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81页

      三楼的设了一个悬空的小门,重要的客人都是从这里进,停舟在房间的窗户上嵌了一块镜子,来到一定的角度就能看到那扇小门。
    多是不同的黑袍人,但他能送身形分辨他们来的频率,停舟要找的是鬼医,所以楼中讨论起稀世药草的传闻时,他总是格外留意那扇小门来的客人。
    果然,一丝不差。停舟已经确定了可能是鬼医之人的身形。
    接着就是
    哎哟负责陪重要客人的花娘着急地从屋内跑去了茅厕,大半日都不见出来。
    管事的见此状况,忙去请示红叶老板,红叶查看了一下今日的吃食,揪出了贪墨菜钱的去讨好姑娘的仆鬼,直接将他浸了忘川。
    停舟将这一切看在眼中,见红叶对花娘拉肚子一事解除了戒心,也不言语,只等着红叶需要他的时候。
    去,把桃夭叫来。红叶吐出一口烟,缓缓道。很快,停舟就低眉顺眼地站在了她面前。
    红叶漫不经心地叮嘱他:今日有重要的客人来,就由你去作陪,可得好好表现,不要砸了我的牌子。
    是。停舟乖乖垂首应下。心中却阴险一笑,悄悄给自己竖起来大拇指计划通。
    月泷和师父站稳时,发现他们竟然身处在宫廷之中,捧着托盘的宫女太监鱼贯而入过,却穿过了他们,没人发现这里凭空出现的两个人。
    月泷环顾四周:这是哪国的宫廷?
    温晗答道:看屋瓦檐廊,应该是梁国宫廷。我们应是看到了谁的记忆。
    二人跟着宫女太监往前走。
    看托盘内物品的形制,是册立太子的朝服并礼器。温晗分析道。
    宫人走进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上书启明宫三个字,正是梁国史料记载的太子寝宫。
    进了殿内,一群人在簇拥着一名的豆蔻之年的少女,那五官瞧着和十四岁的月泷有几分相似。
    月泷见此已是了然:看来,这是月无脩,我们是掉到她的记忆中来了。
    温晗也赞成道:或许这是一个契机。直接看她的记忆,或许能找到月泷病症与她不得轮回的原因。
    太子的朝服冠冕一件件地穿在身上,将身量不高的少女也衬出了几分威仪。
    这是显然她被册封为太女的仪式,月无脩面沉如水,脸上没有成为储君的愉悦,已初具君王喜怒不形于色的沉着。
    上得金銮殿内,月无脩面朝梁国皇帝跪下,由大太监诵读诏书,后授她皇太女的册宝金印,正式入主东宫。
    两侧朝臣低眉顺目,却也有暗潮涌动,有人图谋将来,有人愤懑又无可奈何。
    毕竟若是顺利,她将成为梁国的第一任女帝,所以成为太女的路,自然也不是轻松走上来的。除了她父皇的铁腕手段,还有这十几年来不曾有过的行差踏错。
    大太监端着金册从龙椅旁走下来,两侧亦有小太监相随,忽然,其中一个下台阶时不稳,踩到了衣摆摔了下去,竟就这么直直地撞在了太女身上。
    月无脩身姿单薄,又被厚重的朝服压着,小太监这么一撞,她硬是挺住了,没有被撞歪到一旁去。
    她也不看那摔倒的太监,双臂高抬稳稳地接过太女册印,叩谢谢圣恩后起身,步步稳当走完了太女的册封仪式。那小太监早已被拖了下去。
    当夜,皇帝在御书房召见了月无脩,并让在旁伺候的太医也为她检查了一番,才发现月无脩肩膀已经骨折了,却还是一声不吭地接过册宝。
    月无脩是皇帝与皇后唯一的孩子,他们之间伉俪情深,梁帝谨守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他年轻时厉兵秣马,政绩卓绝,前朝的压力从来压不到他的后宫。
    是以皇后去世后就留下了这么一个孩子,他也不会再有其他的孩子了。
    梁帝此生唯一的希望就是将她养成一个真正的帝王,而后自己就能去陪他的皇后了。
    是以,皇帝对月无脩册封礼上的表现尚算满意,只说了一句:如此,堪当我梁国储君。接下来的事,自己去解决。
    月无脩点头:儿臣告退。
    几日后,胁迫小太监在太女册封礼上捣乱的朝臣在归宁的路途中暴毙而亡。
    梁宫中年复一年,东宫被太女把持成铁桶一块,帝王之路从不是坦途,卧榻上都不能有安稳的沉睡。这,也是她父皇的教导。
    而她的贴身侍卫苏拒,是挡住接近她的人面前,最坚实的一堵墙。
    十七岁的那一年春天,细雨如银毫笼住了京城,梁帝在这一年缠绵病榻,太女监国。
    她跪坐在启明宫的檐廊下喝茶,任细雨打湿她的发丝,苏拒只远远守着她,一言不发。
    次日,太女下令,格杀了她的授业恩师。
    她父皇曾说过,做皇帝就是要孤家寡人,即使是他们父女之间,也不是没有自相残杀的可能。他对她从来都冷酷严格。
    梁帝病得越来越远,情绪却极好,他一直说自己马上就要去见她母后了。
    终于,在大太监那一声陛下驾崩中,举朝山呼,月无脩也跪下了,那积攒了十八年的疲惫,疯狂地想要找到一个发泄口。
    守孝期尽,她便在各方的拉扯中有惊无险地登上了帝位,成为梁国的第一任女帝,改朝换代的告示贴满的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