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37页

      谢鸣轩送给季晏当生日礼物的那把吉他,陪伴着他完成了《跃》的创作。
    窗台是季晏的活动区域,他很想养只猫,但猫不喜欢窗台,也不喜欢他,最终被经纪人带回家养了。
    谢鸣轩平均一个月至少看6本书。
    陆苇最崩溃的时候会对着盆栽唱歌,那盆花在《在23岁》发行后忽然开花了。
    最后入镜的是一根拖把,图片的备注是:方屿每天都会训练,不方便去健身房时,他会留在室内训练,担心汗把地板弄脏,他会用这根拖把拖地。
    在最后的总结中,《歌坛》杂志写道:翼的成功看似不费吹灰之力,每一张专辑都获得了超出期待的成绩,但他们绝非生来如此。人们注重结果,过程似乎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然而,没有一次成功是一蹴而就的。组合的成功来自于成员们不断叠加的努力,每一个人,为了自己,或为了伙伴,竭尽全力去拼搏,最终才能装上翅膀去飞翔。
    呜呜呜呜,我永远喜欢翅膀团!
    永远喜欢翅膀团+1,因为他们很年轻,因为他们是偶像组合,所以他们的努力似乎总被误解,不过没关系,我知道就足够了!
    《歌坛》这份采访带来的影响力并不仅限于粉圈,毕竟《歌坛》还是一份偏专业性的杂志,受众多为真正热爱音乐的歌迷,杂志专访结束后,《迷雾》和《在23岁》的销量又小小涨了一波。
    《歌坛》杂志也创下了电子刊发行至今的最高销量。
    A城的另一边。
    望着把《歌坛》采访打印出来的宁蔚,段意然陷入了不知该吐槽还是该无语的纠结中。
    他只能说:你可以写信的吧?也能发微信吧?
    沟通渠道如此畅通,但这个人居然!
    居然!拿着笔在画关键字句。
    请问这是什么小学生行为?
    段意然原本只是对宁蔚的行为有些无语罢了,现在他是无语plus,感觉可以把宁蔚塞进炮筒发射给DW娱乐。
    尤其在宁蔚和季晏一起出门之后,段意然感觉自己甚至可以闻到恋爱的酸臭味。
    虽然那两个人恐怕不那么觉得。
    呆瓜,全是呆瓜!
    前两天,某个呆瓜还问他,送刚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小提琴会不会太突兀了?
    段意然回问是哪把,宁蔚给他发了一张图片。
    确认小提琴标价上0的位数之后,段意然只想呵呵。
    朋友。
    刚刚认识的朋友。
    噢。
    第74章 练歌中
    《歌坛》杂志的这期专访比翼想象中更有影响力,在乐坛式微的当下,权威杂志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业内的偏向。翼《迷雾》和《在23岁》的销量有一大部分来源于粉丝,换句话说,翼的路人盘是比不过传统歌手的,但这期专访却让他们得到了更专业的认可,从现在开始,不仅是粉丝会期待他们的新专,业内也会对翼第三张专辑的风格带有期待。
    毕竟,就目前来说,偶像实际处在整个乐坛的底层,尽管每一年都会有多位偶像发行专辑,可他们的产出乐评人们甚至懒得评价。
    因为绝大多数专辑并非所有偶像都是这样,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在专辑封面上提前印好了割韭菜三个字。
    翼并非要做特立独行的偶像派,他们只是想出一张对得起自己的专辑。
    从《偶像世纪》出道时他们是那么承诺的,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到。
    接下来,季晏几人就要为了蓝色的演唱会做准备了。
    蓝色的演唱会自然是蓝色的主场,按计划来说,翼最多只需要唱两首歌,一首由他们单独唱,另一首则是和蓝色的合唱,现在唱哪两首歌还没确定,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不允许自己表现得太糟糕。
    《旅人》和《沉默时刻》杠掉,《逆转时空》也放弃。季晏拿出架子上的蓝色专辑,一张一张地翻,这几首歌他都已经唱过了,再唱惊喜值会下降。
    要不来写字条?
    行啊。
    谢鸣轩负责分字条,季晏拿着笔埋头苦思。
    选蓝色的歌确实挺难,因为一张专辑从第一首开始就没有难听的歌,感觉每一首都可以在演唱会上引起万人大合唱,当然每一首也都是挑战。
    字条揭晓。
    谢鸣轩写的是《荆棘丛林》和《给大地的情书》。
    陆苇摊开手:《荆棘丛林》和《刺客》。
    方屿是《刺客》和《给大地的情书》。
    季晏则是《荆棘丛林》和《给大地的情书》。
    事实证明,他们口味挺相似。
    不是口味相似吧?是因为你天天放。陆苇忍不住吐槽季晏,我们被传染也很正常吧?
    季晏眨眨眼:有吗?
    他觉得自己放歌挺规律的,每一首他都喜欢,所以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
    相信我,真的有。方屿拍拍季晏的肩膀,在你和宁神吃过饭之后,症状更加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