,也是个直肠子,实在是不喜欢这些文官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话方式,但他面上并没有表露出不满,只是冷淡反问道:“不知陈太守何出此言?”
    陈朔哈哈一笑:“姚将军何必明知故问呢,如今你们丹阳兵哗变,袭杀了徐州副都督萧佑,大将军怎可能置之不理,想来不出半个月,洛阳的援军必然杀到,到时姚将军和一万丹阳军将士又该何去何从。”
    姚襄和丹阳军上下这些日子一直在为此事苦恼,但以他和陈朔的关系,还远远达不到推心置腹的程度,便依旧有些冷淡说道:“此乃我们丹阳兵自己的事,我自有决断,就不劳陈太守费心了。”
    “若是姚将军早有决断,就不会一直拖到今日还无所作为。”陈朔又是哈哈一笑,毫不留情拆穿了姚襄的谎言。
    姚襄有些恼羞成怒,冷冷看着陈朔,冷笑一声道:“那依陈太守之见,我和一万丹阳军将士又该当何去何从?”
    听姚襄有此一问,陈朔脸上当即笑意尽敛,正色道:“恕我直言,萧佑不仅仅是徐州副都督,更是大将军萧恒的叔父,如今他死在了丹阳兵手中,萧恒绝不可能善罢甘休,若不剿灭你们丹阳兵,他如何给族人一个交代。”
    姚襄一时默然不语,他虽然一直倾向于上书给萧恒,但他心中也清楚,他们能或获得萧恒谅解和宽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使现在为了安抚住他们暂且既往不咎,但将来一切尘埃落地,萧恒还是很有可能跟他们秋后算账。
    陈朔目光何其敏锐,看出了姚襄心中的迟疑,又趁热打铁继续劝说道:“如今你们丹阳兵已经再难容于萧家,若是不早做决断,只怕覆灭之日就在眼前。”
    姚襄此时越发心烦意乱,他看了陈朔一眼,沉声问道:“那依陈太守之见,我们丹阳兵该当如何?”
    陈朔看着姚襄,目光别有深意,随后缓缓吐出八个字:“拨乱反正,投效朝廷。”
    姚襄有些不敢相信看着陈朔,之前陈朔一开口他就有些怀疑陈朔是来做说客,游说他领着一万丹阳兵去投奔其他势力,但他万万没想到陈朔竟是来劝他投靠朝廷。
    但他可不会被陈朔随便三言两语就给说动,冷笑一声道:“朝廷远在千里之外的洛阳,连皇上都得对大将军言听计从,陈太守却劝说我们丹阳兵投靠洛阳,到底安的什么心?”
    陈朔哈哈一笑:“姚将军说得不错,如今皇上确实受制于大将军萧恒,但萧家多年来之所以能控制洛阳朝廷,离不开徐州的钱粮赋税支持。”
    “若是姚将军领着丹阳兵投效朝廷,整个徐州必然都闻风而动,群起而效仿之,一旦徐州就落入朝廷手中,则攻守之势异也,到时候就是皇上扳倒大将军和萧家,真正执掌天下,而姚将军就是重整乾坤的头号大功臣了!”
    “此事万万不可!”姚襄闻言不由面色一变,断然拒绝道,“虽然萧佑对我们丹阳军不仁,但老将军对我们丹阳军上下有大恩,我们可以袭杀萧佑,但绝不能做出如此坑害萧家之事。”
    陈朔也没想到姚襄拒绝得如此斩钉截铁,但还是有些不死心,继续劝说道:“姚将军,我知道你们丹阳军上下皆是心怀忠义,不忍心背弃旧主,但你们已经为萧家效力多年,足以还清当年萧儁对你们的恩情,如今萧儁已经不在人世,你们又何必再执迷不悟,为了一时愚忠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呢?”
    姚襄再次沉默了,他知道陈朔说得也不是不无道理,他们丹阳军不愿意背弃萧家,但不代表萧家就会放过他们。
    陈朔看得出姚襄此刻心中的纠结和为难,便又继续苦口婆心劝说道:“我知道姚将军此刻还是心存幻想,希望萧恒可以不因私废公。”
    “可姚将军不妨想想,若是萧恒当真是如此大公无私之人,又怎会放任萧佑欺压你们丹阳军这么多年,纵容他一直克扣和拖欠你们的军饷。”
    陈朔的话让姚襄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他想起自己和不少将领不知写过多少封信给洛阳的大将军,控诉萧佑克扣和拖欠军饷之事,可最终那些信每一封都石沉大海,了无音信,似乎当真是大将军有意在包庇和纵容自己的叔父。
    但即使如此,他还是不自觉想起老将军萧儁对他们丹阳军的相救和收容之恩,一时间实在无法说服自己去背叛萧家,投效朝廷。
    陈朔看在眼里,知道姚襄已经有些动摇,心中不由暗暗得意,想着自己再拱一把火,便可以去劝说姚襄率一万丹阳兵倒向朝廷,到时候自己也算为朝廷立下了大功。
    只是他刚要开口,门外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不多时,一名一身戎装的军官走了进来,姚襄认出他是今晚值守城门的校尉葛泰,不由有些奇怪问道:“葛校尉,你怎么来了,出什么事了吗?”
    葛泰看了陈朔一眼,他并不认得陈朔,但出于谨慎,便上前附在姚襄耳边低声轻语了几句。
    也不知道葛泰到底说了什么,姚襄听完倒是面色微微一变,眼中更是闪过一丝不可置信之色。
    但他看了陈朔,还是不动声色说道:“军中出了点事,我要赶去处置一下,陈太守若是不嫌弃,就在我府中暂住一晚吧。”
    说完,也不管陈朔答不答应,便跟着葛泰匆匆离去,将陈朔一个人晾在了会客厅。
    陈朔看着两人匆匆离去的身影,心中很是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