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751章 回音壁困境

      第751章 回音壁困境
    倭国悍然发动侵朝战争,目的是为了把武士赶到朝鲜战场上,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吃饭,而不是待在倭国把米吃贵,这些武士待在倭国,还影响倭国平民种地。
    十五万的武士送到了朝鲜,取得了傲人的战绩,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些倭寇就席卷了整个朝鲜,打到了平壤,在平壤之战中,第一次尝到了线列阵的威力,倭寇这一仗大败亏输。
    在开城这个高丽的王城被大明收复之后,战局来到了最关键的地方仁川。
    织田信长之前并没有派出自己的嫡系,但这次为了仁川,羽柴秀吉这次领兵三万驰援仁川,显然织田信长希望能够像大明取得平壤大捷一样,倭国取得仁川大捷。
    提前布置好阵型,给大明军迎头痛击,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消耗武士的有生力量,同时能和大明划江而治,临津江以北归大明,临津江以南归倭国,瓜分朝鲜。
    “可是,只有火器能够对付火器啊。”朱翊钧看着塘报,颇为平静的说道。
    仁川这个地方,有三万倭寇,还是有六万倭寇,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这是朱翊钧最喜欢的拼血条环节。
    现在朝鲜战场的情况,简而言之,就是:三枪干散大和梦,长官我是朝鲜人。
    大明京营的作战方式,已经是火炮、鸟铳、燧发铳、重轻骑兵配合作战,对冷兵器为主的倭寇,形成了碾压态势,这一点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陛下,国子监祭酒张位求见。”冯保和小黄门小声交谈之后,奏闻了陛下。
    “来作甚?”朱翊钧看了看自己的行程,他没有宣见这个祭酒。
    冯保俯首说道:“前一段时间,陛下下旨询问: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兴则国兴,朕将举国之少年,托付太学,何故有如此狂悖之徒?”
    “那次张祭酒在国子监发了很大的火儿,专门收拾了一些个故意挑唆的学正,亲自去了趟理工学院,赔了五百银给理工学院购置被摔坏的绘测望远镜,这次是来复命的。”
    朱翊钧听闻,点头说道:“宣吧。”
    大明皇帝关切了这件事的后续,在皇帝拉偏架的前提下,理工学院也没有仗势欺人,非要国子监如何,毕竟理工院生,是结结实实的把国子监的监生给打了,有点理亏。
    国子监祭酒亲自赔礼道歉,新学旧学之争,并没有结束,只是告一段落。
    而皇家理工院生在这次冲突中,获得了秀才身份,自此以后,和国子监监生平起平坐。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张位颇为恭敬的见礼,他是那种很典型的五十多岁的老学究,专心做学问那种,这次因为国子监和理工学院的冲突,让张位结结实实的丢了个大脸!
    朱翊钧看着张位,想了想说道:“万历元年,张祭酒和先生关于考成法的推行有分歧,意见不合,先生力主,张祭酒死活不肯,你觉得先生吹求过急,恐生祸患,朕要罢免你,先生对朕说:若是臣工因刚直则黜,有志者何人愿意事君?朕以考成法事大,将你贬到了徐州做了同知。”
    “万历三年先生再荐,你回到了京师,历九年,升任了这祭酒兼经筵讲官。”
    “朕今日再问你:朕将举国之少年,托付太学,何故有如此狂悖之徒?”
    “回陛下,臣有奏疏。”张位可以不来复命,大明的官僚,就是那种典型的吆喝不动弹,抽一鞭子动一下,皇命办了,皇帝也不能过于为难。
    张位既然来了,那自然有话要说。
    “呈上来。”朱翊钧拿过了奏疏,看了起来,他看完之后,点头说道:“你的奏疏里的观点,朕非常认同,但你这份奏疏,没有恭顺之心,可是朕还是很喜欢。”
    “臣有罪。”张位再拜,他这本奏疏是有些大胆,确实没有多少恭顺之心。
    “免礼,坐吧。”朱翊钧让张位坐,就代表着在他心里,把张位开除了贱儒的序列,成为了一个正常的臣子。
    张位的奏疏很有意思,他讲了个故事。
    今年陕西奏闻大旱,大明皇帝去了祈年殿修省,皇帝离开之后,按制国子监的监生去了祈年殿祈福。
    张位带着近百名监生到了祈年殿,在结束了祈福之后,这些监生自由活动,到了回音壁,监生站在皇穹宇殿前说话,回音壁的回音,显得非常嘈杂,这些监生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
    只有说话最大声的那个,才能被听得清楚。
    那这个说话最大声的监生,真的就完全代表了所有监生的意见吗?显而易见,是不可能的,但就因为声音大,大家慢慢认可了他的说辞。
    张位对这一幕,觉得很是神奇,明明都持有不同的意见,就因为这人说话声音大,就得到了认同,这引发了张位的思考。
    张位将其称之为回音壁困境。
    每一个监生都套了一层儒学士的皮,他们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儒学士的皮,把监生牢牢的禁锢在了儒学士的环境之中,他们听到的、知道的所有的消息,都是儒学士不断规训的结果。
    这种禁锢,这种不自由,产生了一个很可怕的现象,那就是所有儒学士其实并不是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而是活在由儒学士们,根据对经史典籍的解读,构建出的虚妄叙事世界之中。
    而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之中,所有的儒学士,都会不约而同的陷入一个回音壁困境。
    在封闭的环境里,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会不断地重复,并且在重复的过程中,这些意见不断地扭曲、夸张、扩大、极端,处于这种封闭环境下的大多数人,会慢慢趋同这种反复扭曲、夸张、扩大、极端的声音。
    国子监的监生们,在封闭的国子监环境里,陷入了这种回音壁的困境之中。
    皇家理工学院的院生不吃监生的大米,但还是因为这种闭塞之下的规训,监生们,还是认定理工院生是下贱的、不务正业的、奇巧淫技的蒙蔽圣听。
    在国子监这个回音壁里,学正的声音显然是最大的,而监生目空一切的偏见,就是学正们的教育造成的。
    “陛下,国子监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们正在培养一群绝对的、精致的利己者,或者说我们培养出来的不是儒生,甚至是片面的杨朱学子,只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视个人感官的物质、利益,高于一切。”张位面色凝重的解释着他的奏疏。
    按照回音壁困境去推论,大明教育出现了大问题,培养儒学士的学堂,培养出来的都是杨朱学子,而且是不提‘取一毫而损天下,亦不为也’的利己者,甚至连杨朱学子都算不上。
    所谓绝对,就是只利己,而且是损人利己。
    “所谓精致,陛下,这个需要细细解释。”张位把很多现象总结到了精致二字里。
    “这些利己者,他们能言善辩,他们都很聪明,有很好的老师,甚至非常有教养,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合法的,仪态上无可挑剔,他们精于世故,老道老成,而且能做出忠诚的姿态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他们很懂得利用规则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他们的精致。”
    张位解释清楚了精致二字,陛下雷霆之怒之后,他思考了许久,用极为简练的话,表述清楚自己的想法。
    “你这话,看起来有些危言耸听,话里话外,多少有点大明教育已经天塌地陷了。”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疏,面色古怪的说道。
    张位一脸焦急的说道:“陛下,这不是危言耸听!大明现行的教育,就是在培养绝对精致利己者!陛下,元辅曾经说:不弘且毅之辈,国贼也。”
    “国子监监生的种种行径,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一旦让他们掌控了权力,对于国朝、对于江山社稷的危害,甚至大于王次辅这些佞臣对国朝的危害,陛下,培养这种精致利己者的所有人,不是渎职,而是犯罪!”
    “咳咳,张祭酒慎言,慎言。”朱翊钧提醒张位说话小声点,这话让王次辅听到了,王次辅这个八十岁的老年人,怕是要找张位这个五十多岁的年轻人单挑了。
    人王崇古明明是反贼出身,不是佞臣。
    “你说的有理,万历维新以来,也一直在试图做出改变来,但效果不佳。”朱翊钧说起了张位提到的问题。
    大明皇帝、元辅自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朱翊钧十岁,张居正讲弘毅二字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但是这十四年,大明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振武、富国四个字上,对文教这块的维新,确实是有些欠缺。
    “陛下,臣有罪。”张位俯首说道。
    面对这种困局,张位选择了一个剑走偏锋的办法,他抄皇帝作业,他对皇帝成长经历进行了全面的复盘,最后得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种地。
    这就是张位不恭顺,甚至是胆大包天的地方。
    皇帝,是天生贵人中的贵人,是天上人上人,但皇帝总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除了开国自己奋斗出基业的君王之外,大多数的君王,其实都是骄奢淫逸、空谈误国的帝王。
    皇帝今日如此的英明,绝对不是单纯因为张居正教的好。
    张居正在教书育人这方面,其实挺差的,他的很多弟子,走着走着,都跟他走散了,甚至反对他。
    大明有过一次主少国疑,那明英宗也是接受了士大夫的教育,如果单纯的靠士大夫的教育,那不会成为明君,甚至很有可能是个昏君。
    陛下如此英明,其实是参与劳动、参与生产的结果,这是张位在对皇帝成长经历,进行了全面复盘之后,得到的一个结论。
    “陛下,连潞王殿下都知道米煤几何,知道何时下种,何时浇水,潞王殿下监国时,很多殿下知道的事儿,大臣们反而不知道。”张位说起了混世魔王朱翊镠。
    朱翊镠是个混世魔王,在京师折腾出了好大的动静来,但朱翊镠的很多决策,都是非常脚踏实地,而不是一厢情愿。
    李太后宠溺潞王,这是众所周知的,李太后自己也知道,慈母多败儿,朱翊镠很小的时候,就一直跟着皇帝的屁股后面,所以,皇帝知道的事儿,潞王也知道,潞王的行事风格,和皇帝非常相似。
    张位面色恳切的说道:“陛下,五谷不识何以识天下?”
    “这就是你把监生拉去种地的原因吗?”朱翊钧面色古怪的说道。张位不仅看到了回音壁困境的现象,从现象里剖析出了问题,这么培养下去,大明的学子,个个都是绝对精致利己者,从问题中找到了原因。
    找到原因,张位还给出了具体的办法来,去种地。
    张位非常确信的说道:“效果是极好的,不仅今年要种,明年要种,日后都要种。”
    “这些监生,恐怕要戳着你的脊梁骨骂了,怎么难听怎么来。”朱翊钧笑着说道。
    张位想了想说道:“陛下,都察院的御史们,自从去水窝子挑水之后,臣就发现,这些御史,再没有那么喜欢胡言乱语了。”
    “的确是这样的。”朱翊钧一愣,发现确实如此。
    大明国朝前几日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加税,这些御史们,没有连章上奏反对,当初王崇古办个官厂,被骂作聚敛佞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臣确实是有压力,所以来到了通和宫。”张位再次俯首,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借势。
    借皇帝的势,借万历维新的势,来推行自己对大明教育的改革。
    五谷不识何以识天下,就是这个改革的总纲常。
    “好说。”朱翊钧立刻点头说道:“你想做事,却怕事儿没做成,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这是人之常情,但你愿意来到这里,找朕帮忙,朕将你奏疏留下,廷议上,朕会说服大臣们通过廷议。”
    朱翊钧很乐意为张位站台,因为他这个皇帝就是干这个的,靠他一个人,偌大个天下,根本管不过来。
    “臣叩谢皇恩。”张位赶忙跪在了地上谢恩。
    朱翊钧没让张位等太久,第二天就把奏疏拿到了廷议上,经过了大臣廷议,顺利通过,国子监试行,效果好,府州县学,都安排种一下地,哪怕是象征性的劳动那么一两天,知道米不是从米行的货架上长出来的,有这个教育效果,也是极好的。
    高启愚荣升了鸿胪寺卿,这对他而言是个大事,在这之前,因为旧事的缘故,家里一个客人都没有。
    现在高启愚升转,倒是门庭若市了起来,他略显疲惫的送别了前来恭贺的客人后,思考再三,带了准备好的七味六和武昌鱼的辅料,前往了全楚会馆。
    张居正特别喜欢吃七味武昌鱼,这七味就是黄茶、芡实、莲子、山药、黄精、大枣、枸杞子,将武昌鱼切段,用生姜切沫加料酒腌制去腥,冷水七味下锅熬汤,熬透之后,处理好的武昌鱼可蒸可煮,但自从皇帝下了禁止辣椒之后,张居正就再吃不得辣子了,滋味少了大半。
    高启愚是张居正的门生,知道座师的喜好,这些东西都不贵,置办下来,也不过二分银的价格。
    “先生说,东西放下,人进来吧。”游守礼知道高启愚提的是什么,但就这点东西,张居正都不肯收,大明是个人情社会,迎来送往是人之常情,连海瑞都不会判定这点辅料是行贿,不收,只是因为师生情谊断了。
    “好。”高启愚看着手里的七味辅料,放在了门当旁,轻轻的叹了口气,至少现在肯让他进门了,对他而言已经是天大的好消息。
    高启愚见面俯首说道:“老师。”
    “坐吧,高司客,你我师徒情分已尽,日后不必称老师,称元辅便是。”张居正放下了茶杯,示意高启愚坐下说话,他面色平静的说道:“日后你也算是明公了,做事说话,都要万分小心,你一言一行,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等着你犯错。”
    张居正就是再绝情,高启愚已经爬到了明公的地位,该提醒还是要提醒一下,之前栽了那么大的跟头,还不知悔改,谁都救不了。
    “谨受教。”高启愚再俯首,将这些话放在了心里,至少现在张居正还愿意和他说话了不是?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元辅先生,我在典客番国使者时,听闻了一件事,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四处遣使,甚至往英格兰遣使,希望能够游说诸国,旨在说服各国王公,放弃驱使海盗、平定诸国海盗、结束纷争、降低关税、互通有无,进而和大明货物相抗衡。”
    张居正坐直了身子说道:“哦?细细道来。”
    高启愚将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张居正。
    这次不是黎牙实出的主意了,而是费利佩自己的打算,他派遣出了使者,到葡萄牙、法兰西、英格兰、丹麦、瑞典、波兰,希望能够各国收回私掠许可证,一起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整个泰西乱成了一锅粥,这还是天高水长,大明货物抵达泰西比较困难,若是大明继续开海,要不了多久,大明的货物就会像海啸一样,席卷整个泰西。
    这个计划是非常可行的,因为西班牙掌控着富饶银矿,掌控着最大的白银流入;而且还有墨西哥、秘鲁、智利、巴西总督府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而尼德兰地区有全泰西最多的手工作坊,手工业繁盛;
    “为了达成这个协定,费利佩愿意承认尼德兰地区反抗的正义性,开放各总督府港口的许可,允许英格兰的商船自由通行,承认安东尼奥是葡萄牙的国王等等,费利佩的承诺,在泰西还是很有效力的。”高启愚说起了费利佩要付出的代价。
    “这看起来是非常不错的想法。”张居正面色变得凝重了起来。
    费利佩居然愿意舍弃在泰西的一些核心利益,换取海贸环境的稳定,承认尼德兰地区反抗正义性,就事实承认了尼德兰地区的独立,给各国总督府港口的许可,英格兰的冒险家们就不用偷感十足的偷偷摸摸海贸了。
    舍弃核心利益,是为了维护最核心的利益,日不落帝国的地位。
    如果这个框架能够搭建起来,泰西就能达成一个松散的贸易联盟,进而和大明货物抗衡,要原料有原料,要工坊有工坊,要技术有技术,要白银有白银。
    “十分具有可行性,不得不说,费利佩的确是个雄主,但是我有个一个问题,粮食从哪里来?”张居正盘算了下这个联盟的可行性后,发现了根本问题,粮食。
    粮食是一切基础的基础,没有粮食,这些都是镜水月,人都进了手工作坊,人吃马嚼,不吃饭是不行的,即便是以大明几百万顷的田土,到现在这个规模,也要用提高关税,来缓解手工业人口不足的问题了。
    “元辅先生,罗斯国的使者两次来到了大明,费利佩同样遣使去了罗斯国,和罗斯国达成了一些协定,比如西班牙的商人可以前往罗斯国贩售粮食,罗斯国的龙兴之地基辅,拥有着大片广阔的土地,生产粮食。”高启愚立刻说道。
    张居正对罗斯国并不了解,但听说基辅那边的土地,肥沃无比,他面色凝重的说道:“那他真的有可能成功。”
    不是一厢情愿的空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实现的可能,费利佩舍弃了太多的利益,他画这个大饼,实在是太美味了。
    其实费利佩敏锐的感觉到了,大明继续这么开海下去,日不落帝国的地位,迟早有一天落入大明的手中,费利佩必须要判断,这是不是泰西仅有的机会,来阻拦大明成为日不落帝国。
    “可是费利佩失败了。”高启愚颇为感慨的说道:“来自基辅粮仓的粮食,无法廉价的运到泰西各国去。”
    “最廉价的方式,毫无疑问是海运,但是奥斯曼占领了君士坦丁堡,罗斯国和西班牙,都是奥斯曼的敌对国,奥斯曼苏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漕粮船从黑海进入地中海。”
    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已经一百四十多年了,但泰西诸国依旧坚决将这里称之为君堡,是因为宗教矛盾,也是因为地缘,黑海海峡真的太重要了。
    十字军东征是教派之间的战争,可是这个咽喉,最终,还是被回回教牢牢掌控在了手里。
    张居正面色从凝重变得轻松了几分说道:“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以大明为例,陆运的成本是不可承受的,所以才有了京杭大运河,但即便如此,河漕的价格,对大明而言,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从永乐年间开始,就一直在想要用海漕来代替。”
    “黑海海峡的问题,不能通过邦交解决吗?”
    即便是通过了外交解决了问题,泰西诸国不把君堡夺回来,这个贸易联盟,就始终被人掐着脖子,奥斯曼人想要钱的时候,就用点力,泰西诸国就得翻白眼。
    高启愚回答道:“费利佩派人去谈判,奥斯曼的苏丹把费利佩的使者给杀了,把脑袋给送回了马德里。”
    “额…”张居正有些无法理解的说道:“奥斯曼的苏丹,难道不想赚钱吗?怎能如此无礼,不答应也就罢了,还把使者给杀了。”
    高启愚也是一脸难绷的说道:“可能泰西那边,宗教矛盾更加尖锐吧。”
    这就是文化差异了,对于大明而言,这么好的贸易框架无法搭建,居然仅仅是因为宗教矛盾。
    但黎牙实、佩德罗、伊万这些使者,都告诉鸿胪寺的官员,在泰西,宗教战争大于天。
    高启愚继续说道:“除了奥斯曼这边,就是瑞典和波兰,对于瑞典和波兰而言,他们不可能让罗斯国加入这个贸易联盟之中。”
    “瑞典人直接告诉费利佩二世的使者:没有瑞典的允许,罗斯国这个敌人,片板不能下海,以神的名义起誓,罗斯国永远不可能在波罗的海自由贸易。”
    瑞典和波兰的行事逻辑就是,凡是有利于罗斯国,他们都拒不参加,凡是针对罗斯国的任何行动,他们都坚决拥护,无论如何都要帮帮场子。
    “所以,没有粮食。”张居正仍然觉得这个贸易框架有可行性,没有粮食而已,大不了就搞圈地运动,反正英格兰也搞了上百年了,没出什么大问题,穷民苦力,在哪里都是代价的一部分。
    “但是英格兰不同意,英格兰不需要一个团结的泰西。”高启愚给出了结果,费利佩二世的尝试,再一次失败了。
    英格兰有自己的国策,一个团结的泰西,英格兰人就该睡不着觉了。
    英格兰就是这样的,只要泰西战火不断,并不团结,英格兰就可以持续获利,这就是他们愿意推行私掠许可证的底气,把水彻底搅浑,越乱越好,也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这么好的想法,无法实现,实在是太可惜了。”张居正听到这里,知道这个贸易联盟,根本无法达成,面带微笑的说道。
    可惜吗?一点都不可惜!
    真的给费利佩干成了,大明就要面对一个劲敌了。
    “是啊,可惜了。”高启愚也是颇为平静的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他面色凝重的说道:“大明有自己的英格兰,那就是倭国。”
    “你说的有道理。”张居正表示赞同。
    高启愚是新任鸿胪寺卿,他要告诉元辅,他作为鸿胪寺卿的外交政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