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拿五千万做慈善的人说自己没钱了!
特别是,不知道转基因食品会对生育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不得不说,科学家的眼光是犀利的,一下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没错,转基因食品可能吃不死人。
但是,生育风险呢?
还有更多看不见的遗传风险呢?
没有经过几代人的实验,你拿出来大规模应用,这就是误国误民!万一真的出事了,是要被钉在耻辱柱上面的!
李维突然明白杜清和的追求了,只是有点想不到而已。
前米国国务卿辛基格说过,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各个国家,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全人类。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为啥米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但它同时也是农业强国!也就是说,如果发生战争,米国有足够的粮食贮备。
还有,发达国家积极地向医疗欠发达国家推行较好的医疗设备,药物和技术,很多人都认为是善举,但是却没有想过一个不发达国际突然间人的死亡率下降了,人均寿命延长了,因此所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如何解决?有些时候“慈悲”就是最大的“残忍”,特别是披着慈悲外衣的行为更加应该引起警惕。
而中国呢?
很遗憾的是,中国的粮食进口,日益增多。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想种地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粮价不涨,国家没多少补贴,种地很不划算。于是,很多地方开始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这是市场的选择,也不能怪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耕种土地在减少。
具体什么原因,大家都是清楚的。这个现象非一日之功,但是,粮食危机看似不远,其实就在眼前。
“所以老板你要种有机蔬菜?”李维也听看好杜清和的有机蔬菜,因为好吃,再加上有证据表明对人体极其有益,所以造就了不少销售奇迹。甚至于,这两天,是一运到超市就销售一空了,恢复到了巅峰时期的水平。
也就是说,有机蔬菜给杜清和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
即便一时半会拿不回投资的钱,也是在稳定回本之中了。至于什么原因,杜清和是知道的。无非是有人把有机蔬菜给病人吃了,病人吃了之后,恢复超出了预期。本来个例的话,就不会引起轰动的,可这不是个例啊!
所以,有机蔬菜再一次爆了。
最好笑的是,一些有机蔬菜生厂商、经销商听说了这个消息,以为潘州是一块热土,等插手进来一看,他们的有机蔬菜就算是蔫了、黄了、烂了,都没卖出去多少。甚至,还有不少人回来,骂他们挂羊头卖狗肉!
这些有机蔬菜的经销商冤啊,等他们了解实情后,才愕然,怎么会有这等神奇的蔬菜存在的?!
李维也知道这个事情,事实上他也有所耳闻了,不然的话也不会愿意给杜清和打工的。
“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个好赚钱。”杜清和老实说道,“我也没别的技术了。”更大的实话是,功德田种出来的东西,能帮助更多人。至于工业品什么的,效果就没那么好了。屁股决定脑袋,李维怎么都不会想到,杜清和居然是这样的想法。
李维也沉默了,他不好说什么,因为他跟着杜清和赚了一圈发现,杜清和是在赚钱的。
现在工厂很难开,一是高端技术掌握在大厂手里,二是创新不易,三是市场竞争很激烈。
就拿化工品来说,高端产品市场很大,但是设备投入也大,更迭也快,一般人根本玩不起。中低端市场也不小,可竞争激烈,进去了只会挤得头破血流。没看到李维他们,也只是坚持了几年就坚持不了吗!现如今这个社会,能赚钱才是王道。
哪怕李维心中有一个工业梦,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难以为继。最可悲的是,李维不是理科生,而是一个文科生。要是一个理科生,懂得研发啥的,李维早就去珠三角了,再怎么说也比潘州的工业规模大。可李维是文科生,这就尴尬了。更加尴尬的是他的年龄。别看李维保养得还不错,其实他已经超过四十岁了。
一个超过四十岁的男人,或者说是求职者,除了自己创业之外,其实路子很窄的。
李维创业了,但失败了,所以他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多。
杜清和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我知道你还想搞工业,我也想搞,说真的。我虽然也是个文科生,但心中一样有个工业梦。但是我们现在实力不够,换句话说,就是我的钱没有了。”
李维鄙夷地看了他一眼,能拿出五千万搞慈善的人,居然说自己没钱!
太气人了!
不过人家的钱是人家的,人家想怎么花,你也管不着。
李维只能老老实实给杜清和干工作,等攒到钱了,再做打算。
其实,不是没有人邀请他一起合伙办厂,甚至也有邀请他过去当管理的。李维倒不是不愿意,只是提出要管研发部,要老板无条件支持研发。你想啊,现在哪个老板愿意投资那么大?特别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万一研发鼓搞不出什么来,资金也见底了,那大家一起去喝西北风吧!
所以,谈崩了一两个,其他厂的老板听说了,也不找李维了。
悲哀的是,今年潘州不少经营不善的工厂,被外来资本收购兼并了。其中也有李维朋友的厂,李维也知道,哪怕是收购兼并,人家也活得很滋润。可不知道为什么,李维觉得心很不安。创新,研发,每个老板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可就是没有几个老板真正上心。因为,创新和研发不仅费时间,还费钱,老板有老板的难处,根本不想过大投入。可市场是残酷的,看看现在车企就知道了,面临新能源汽车的凶猛形势,传统车企举步维艰,艰难转型。而至于早就布局好的,比如比某迪,就活得很滋润。
眼瞅着几年后,国家将取消乘用车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国内车企通过合资坐拥外资成熟的技术、车型,甚至是配套的供应商躺赢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那时候,才是车企的穷途末路。不创新是死,创新,才有些微活路。可在这一场工业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纷纷选择了保守的放弃研发,最终也还是倒闭了。
李维叹了口气,不是那些老板不知道创新,是他们不敢赌了,失去了锐意进取,所以他们输了。
但是,种地就能有出路吗?李维还是很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