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709页

      这里的每个柜子上都有巴掌大的铜锁,钥匙由纪新雪信得过的金吾卫亲自保管。
    其中大部分都是纪新雪和虞珩在太学读书时觉得有趣,下功夫研究但没坚持到最后,详细记载步骤和思路的文书。
    还有长平帝刚登基时,纪新雪雄心壮志列下的几年计划。隔几日冷静下来再看,不仅觉得尴尬,还深知不适合当时百废待兴的虞朝,只能压箱底的草稿。
    在封地的日子里,纪新雪偶然灵光一闪觉得不错的主意。完善的差不多时想到手头还有新税的事,一时半会轮不到其他的计划,就懒得再细化的灵感。
    当初收纳这些东西的时候,纪新雪满心以为,至少要等到长平十二年之后,暮气沉沉的虞朝才能在长平帝的努力下,恢复能快速消化新事物的朝气。
    等到那时,他用几日的功夫将还能用得上的内容挑出来,分类整理好,丢给长平帝和纪璟屿,就算是完成任务。
    所以纪新雪不仅没有整理过大书房,甚至连吩咐宫人或金吾卫将他装好的木箱搬到书房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嘱咐他们按照指定的分类存放。
    以至于现在只能如同翻盲盒似的寻找已经模糊的思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新雪和虞珩用整整半宿的时间,终于找到能用得上的东西。
    有纪新雪曾经亲手绘制的地图,也有虞珩曾经了解过的拼音、阿拉伯数字、物理、化学之类的记载,还有拥有如烟花计划之类奇异名字的文书
    看到这些东西,纪新雪深深的松了口气。
    好在他当时没有烧毁这些暂时用不上的知识,否则以他现在的记性,能记住三分之二都是侥幸。
    眼见天边已经隐隐泛白,纪新雪立刻拉着虞珩去休息。
    只要能证明这些东西确实存在他就能安心,等睡醒再整理剩下的木箱也不迟。
    因为心中有事,两人卯时入睡,午时之前就睁开眼睛。
    见到晴云进门,正捏紧眉心的纪新雪立刻问道,凤翔宫有没有消息?
    陛下已经好转,能亲自召见入宫的朝臣处理政务。晴云左右手分别举起温热的手帕递给纪新雪和虞珩,低声道,辰时金明公主曾来找您,听闻您昨日熬大夜还没睡醒,交代奴在您醒来时为她传话,阿耶要为我们赐宫外的府邸,从长兄到宝珊,我们四个都有份。
    纪新雪愣住,下意识的转头和虞珩对视,眼中的惊喜从无到有,越来越浓郁。
    长平四年时,纪敏嫣和纪靖柔就得到长平帝的恩赐,自行选择公主府。
    此后的四年,纪明通早就超过纪敏嫣和纪靖柔得到公主府的年纪,长平帝却始终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如今长平帝直接为潜邸中还没等到府邸的儿女共同赐府,可见长平帝至少同意延后考虑太子人选的事。
    见纪新雪和虞珩突然抱住对方,晴云愣了下才立刻转身,同手同脚的走向门口。
    直到此时此刻,纪新雪心中才有暂时度过危急的真实感。
    只要长平帝没用为君为父的强权拆散他们,来自朝臣的阻力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威胁到他和虞珩。
    接下来,只要他能在阿耶和朝臣再次迫切的想要立太子之前,像阿耶证明。即使注定不会有亲生子,他也能成为合格的太子,并令朝臣心服口服。
    他就能彻底抹除他和虞珩在大朝会当众提出想要履行当初的婚约,带给阿耶和长姐的失望。
    长平帝给出的信号令纪新雪立刻恢复精神,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冲回书房,整理剩下的木箱。
    朝臣有心思搞党争,想要通过支持皇嗣的方式获得从龙之功?
    十有八九是因为努力建设朝堂得到的回报,没有投机取巧高!
    余下的一两分是因为投机取巧的惩罚太低,归根结底,仍旧是因为利益回报太大,让人不得不心动。
    否则焱光朝那么多热衷于搞党争的人,既有世家派、又有蒋半朝、白系等大大小小的群体,如今怎么都没了动静?
    蒋太师已经入土,崔太师只能告老暂且不提,白千里仍旧是风光无限的内相,也没见昔日白系的人像是长平帝刚登基时那般整日以抱团为荣。
    可见只要皇帝够强势,就能压下朝臣。
    纪新雪不愿意娶妻又想遵循长平帝的想法成为太子,以此消除可能会与纪敏嫣产生的矛盾,必定要比正常的皇子成为太子付出更多。
    他暂时无法预估是否能像长平帝似的霸气外露,使朝臣不敢有任何小动作,只能未雨绸缪,先将精力放在其他方面。
    比如给朝臣们找点正事做,让朝臣知道,只要他们踏实肯干,就不会比冒着风险投机取巧得到的利益少。
    纪新雪和虞珩用两日的时间,整理出大书房中所有能用得上的东西,并做出初步计划。
    纪璟屿抵达长安的前一天,又是大朝会。
    纪新雪和虞珩顶着青黑的眼圈出现,若无其事的对满脸探究的朝臣们点头示意,仿佛已经彻底忘记上次出现在大朝会时的英勇事迹。
    朝臣们悄无声息的交换眼色,始终没人敢做出头鸟。
    长平帝大步走到皇位处落座,目光在纪新雪和虞珩身上多停留片刻,落在难得上朝的清河郡王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