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34章 有所疑,亦有所答

      吴志很快返回韩城。
    此时的王三,也已经将韩城境内的势力基本肃清。
    整合完毕的人口数量,登记在册的民户一万两千五百户,总人口在八万人。
    如果没有王三新一轮的整理,按照万历年整顿出来的户册来看,也不过才区区六万二千人。
    当然,王三的势力辐射还没到位,在一些外人难以进入的山沟之中,可能还有几十上百户。
    但这些无伤大雅。
    将粮草整理之后,通过供销社再分卖,建设兵团成立之后,新的韩城县,有足足十二万之多。
    吴志回到韩城,就看到一群建设兵团正在跟着军令干活,将韩城进行乡堡集镇化。
    同时,大量的使用人力整顿水道,建设水库,以期普及更多的耕地。
    反正水在韩城这里,都是要直接流进黄河的。
    不如在入黄河之前,先多截流利用一些。
    总之,人开始有活干了,韩城这边的粮草虽然紧巴巴,但好歹能运转起来。
    但想要北上,王三还是很头疼的。
    小冰期加持下的陕西接下来长达十年的旱情开始显威了。
    粮食!粮食!还是粮食!
    如果要全力北上,他手里的粮食很快就会消耗完,毕竟他存了一批,足足十万石,用来应急的。
    这批无论如何不能轻易动用。
    可要是不北上,明朝反应过来前他还没完成计划,那么就很容易遭到四面八方的围剿。
    到时候顾头不顾尾,更惨。
    至于改种其他作物,只能说产量不够。
    粮食都被明朝、大户藏在城市仓库内,强攻不仅麻烦,还会造成大量伤亡。
    若王三是流寇军,这些人丢了也就丢了,关键他不是!
    他不能乱丢人,否则一直苦口婆心喊的口号,就是一个屁!
    北方不能彻底乱了,否则对自己的发展,反而是个拖累。
    “三爷,吴志回来了。”
    王三神情不变,点了点头:“传。”
    很快吴志进来,对王三行礼道:“学生见过先生,幸不辱命,成了。”
    “好!”王三总算露出了笑意,“那么我会派人北上,你去配合,尽快完成左挂子他们的军队整编。
    粮草等他们初步整顿完就会送去一半,然后尽快攻下宜川县。”
    吴志一愣:“三爷不北上?”
    “不了。”王三微微摇头,“粮草不足以支撑我继续北上,所以我得放一些人出去。”
    “这……”
    吴志没想到这一点:“不还是有二三十万石?”
    “有。但得存着。”王三手指微微敲定,那十万石,是用来应急的。
    接下来长达十年的旱情,需要赈灾的地方太多了。
    在崇祯末年玩运营思路的起义,还是在陕西,这是什么地狱难度。
    之前王三还没觉得有问题。但现在,可就不一样了。
    因为旱情的发酵,还只是开春这段时间,他都吓得将本来分给地方仓储的一些粮食,直接下令用来做基建,不论挖井还是挖渠,还是修建水库。
    甚至工厂扩张的计划,都被他停了七成,对余的人力,全部投入地方的水利建设之中。
    但还是不够,自然径流的水,很难被调动抬升河道,所以王三已经做好了决定。
    十月左右,他要带着一批人走一趟泾阳县。
    要抓王徵过来。
    如今已经崇祯元年三月末,接下来王三将会转向攻打洛川县,然后策应陕北各地所有的诸般将。
    五月,他要率军直插延安府城,并在延安府城聚集自己放出去的所有势力。
    然后开始尝试攻打延安城。
    十月前攻不下来,那就要开始放人离开陕北,让他们去宁夏,去山西,甚至去汉中,四川,商洛,河南,继续扩大根据地。
    聚散离合,才能不断强壮。
    吴志了解了概况,神情严肃:“学生知晓了,先生所交代,必将全力完成。”
    “好!”
    王三微微颔首,勉励了几句后就说:“忙了这么久,去休息一下,若是觉得不累,思考总结一下这一次出使的得失,让你未来发展更有规划和脉络。”
    “是!”吴志躬身,刚想走,突然又想到了什么道,“先生,此次我回归路途,曾经听到一个戴罪的劳改犯,对大同论嗤之以鼻,更言大同论表面上踢开了程朱理学,可实际上却又离不开程朱理学,若是这么发展下去,大概率会陷入内耗与分裂,学生只是好奇,先生可有解法?”
    吴志好奇看着王三,发现王三丝毫没有生气,只是陷入了思考,也不惊扰。
    片刻之后,王三说:“我且问你,大同论的核心是什么?”
    “自然是礼运大同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吴志不假思索的说。
    “好,那么我再问你,我写的大同论之中,否定的是理学哪部分内容?”
    “这……自然是……”吴志搜了搜脑海,有点迷茫,“好像是否定理学的……”
    “玄谈部分。”王三微微摇头,“那人说我否定理学,却还需要理学,只是因为他是读理学出身的。所以对于理学之中的气、志、命、功等构成成圣的言论相当了解,自然知道我否定了这条重要的路径。
    而这一条,在我这里是被踹开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
    我否认成圣!”
    王三眼神冷彻几分:“人无完人。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方天下之事,所行与众,各有利弊,无人可避,皆有心思,是以动员为上,求同存异,不可殃及,但亦不可偏离。
    所行所为,皆以生产力进步,百姓生活更好为向。
    凡是以此为凭,再难,都要做。凡是与此相背,再令你心情愉悦,也要遏制。
    所以,世上无圣人,只有贤人。而贤人者,立于世便有气,止于心便有志,良于行便有命,守于法便是功,以功致大同,便是致于道。
    理学根基我还在换。很快,大同论后续篇章出来的时候,就是瓦解旧学的时候。
    现在,以武会友,劳改犯让他们多劳改,时间到了,他们就心诚了。
    心诚,体悟,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就会教懂他们,什么叫做纠错,什么叫做真正有用的学问。
    不能令百姓生活不断向上的学问,就是假道学。
    管你百家何种学问,不能以大同论为核心,那就该看看,是哪边出错了。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公何为?民何为?君子亦为公民,公民者,大同天下之黎庶,有权利,有义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切尽在律令之下。
    律令,不修期古,不法常可。
    当合时宜,徐徐以改,革故鼎新,遵之才能正称为公民,否则就是嫌犯,嫌犯要以律令惩罚,以偿罪业,以正公道。
    惩罚不结束,公民之身就是残缺,虽然有权利质疑大同之路行于何方,但没有权利提出修改方向,因为他们身上的罪,还没清偿,等什么时候还完了,再说其他的。”
    吴志神情一肃,立刻明白过来:“弟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