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2章 为百姓伸冤

      锦衣卫的敛财能力何其惊人?
    这么说吧,
    李承恩在京师至南直隶常州府任职不过一年有余,
    仅凭手下锦衣卫的进贡,
    不计珍奇异宝,单是白银就积累了三万多两。
    这还是在孝敬京师的“干爹”魏忠贤之后剩余的。
    即便身处东林党的核心地带,锦衣卫也有所顾忌,不敢恣意妄为。若李培恩决心全力以赴搜刮财富,金银财宝翻倍增长也并非遥不可及。要知道,在这个年代,仅凭假冒锦衣卫的身份,便有人能从地方官员手中骗取数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然而,鉴于京师正对宦党进行严肃清理,李培恩也不敢放任锦衣卫胡作非为。江浙一带的朝臣众多,一旦有人上书崇祯皇帝,对李培恩的行为提出专案处理,他就再无翻身之机。因此,这次李培恩不仅要敛财,还要做得合情合法。即使东林党仍会弹劾他,至少要让崇祯皇帝相信他在公正执法,而非为害百姓。
    理清思路后,李培恩脑海里闪过一件事,他转向方泽问道:
    “郑家的案子有结果了吗?”
    “郑家?”方泽一时没反应过来,片刻后才明白李培恩所指。李培恩提到的郑家,是常州府赫赫有名的望族,以诗书传家,两百多年来,出了四位进士,数十位举人,秀才更是不计其数。依照明太祖朱元璋的法规,考取功名的进士和举人都可减免田赋。因此,郑家依靠这些文人的功名,族内的土地日益扩张,以至于如今流传着“常州城外三成郑”的说法。
    尽管不解李培恩为何在此紧要关头关心郑家的诉讼,方泽还是如实回答:
    “已经结案了,许县令昨日以诬告之罪,判处对方流放。”
    “听说郑家今天还宴请了许县令和东林书院的众人,在醉仙楼吟诗畅饮呢。”
    李培恩闻言皱眉追问:“诬告?一个寡妇,竟敢指控郑家?”
    “应该是郑季通疏通关系了吧?”
    “这……”方泽迟疑着,无法开口。
    并非他无法回答,身为监视天下的锦衣卫,消息灵通,天下之事无一不知。方泽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只是因为他自己也曾接受郑家的“疏通”,此刻不知该如何表述。
    见方泽在这关键时刻还犹豫不决,李培恩既焦急又愤怒,随手抓起桌边的茶杯掷向他,用尚在变声期的嗓音咆哮:
    “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
    “我们的生死,就看这一次了!
    “还在犹豫不决,是不是觉得脑袋太过沉重了?”
    察觉到李培恩的怒气,方泽连忙低头认错:
    “我没有冤枉他们!一切都是真的,千真万确!”
    郑家的纠纷看似明了,实则复杂。
    身为家长的郑季通侵占了一位族中寡妇的土地,
    导致寡妇走投无路,向乡间长老求助无效后,
    径直来到常州府击鼓鸣冤。
    然而,这位年轻的寡妇太过天真,
    以为手持朝廷的律令就能让官府公正裁决。
    她恐怕不知,无论是常州府的知府,还是武进县的县令,
    都是郑家的座上宾。
    告状郑家,她能指望得到公正吗?
    一番严刑拷打,诬告的罪名便落到了她的头上。
    待到春暖花开,等待她的将是千里流放的命运。
    那时,她可能还未走出三十里,就会倒在途中。
    然而,命运眷顾这位寡妇。
    如今李培恩盯上了郑家,若能活着离开牢狱,或许还有生机。
    李培恩对付郑家,除了内心的正义感驱使,
    也因郑家虽出过不少官员,如今却已风光不再。
    家族中无在京都担任要职的大官,
    连一位真正的进士都没有,
    仅靠几位举人出身的候补官员维持门面。
    此刻正好碰上这场诉讼,
    正适合李培恩拨乱反正,替民申冤。
    一旦利用此案让锦衣卫对郑家出手,
    郑家累积百年的不义之财,
    自然会落入他的手中。
    李培恩一贯行动果断,
    想做就做,毫不犹豫。
    他立刻拉起仍在磕头的方泽,
    耳边低声叮嘱一番。
    确认方泽理解他的意图后,
    便将他推出门外,催促他速去召集手下,以防郑季通逃脱醉仙楼。
    方泽离去后,李培恩并未在客厅久留,
    转而步入后院,进入书房。
    遣散前来伺候的侍女,
    他亲自动手磨墨,坐在书桌前构思奏折。
    与此同时,方泽立刻召集手下,
    直奔武进县衙门。
    到达县衙,方泽一面派人接手那寡妇,
    一面亲自带领人马,直闯县衙后侧的典史厅,
    向典史厅的吏员索取郑家案件的卷宗。
    面对气势汹汹的锦衣卫,没有哪个愚蠢的吏员敢阻拦。
    方泽顺利地拿到所需资料。
    待手下救出奄奄一息的寡妇,
    他又安排几人带着人和卷宗返回锦衣卫衙门,
    自己则带领其余人马直扑常州城东南的醉仙楼。
    这事李培恩早已吩咐过方泽。
    一旦获取卷宗和证人,
    首要任务便是逮捕郑家之主郑季通,
    务求迅速结成铁证如山的案件,
    以免滋生不测变故。
    尽管郑家现今在族内并无显赫官员,
    但他们作为常州府的本土望族,
    联姻的家族络绎不绝。
    更何况备受瞩目的东林书院便位于邻近的无锡县,
    郑家当初对书院的创立亦慷慨解囊。
    若郑家遭遇困境,难保不会有势力为其发声。
    因此,一切行动必须谨慎行事。
    即便方泽行动迅速,
    刚踏入县衙表明来意,眼尖之人已疾驰至醉仙楼通风报信。
    幸亏方泽的马匹疾如闪电,
    抵达醉仙楼时,正好截住正陪同知府、县令下楼的郑季通。
    方泽仅一眼,便看出郑季通几乎请动了常州府所有官员。
    以往面对众多士林"清流",他定会有所顾忌。
    然而今非昔比,
    李培恩下达了死命令,必须拿下郑季通。
    别说知府县令,就算朝廷首辅在此,
    方泽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拿下郑季通!"
    方泽一声令下,身后的锦衣卫如同猛虎下山,
    瞬间将郑季通压制在地,捆绑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