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458页

      跟平时讲故事不同,这是要拿出去挣钱的东西。
    来写话本的书生,多半是冲着他的名声来的,试稿写稿加审核时长,算快一点,也要一个多月。往后销售,册数少,来来回回也要半年左右。
    与时长相匹配的是书籍的成本,即使是话本,在古代都是奢侈品了。
    旧话本折扣处理,也是一两银子起步售卖。
    差别在于,一两银子能买几本旧书。
    书斋是宁愿多捆绑几本,都不愿意降价。
    这要对得起读者的钱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为了以后长久经营,云程让金掌柜别急,“先把手头这几本稿子跟紧,也从这些稿子里,抓一些名场面出来,要人画连环画,画师要是不愿意,你跟他说,这是我考验他诚意的时候。”
    金掌柜就没别的。
    今年是乡试年,府城的考试淡季。
    到了四五月份,没有来院试的考生。
    生员们也不用被岁试考验,但沿路有考生歇脚,为八月乡试做准备。
    府城到京都还有七八天的路程,是个大城市,有部分书生会歇脚比较久,他们能听些热闹。
    平枝姑姑他们是京都来的,到时叶存山去京都赶考,有人接应,也不用担心住处,注意事项云程闲暇时问过。
    看到赶考的考生,依然好奇。
    所以叶存山休沐时,就带他出去转转。
    他想带上存银跟圆圆。
    叶存山说过过二人世界,“你几个月没出门了。”
    云程垂眸想想,答应了。
    最热闹的驭奚地方当属茶楼客栈。
    叶存山今天带他去客栈,在一楼点三两小菜,上一壶酒,就能单独坐一桌,听其他考生聊天说话。
    最近市场上被许多其他题材的话本冲击,穷书生跟各类美女的书籍也屹立不倒。
    原因是有的。
    因为云程一顿饭的功夫,听这一屋的书生吹了很多牛。
    说他们在哪里遇见了某某美人。
    美人又对他们怎么怎么样。
    很俗套。
    写进小说里,云程都不爱看。
    要是他人转述,云程也不会认真听。
    此时坐在大堂里,听着这些鲜活的人,叽叽喳喳的讲故事,他却有了人间烟火的真实感,有一种故事果然取材与身边的真实感,听得津津有味。
    还要跟叶存山互演,“叶兄,你上回说,等你考中以后,就把乡下夫郎扔了的事,是真的吗?”
    周围气氛一静,听故事的人,成为了讲故事的人。
    他们临时吹牛瞎编的话,也被许多人注意听着。
    叶存山配合道:“要他作甚?不如你漂亮,不如你有钱,不如你贴心,等我考上,就娶你做状元夫郎,不要他了。”
    这番话,收获了很多谴责的眼神。
    《软饭硬吃》的销量比想象中好,很多书生们也有了“渣男”的概念。
    他们看叶存山的眼神,就是看渣男的眼神。
    显然没有想过居然能近距离见到这么大号的渣男。
    可看看云程的脸。
    看看他的穿着打扮。
    想想叶存山的话,这哥儿是个有钱哥儿。
    有人就默默低头,想想自己吹的牛。
    怎么就没实现呢。
    云程还在演,“这样不好吧?其实我能接受跟他共享夫君的,谁让他给你生了个崽崽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叶存山豪气道:“没事,孩子以后还有,你能给我生一胎三宝。”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来晚了,今天手指缠了膏药,有些不适应,码字很慢,实在抱歉!
    今天就这一章,我明天会把余下的字数补上,发三更~
    各位读者老爷晚安!
    明天见呀!
    么么哒!
    第133章
    夫夫俩都没有想到,在客栈里的一句口嗨,会带去那么远的影响。
    从府城去往京都的考生,出发批次、赶路方式和后续接触的人都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沿路说了“一胎三宝”的故事。
    讲有一个渣男书生,乡下夫郎给他生了孩子,他都要把人抛弃,在城里找了个有钱又漂亮的夫郎,人家要一胎三宝。
    哥儿姐儿要生,儿子也要有。
    传播速度,是跟着考生行进速度来。
    抵达京都时,各地才子汇聚,以文会友时自是不提,到了闲聊吹牛时,这现场版的渣男故事,都要给人说一说,再讲讲那个一胎三宝。
    赶巧。
    元墨的《一胎三宝:娇妻哪里逃》,也赶着乡试的热度,悄声上了杜家书斋的书架。
    立牌已经请人做好,三位萌宝各有各的可爱,从面貌上,就能看出这些孩子们的性别,一样一个。
    这个书名元墨是非常抗拒的。
    甚至府城的杜家书斋都在抗拒。
    云程很坚持,写萌宝文,不用这个格式,味儿都不对!
    在书名格式之前,元墨更加抗拒的是“娇妻”,他想写夫郎男主,要写“娇夫”。
    云程自己都是哥儿,是夫郎,性别歧视当然没有。
    他是考虑到现在哥儿夫郎的地位偏低,第一本萌宝文写出来,先把读者们的钱袋子拽住再说。
    买的人越多,对这本书的印象越深。
    以后有人跟风模仿,就绕不开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