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第一次寿县保卫战③
“咣当!”第一发炮弹向城墙射来。
“咣当!咣当!”接连又有几发炮弹射了过来。
这些炮弹起先是漫无目的,似乎并没有准确目标:它们有的落在墙垛上,有的越过墙垛落进城里去,还有的没碰着城墙就落下了。
这种杂乱无章,一般人会讥笑:这日本人太笨了,笨到连炮都打不准了,哪还怕他个屌耶?!
然而史保国却清楚,这是日本人在试炮,在试炮的过程中,随着不断的校正诸元,接下来就应该是暴风骤雨一一那是异常可怕的。
所以他立即命令城墙上的士兵赶紧隐蔽,只留观察哨继续观察。
果然,几发炮弹过后,落在城墙上的就愈来愈多了起来。
副团长赵启刚劝史保国:“团座,这城墙上太危险,您还是下去吧!”
史保国听了后,就说:“我知道危险,但我必须看清楚,日本人接下来要怎样?毕竟于我们团来说,这是第一次与日本人交锋。”
这是实情。
史保国部一直驻守在淮南一线,津浦路中国军队与日军激烈交锋,这个团也没有被派上去,为的就是留有足够力量来保卫皖西,尤其是保卫寿县、正阳关这样的交通要道。
根据战前的敌情通报,日本人打仗惯用三板斧:飞机和大炮开路,士兵冲锋,迂回包抄。
所以史保国很想验证一下。
此时他们躲在一个最大的墙垛后。赵启刚听了史保国的话,便不再说什么!他也举起了望远镜。
炮击持续了足足有三十分钟,城墙上落满了炮弹。放眼望去,城墙上已满目疮痍,有不少的地方被炮弹轰开了几个豁口,在弥漫的烟火里,显得特别丑陋而恐怖。
在日军的炮弹延伸射击之时,史保国站起身来,对着赵启刚说:“看这阵势,日本人要进攻了。命令土兵们立即作好战斗准备。"
“是!团座!”赵启刚回答着,赶紧下到指挥部下达命令去了。
日军的炮火一延伸,史保国在望远镜里就看到日军驱舰直进,逼近城下。
史保国让赵启刚下达第二道命令,放日本鬼子进来,听命令开打。
这是因为史保国看到,敌人炮火虽然延伸了,但舰船上的重机枪、轻机枪还有迫击炮却在发挥威力。
这个时候如果开打,必然会付出很大的伤亡作代价。所以史保国想将敌人放近来打,让敌人的火力发挥不了作用。
敌人的舰艇越逼越近,已经可以听到日军士兵们“嗷嗷嗷"的叫声。
此时,国军士兵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他们很着急:怎么还不打呀?
可是一直没有听到开打的命令,他们只有干着急的份!
日军的第一艘船靠上了码头,日军的士兵从船上鱼贯而出。
史保国下令:“开打!"
史保国在码头上安上了两个地堡,日军一登上码头,就见从地堡里吐出两条猩红的火舌,刚登上码头上的日军就像扭秧歌似地纷纷倒地。
日军受到这致命的一击,恼羞成怒。日军指挥官撤回冲锋的士兵,利用舰船上的现有武器一一重机枪、轻机枪1,舰载炮等进行火力打击。
日军的其他舰船继续开进,逼近城下,却遭到国军士兵来自各个方向的猛烈打击。
由于寿县城墙高大坚固,包括飞机、大炮的摧毁,都没有将城墙轰坍。所以日军虽然逼近墙下,但也无力攻上岸去。
由于中国军队的火力压制,加上有坚固城墙作盾牌,包括日军的“特二式内火艇”2在内的所有舰艇都无法靠近登陆。
日军的第一次进攻被迫停止,日军指挥官无奈撤回进攻的舰艇,仍想用飞机大炮轰击。
晌午时分,日军的轰炸机再次光临寿县城的上空,目标重点在北城墙。
轰炸机轮番俯冲、轰炸,北城墙以及城墙根下的建筑再次陷入浓浓的烟火之中。
为了使轰炸产生更大的效果,日军飞行员将飞机飞得很低,有的差不多掠着城墙飞过去,投下的炸弹既快捷又准确。
这可把史保国和士兵们气坏了。史保国命令士兵们选择有利地形还击。
一时间,重机枪,轻机枪,还有步枪,都对着天空打去。
日军飞行员难道不怕死吗?不,他们怕死!之所以他们飞得很低,是欺负中国的军队没有防空能力。
果不其然,国军还击,当即就有一架轰炸机被击中。那架轰炸机被打得一头撞在城墙上,把城墙撞开一个巨大的豁口。
轰炸机栽在城墙下,当即燃起了熊熊大火一一这便是寿县保卫战中,中国军队首次击落的日军轰炸机。
日军飞行员一看有同伴葬身城墙下,吓得赶紧拉起机身,脱离中国军队的火力射击范围进行俯冲、投弹。
诚然,国军也遭到重大损失:城墙让日机撞开一个巨大的豁口不说,在这场以劣势装备对付日机的作战中,至少有二三十人牺牲和负伤。
日机轰炸完毕,日军的指挥官并不给中国军人以喘息的机会一一日军的大炮又对着古城墙轰开了。
只见,无数的炮弹不停点地轰击城墙,这些炮弹非常准确。城头上完全被炮火笼罩住了,竟不留一点缝隙。
当然,在日军大炮轰击之前,史保国命令部队赶紧隐蔽起来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1(1)大正三年式重机枪。看到这支枪的外形,相信大家都会想到九二式重机枪,但实际上它是九二式重机枪的前身,为大正三年式,以法国一战期间哈奇开斯m1914重机枪为蓝图设计,采用30发保弹板共弹,发射6.5x50毫米有板弹药,每分钟理论射速500发,最大射程4000米,枪管长度737毫米,全枪长度1198毫米,重量55千克,当年这种机枪大量装备日本海军陆战队,但由于作战效率很低,射击之前需要事先在弹板上涂润滑油,还有就是6.5毫米弹药威力不足的问题,后来被更加完善的7.7毫米九二式重机枪所取代。
(2)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军队二战期间大量采用的一种机枪,基本上每个步兵班,或者海军陆战队班组都会装备一挺,该型号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研制,最独特的部分是采用30发弹斗供弹,并设计在枪身左侧,所以这也迫使将照门和准星设计在偏右的位置上,为了能正常的操作,枪托角度也向左侧偏移,也因为这个特点有了“歪把子”机枪的绰号。十一式发射6.5x50毫米有板步枪弹,战斗时直接使用5发桥夹装填到弹斗中,每分钟理论射速500发,实际战斗射速120发,有效射程600米,虽然大正十一式的这些设计很独特,但性能并不是特别优越,在进入40年代后,已经被更好的96式6.5毫米轻机枪,或99式7.7毫米轻机枪所取代。
注2特二式内火艇:特二式内火艇,意思就是“特殊2型内燃机艇”的简称,也叫做“卡米”2式水陆两用坦克,这种战车日本早在20年代末期就开始研发,主要用于登陆作战,30年代初期设计出了样车进行测试,进入二战后,特二式内火艇开始装备日本海军陆战队,其最独特的地方,就是车头和车尾带部分安装了船体式浮箱,且带有螺旋桨推进器,在登陆后也可以将其拆卸,作为常规的陆地坦克使用。
该车的动力系统搭载一台直列6缸风冷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15马力,陆地最高行进速度每小时37公里,水面最高行驶速度每小时9.5公里,车身装甲厚度为12毫米,武器部分为一门1式37毫米战车炮,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机枪,炮塔上还安装了了望塔和方形换气筒,这便于在水面上进行战斗,虽然这种战车的外形很怪异,但特二式内火艇却是现代水陆两栖坦克的鼻祖,当年日本大约生产了180多辆,全部都装备了海军陆战队,特别是在后来的太平洋战争中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