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年夜宫变!
原本结果还不错,与突厥签订了条约,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兵也撤的差不多了,合约上的内容也在正常履行,当然了草原的割地就在哪儿荒着的。
原本大乾想着让突厥在多赔点银子,那割地这一条直接就废除算了。
不过突厥也不是傻子,他们承认割掉了靠近大乾的很大一片草场,但同时他们也明白:中原王朝不会在这里经营的,只要突厥能够恢复元气,那这草场却是随时能拿回来的。
既然这块地终究能拿的回来,那为毛还要提前花钱买?
突厥这次元气大伤,削减实力的同时也是削减了人口,这样一来他们对于物资的需求却是比原来小的多,即便是突厥三部全盛时期,那也没有把足迹遍布整个草原。
那现在元气大伤的突厥三部,那就更用不到整个草原了,为了一块儿现在用不着,以后回复元气又能轻松拿回来的土地,再拿银子去赎的话不是傻子吗?
突厥本就是游牧民族,却是没有什么寸土必争的领土意识。
虽然这次朝廷亏大发了,最后那点儿家底也嚯嚯了,但是这终究是打了胜仗,而且还是自开国以后外征战最大的战果一场胜仗。
以前历代中原王朝与草原游牧民族发生冲突,最厉害也就是把对方打得口头上认个输,表面上称个臣装个孙子就算是了不起了。
毕竟像大乾这种兵锋强盛的王朝那是实属罕见,以前历代能够抵御草原骑兵的部队,那绝对是精锐当中的精锐。
而这样的精锐,在大乾的军队战力序列当中却是不合格的。
所以虽然这次朝廷把底裤都亏掉了,但这终究是一场绝对足以载入史册的大胜!
皇帝东拼西凑的犒赏了有功将士,又让兵不发下了公文,承诺半年之内绝对补齐大家的欠响。
这下子大乾也算基本脱离了,走钢丝的危险处境,至少表面上是这么一回事儿。
大家都想着这回把突厥收拾服帖了,那勒紧裤腰带也能过安稳日子。
但谁知道这却是,整个大乾分奔离析的开始。
快过年了,朝廷的军响还未发下来,虽然说还未到半年,却也已经三四个月了。
这就导致了,成天被家里埋怨的士卒,却是不见得产生了不满与懈怠。
而当今皇帝早早埋下的,“储位之争”的祸根也终于在大年夜爆发了。
懈怠的可不只是,好几个月没拿到军饷的士兵,就连提心吊胆了好几年的皇帝,这几个月也变得慵懒了一些。
他也觉得:虽然打了这一仗,把国库弄的空虚无比,甚至把老祖宗攒下来的家底儿都败光了,但是这不是把突厥这为祸数年的边疆之患,给彻底解决了吗?
而突厥三部却是大乾周边最大的势力了,这回大乾把突厥三部这刺头都给收拾安分了,想来短时间内周边也没哪个势力敢瞎鸡儿蹦跶,不识好歹的来掳大乾的虎须。
这不大家从上到下一松懈,终于给了压制在盛世浮华之下,的暗涛汹涌破土而出的机会。
大年夜皇帝决定大庆,毕竟也算是了了大家多年一桩心事,文武百官皇子王爷凡是够品级的全给安排进宫了。
大家热热闹闹的喝酒吃肉、高谈阔论,喝的差不多的时候,却是有一队兵马,直接绕过了宫城禁卫军从皇家专用的暗道内涌出。
结果由于整体的懈怠,外加上幕后黑手安排的内应,这近千人的大部队,却是直接杀到了宴会所在的大殿外,才被殿外值守的禁卫军发现。
禁卫军的总数是不少,足足有3000只数,但是也不可能全部调来守卫一座宫殿,那是要负责整个皇宫前殿加后宫大部分地域的防务的。
所以殿外的禁卫,也就几十人不足一百之数。
这点儿人还没有里边儿参与宴会的人多,又如何是带着强弓劲弩且有备而来的兵马对手?
很快杀光了禁卫军并太监宫女的兵马,就彻底的包围了这座汇集着大乾朝所有高层的大殿!
面对这突如其来谁也没想到的突袭,就连一向自诩英明神武的皇帝,也是除了面色黑如锅底在就只有百思不得其解了。
当然了,动静这么大,其他地方的禁卫军自然也察觉了,但等他们汇聚过来之后,面对着皇帝、皇后、太子、皇子、王爷、一众文武大臣,都已论为人质的局面却也麻爪了。
这大乾说了算的,基本全被一锅端了,禁卫军却是想找个主事的都难。
却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在外边儿又围了一层,与这成功突袭了皇宫的近千兵马对峙起来。
看到大局已定之后,幕后黑手或者说是幕后黑手推举出来的代表,自然也站了出来开始了下一步计划。
在皇帝黑沉的面色以及殿中其他人的众生百态中,大冬天还很装逼的摇着折扇的二皇子,终于得意洋洋站了出来,声称对此次的突袭事件负责,并且很光棍的要求皇帝废太子然后禅位于他。
皇帝差点儿没气死,最初他怀疑过叔伯辈的那些个王爷,也怀疑过那些个勋贵,毕竟那条密道本就为皇家应急逃生所建造。
不但知道那密道存在的人不多,而且那里平日里也有暗卫守着的,却是基本没可能被人无声无息的打开。
能带着这么多人无声无息的打进来,这,并且还是每个人都带着军弩,谁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弄到这么多装备这么多人?
皇帝琢磨着这怎么着也得是那个王爷常年累月地暗中积累,或者是勋贵之中,在军中有着门生故吏的家族,要不然压根儿没法儿解释,京城中会突然出现这么一只全副武装的力量。
至于自己那几个儿子,都才刚成年几年罢了,谁又可能在短短时间就搞出这么一支队伍?还能无声无息把皇宫中的密道掌握在手中?
皇帝却是不觉得,自己的哪个儿子有这样的本事。
结果最终站出来的,却是自家那个平日不显山不漏水的“孝顺”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