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页
原本这也影响不到酒厂,因为他们生产的是水果罐头,同样秋冬时节,水果大批上市的时候,才是罐头生产旺季。
可现在酒厂不仅生产果酒,还要生产饮料啊。如果糖采购不到的话,那生产线就得熄火。
田蓝和陈立恒打包票:“没问题,我们又增加了厂房,也和粮站谈好了。”
副厂长这才放心,又让他们去找县里的粮库:“就说是我冯大勇说的,玉米芯是吧?有多少给你们拖多少,一定要保证产量。”
两人大喜过望,没想到跑这一趟还有这收获。
出酒厂门的时候,田蓝还在感慨:“我本来想着如果供应不上,等到夏收粮食的时候,我就拿秸秆做糖。没想到现在倒用不上了。”
陈立恒怂恿她:“你做做试试看呗,说不定别有一番风味呢。”
田蓝推他往前走:“快快快,别废话了,他们赶紧去养猪场吧。”
县城有个规模不小的养猪场,最早是和酒厂合办的,用的就是酒糟喂猪。后来两边分了家,养猪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一度归军垦农场管。再后来,它又独立出去了,依然是方圆数百里地规模最大的养猪场。
养种猪技术含量太高,一般社员不会自己养,而是购买猪苗。
养猪场的人也习惯农民过来求购小猪,唯一奇怪的就是他们怎么来的这么早。
现在虽然开了春,但大西北的冬天时候长,眼下温度还十分感人呢。
门卫大爷并不眼睛长在头顶上,对他们还挺和气的,再三谢过了他们的糖块,才拿了一块放进嘴里尝味道,然后跟人推心置腹:“你们两个娃娃年轻,恐怕没养过猪吧。你们再等等,等到阳春三月再过来捞猪苗才合适。天冷,猪苗会冻死的。而且这个时候的小猪块头太小,也不好养。”
陈立恒谢过他的好意,抓抓头,做出腼腆的模样:“我们也是听命行事,现在大队账上有钱,不赶紧买了猪苗的话,等到阳春三月,这钱还在不在就要打个问号了。我们养猪场都盖好了,人也到位了,如果猪养不起来,那都没办法交代。”
门卫跺脚,替他们着急:“你们队里也真是的,一点不尊重科学,光会想当然。”
他抱怨了一通,到底还是同意帮忙牵桥搭线:“走吧走吧,你们要买多少猪苗?”
“100头。”
大爷吓了一跳:“哎呦,咋这么多呀?”
“响应国家号召。”田蓝不假思索,“国家不是鼓励养猪,好多积肥料吗?”
大爷替他们犯愁:“那你们有粮食养吗?”
“我们已经决定了,要开垦荒田,专门种饲料养猪。”
双方一路走一路叨叨,往前不到50米,就碰上了销售科科长。
门卫说了他们的来意,科长便皱眉毛:“你们要的也太多了,都卖给你们的话,其他人怎么办?最多只能给你们10头。”
田蓝和陈立恒交换了个眼色,直接上前:“科长,你千万帮帮忙,一定要卖给我们。实不相瞒,其实这个养猪场是为我们留守知青专门盖的。我们公社的下放知青都走得差不多了,他们的小养猪场也办不下去了。公社就决定把我们聚集到一起,办个规模大点的养猪场,好歹也算是给我们找个事做。”
供销科长挑高眉毛,追问了一句:“知青都走光了?”
陈立恒点头:“是啊,好多原先是知青干的活现在都没人干了。我们公社说了,一定要把这个养猪场办好,不然的话,到年底。我们公社上交猪的任务恐怕都完成不了。要不是人手不够,我们还想再多养100头猪呢。”
门卫笑他们:“还要多养100头?现在这100头都没有呢。先拿10头,本来就天冷,不好养。”
没想到供销科长却转了口风,和颜悦色道:“100头是吧?好吧,考虑到你们这些留守知青也不容易,今天就破个例,给你们100只猪苗。”
谢天谢地,幸亏这两个知青说了乡下的情况。
不然要是按照以前的习惯,等到农历3月,过来买猪苗的人少了,这么多猪,养猪场也养不下呀,到时候麻烦可就大了。
不行,今年得改变思路。他们应该送猪下乡,主动鼓励社员养猪,化被动为主动,从头开始完成任务。
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可得好好干。
第121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养猪场领导市场敏锐度极高, 十分重视市场变化。
他们不仅痛快地答应卖给赵家沟知青点100头猪苗,还提出可以安排车子送猪上门。
田蓝和陈立恒都大喜过望。
要知道,这个时代驾驶员是八大员之一, 交通运输情况有多紧张?简单点讲,公社领导去县城开会,坐的是手扶拖拉机。大队干部去公社,直接靠两条腿走路。
运送100只猪仔, 那得是大货车, 而且还得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如何运输, 否则半路就能给你闹出大问题。
现在,养猪场主动伸手,他们能不激动吗?就算运输费高点, 他们都认。因为货车资源紧缺,大部分情况下,你就是有钱都雇不到货车。
结果供销科长大手一挥:“我们又不是运输队的,不靠这个挣钱。你们出油费就行了。正好我们也要过去看看。养一百头猪和养十头猪可不是一回事, 天这么冷,要是弄不好, 会冻死猪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