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皇帝,出逃!

      一众叛逆、逆贼、蒙元蛮夷翘首以盼,期待着严庄能重创杜预,斩杀这屡屡创造奇迹,令叛军头大无比的杜妖孽。
    杜预与严庄,双方才气化剑,在空中对拼一击。
    只听一声令人牙酸的文气对撞声。
    杜预被弹起,空中喷血,暴退三步。
    “哈哈哈··”
    安禄山捧腹狂笑。
    史思明阴笑连连:“蠢货,不自量力的东西,能吟两首镇国诗,真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呗?让你知道,什么是一步一重天!”
    黄巢也微微颔首,表示意料之中。
    大明宫中,太后黛眉紧皱,群臣紧张不已。
    杜预虽然才气妖孽,虽然行事乖张,但此时大唐主力丧尽、国都被围、危如累卵,其他援军远水解不了近渴,杜预乃是大唐朝廷唯一的指望。
    范相一跃而起,又原地满血复活,怪叫道:“杜预,愚不可及。以举人硬杠严庄,以为自己是谁?如此不智,死磕对拼?可见此人不堪大用,只怕要坏了大事。”
    武媚娘忍不住,冷冷道:“范相,你每次点评都一针见血,只可惜在你执掌朝政时,我大唐一路灾厄,落到如今地步。而你严词批评的杜预,却成为了我大唐救命稻草。”
    范相面色憋得青紫如猪肝,怒视武媚娘:“你,你个妇人,懂什么国政?朝政?”
    皇帝死死盯着空中才气海市蜃楼,希望看到更多——看到杜预被严庄斩杀。
    只可惜,【山坡羊】才气形成的海市蜃楼,渐渐消散。
    再也看不到潼关战场的情形。
    大明宫中,唉声叹气。
    太后、重臣们,脸色颓丧,失魂落魄。
    “完了,唯一的援军完了。”
    “我们指望不上杜预了。”
    “长安,要陷落了。”
    “叛军还在猛攻东门,怎么办?该怎么办?”
    大明宫乱成一团。
    皇帝却仿佛下定决心,猛然站起。
    “母后,各位爱卿,朕决心已下。”
    “朕,要南巡!”
    “啊?”
    皇帝一声令下,断然要西狩命令,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明宫中,寂静无声,人人长大嘴巴。
    所谓南巡,只是美其名曰,换了个好听、委婉的说法。直白点说,就是向南逃跑。
    说来讽刺,圣元大陆君王出逃,东西南北,也有分别。
    向北跑,称为北伐。
    向南跑,就是南巡。
    向东跑,命名东猎。
    往西跑,才叫西狩。
    无论是伐、巡、狩、猎,都是文过饰非、美其名曰的藻饰之词,敌人都打到你都城、老巢了,你身为帝王,不组织死守决战,还跑出去巡视什么?狩猎什么?征伐什么?不就是提桶跑路吗?
    以此时大唐的境地,潼关被破,长安被围,东都洛阳早已化为一片焦土,更被安禄山控制,成为大燕帝国的都城。都不能指望了。
    唯一的希望,倒是在南方——陪都金陵。
    大唐的根基北方,被年轻气盛的皇帝,屡出昏招,霍霍完了,河北叛乱,中原被攻占,眼看着长安西都也要沦陷,唯一还有希望继续统治下去的,唯有长江以南大片土地。
    长安八十一州中,北方占四十五州,南方还有三十六州。
    其中,金陵、荆州、扬州、滁州、庐州等地,都还在大唐掌控中,还能供大唐皇帝苟延残喘。
    听到皇帝要放弃长安,迁都南逃,朝臣却分成两派,支持、反对不一。
    “皇上,不可放弃长安啊。此乃我大唐龙兴之地,祖宗陵寝,社稷所在,一旦放弃丢给叛军,我大唐与灭亡又有何异?”
    “是啊。何况叛军占据潼关,围困长安,我们又该如何抵达南方呢?”
    “北方一旦沦陷,只靠南方,怕是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叛军和蒙元得寸进尺,依旧要攻打南方又该如何?”
    “就是,皇上。长安虽然危急,但各国都派出了援军。只要我们能固守待援,搞不好还有恢复转机。”
    太后面色沉郁,并不说话。
    武媚娘攥紧粉拳,心中冷笑,更加鄙夷皇帝。
    这皇帝真是毫无章法,遇到挫折,就马上方寸大乱。
    在安史之乱没爆发前,杜预就提前预警,警告朝廷,要小心应对,甚至将安禄山潜伏大唐情报网破坏,斩杀了安庆绪和崔乾佑,斩断安禄山左膀右臂,大大削弱了安禄山实力。
    安史之乱即将爆发,杜预又临危受命,出使大秦,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将大秦拉到大唐一方,成为盟友。大秦如今派出蒙恬带20万大军,支援大唐,就是杜预的功劳。
    大乱起来后,杜预又献上平戎良策——以拖待变,事实证明,杜预策略无比正确。如果皇帝不乱动,命哥舒翰固守潼关,叛军无论如何打不下来。
    杜预甚至主动请命,不带一兵一卒,以书生之身,一书一剑,守卫滁州,牵制叛军主力,甚至大败安禄山,大大缓解了朝廷压力。
    这一切努力,一次又一次证明了杜预乃是柱国之臣、擎天之柱。
    但皇帝呢?
    皇帝做了什么?
    皇帝一直在与杜预对着干,反着来,所以一直字啊犯错误,犯错误,犯更大更致命的错误。
    他没能阻止安史之乱爆发,更丢城失地,丢掉了中原,还轻敌冒进,狂妄认为“杜预行,朕也行”,强行命令哥舒翰出兵导致如今大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如今,他甚至要迁都?南逃?
    连武媚娘都觉得,这皇帝不光水平不行,人品更差啊。
    没有能力不是你的错,但没有身为皇帝的担当,软骨头虾,那就是你不对了。
    如今兵凶战危,正是大唐与叛军决一死战的节骨眼上,杜预、田洪凤正在潼关、长安东门与叛军浴血奋战,你身为皇帝,怎么能未战先降、畏战而逃?
    太后的脸上,也写满了对皇帝的失望。
    唯有范相和一干心腹羽翼,上蹿下跳,各种捧臭脚、极力吹捧赞同。
    范相眉飞色舞,毫无廉耻:“陛下,英明果决。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我大唐朝廷保住了,根基保住了,叛军迟早会被平定。长安就算一时沦陷,也迟早能收复。弃车保帅,正当其时。”
    “毒蛇入怀,壮士断腕。如今之计,唯有迁都。”
    “臣附议。”
    “臣附议。”
    只是一小撮人支持赞成,绝不部分文武百官都陷入尴尬的沉默和死寂。
    年轻皇帝面无表情,冷冷看过大殿。
    他当然能体察到,太后文武百官心中的不满和愤懑。
    但他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
    他如今早已乱了分寸,恐惧至极。
    从战前的踌躇满志,变成了如今的畏首畏尾,只需要叛军打到长安,隐隐听到东门的喊杀声和炮声。
    年轻皇帝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早已付诸东流,化为落花流水,如今这个躯壳中剩下的,唯有战栗和恐惧。
    田洪凤,无兵无将,一个文官在东门与叛军血战?能赢?
    皇帝根本不指望。
    他全然将田洪凤当做弃子。其价值仅仅在于能拖住叛军多久?一个时辰,还是半天,还是一天?
    无论如何,田洪凤都死定了。
    他这个皇帝,却金贵的很,不光不能死,他还想要万年万万年。
    皇帝如今之计,唯有逃走,以保全自己荣华富贵,百年帝王。
    他横下一条心,不再看任何人失望之色,冷冷道:“为大唐列祖列宗计,为江山社稷计,为亿兆子民计,朕决意大唐即日起,迁都金陵。朕和太后,以及朝中文武百官、后宫妃嫔,全数南巡。”
    “长安,太宗曾留下一条密道。”
    “密道?”
    朝中众臣惊呆了。
    太后豁然而起,愕然道:“此事,哀家怎么都不知道?”
    皇帝面无表情,冷笑道:“母后恕罪。是朕在皇考馆中,无意中阅览到我朝太宗留下的密卷,才得知这条密道的存在。”
    “当年,策划玄武门之变时,太宗皇帝为将叛逆太子、齐王一网打尽,命人在城外与玄武门之间,秘密修筑了一条地道。可以直通城外十里处。”
    “他原本打算,将一只精锐埋伏在城外,以这条密道突然直抵玄武门。可惜玄武门之变发生太快,太宗只凭天策府400亲卫便大获全胜,也无需再使用这条密道。”
    “密道,随后被关闭,所有修筑的工匠和知情/人,都被随之灭口。永不见天日。”
    “但太宗为子孙后代计,在密卷中留下了记载和开启方法。”
    “天不绝我大唐。”
    皇帝仰天长叹,感慨道:“太宗保佑,我大唐今日遭逢大难,这条当年被遗弃的密道,却成为大唐未来中兴的火种。”
    “朕,已经命人开启了密道。做好了万全准备。”
    “请太后即刻移驾玄武门。儿臣亲自护驾,我等这就出城,前往金陵。”
    皇帝目光炯炯,转向太后王姪。
    王姪面色铁青。
    她当然知道,皇帝这与其说是孝心,关切,不如说是挟持、威胁。
    因皇帝连出昏招、屡屡失败,已经失去了天下人望。
    甚至可以说,皇帝自己也清楚,他的皇位都坐不稳了。
    大唐江山,被他一手打得稀烂,连长安都要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