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97页

      萧瑾生怕再继续呆下去,他们又要花式催婚。赶忙招来韩仲文跟顾淮南,继续商议殿试一事。
    殿试是在两月后,不过这几日,该上京城的考生,都已经陆陆续续抵达临安城了。
    天色尚早,韩攸背着几卷书,顺利通过了城门,进了临安城。
    守门的士兵见了他,都不由自主的多看两眼。
    落拓的中年男子常见,不过长得这么标致的,倒是少见。
    作者有话说:
    大佬登场!
    第49章 殿试 ◇
    ◎中年美大叔◎
    临安城, 好生热闹。
    韩攸负手行在天街,两侧熙熙攘攘,行人无数, 透着浓浓的市井气息。
    韩攸并非没有来过临安城, 可距离上一次来此办事已然是十年前了。一晃十年过去,眼下的临安城已经天翻地覆,换了一番模样。城里的坊墙都已经被拆了, 邻街一路都是摆着小摊儿和各种铺面。走街串巷的小贩四下吆喝,穿梭于人群中, 一转眼却又消失在人流之中。
    韩攸从这条街上看到了勃勃生机。
    比自诩强大的齐国,还要显得有生机,有生命力。
    当今圣上应当是一个大胆的人, 从他让一部分商人参加科举便可以看出来。这些日子,夏国的对外动向也无一不说明, 他们这位尚未及冠的小皇帝确实对经商有想法。
    韩攸在陵阳城内观摩了一番,最后选了一个便宜的的小旅店住下。晚些时候他坐在大堂中喝茶时,正好听到边上有一桌人正在议论朝事。说的是如今坊墙被拆除后,一些小摊都已经摆摊摆到他们住处了。虽说只是白天在那边摆摊, 但是叫卖声依旧扰人清闲, 很是讨厌。
    要是放在以前, 那些小贩们岂敢如此嚣张?如今外头都已经没人管制他们了,三更天仍有人在外头摆摊儿, 闹腾死了。
    韩攸笑了笑, 听他们说这些仿佛那些小摊贩真就只手遮天了一样。但稍微一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如今京城里头有专门管理治安的衙门, 一些小商户虽然解除了一些限制, 但也多了一些别的约束。若真是没人能管制, 不就乱套了?
    那几个人还在议论,说完了小摊的事之后,便又提起了夏国与齐国经商一事,言语之间都流露出一股不赞同。
    这经商本是商人的事,朝廷怎可干预?
    依我看,以后这茶叶的生意没准只能朝廷做了,寻常的商户想要沾点儿,门都没有。
    这岂不是与民争利吗?
    最后那句话说的格外小心,声音都压的低低的。也就韩攸靠得近,才听到了他们这窃窃私语。
    韩攸又看了一眼三人的打扮,富贵人家出身,还是读书人的打扮。
    这年头能读得起书的,家里应当都不小。当然他除外。
    仅仅是听了两句,韩攸便看出了临安城繁华背后隐藏的暗流涌动。或者,这样的矛盾不仅仅存在于百姓心中,也存在于那座巍峨的皇城里头。
    抵达临安城后,韩攸没有一日是清闲的。他白日里在旅店看书,傍晚会出来走一走,看一看临安城的风土人情。
    一晃,半月过去,殿试那一日也总算是来了。
    十五那日,天色尚未明朗,韩攸已经随诸位考生在皇城外的左掖门等候多时了。
    也不知等了多久,才见一队人从里头走来,将他们领进了皇城。
    期间又经历了一次搜身。
    韩攸身为考生,自是知道此次科考纪律之严明。多半是因为朝廷对此抓的紧,下头各府考试的时候,都是再三的验明身份。这层层探查下来,想要捏造身份参加科考几乎是不可能的。韩攸因为出身不好,还被多查了几次,不过好在最后仍旧顺利地过了。
    身份盘查尚如此警惕,更不用说那些考题了,韩攸自己也听说了,有人想买考题。不过刚给了钱,第二日便被官府的人给捉回去了。如今通过府试的这些,能耐都不小,说是百里挑一也不为过了。
    等这些考生陆续进了集英殿之后,萧瑾才迟迟到来。
    其实他也可以不用来的,由丞相跟几位尚书代劳就便是了,不过萧瑾仍有些好奇,这毕竟是头一次科考,他总得看看过来参加殿试的究竟是什么人。
    萧瑾兴致冲冲。然而这份高兴是仅仅维持到他走进集英殿而已。待他往那高台上一坐,一眼扫过台下诸位考生时,心都凉了一截,所有的欢喜荡然无存。
    好家伙,一共三百余名考生,一眼望去竟然多是红光满面的富贵相!
    萧瑾趁着众人答卷的时候,叫来顾淮南。
    此次这群考生里头,除去那些经商的,还有多少寒门学子?
    顾淮南神情凝重,俯下身道:只有三十余人。
    三十人?萧瑾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本来还为了自己的科举办成而沾沾自喜,到头来选的仍旧还是那一批人。归根究底,还是读书的花费实在是太高了。
    纸贵,书也贵,寻常人家连饱饭都吃不起,哪有闲钱给孩子读书?只盼着等科举变为常制之后,寒门子弟、穷苦人家也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愿意花钱给自家子弟读书。不过这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改良造纸术与印刷术已经迫在眉睫了。若是这两个解决不好,百姓还是读不起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