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782页

      虽然洋布洋钱袋子流行了,但玉和县毕竟不是沿海城市,真正打心底里接受洋化的还是少数。有许多大户人家,也就在革命闹的最凶时,将辫子剪了家里添了些洋东西,骨子里还是喜欢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顾晓晓技艺精湛将针脚藏的极好,拼出来的图案也好看,王大嫂很快就将她卖出了个好价钱,心中十分满意。
    王大嫂也怀疑过细娘怎么冷不丁的学会了双面绣,她在大家眼里平时总是讷讷的。顾晓晓也找好了理由,说的是家里藏着一小块双面绣,她爱琢磨,天天拿着瞧也就摸索出了些门路。
    顾晓晓没撒谎,杨家的确有面双面绣的帕子,只是手艺根本不能跟她比。为了让王大嫂动心,顾晓晓头一个双面绣荷包,只问她要了10个铜元,这几乎就是白送的了。
    普通的绣活对顾晓晓来说,毫无挑战性,以前细娘要做上两三天的活儿,她一天就能麻溜的做完。
    但傻子才会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儿,顾晓晓躲在柴房里慢悠悠的干着活,刻意控制着速度,以免做的太快导致又落下来一堆活儿干。
    吃亏就是占便宜,顾晓晓在双面绣荷包上几乎是跳楼大甩卖,让王大嫂得了个好脸深受主顾称赞,于是当有了生意,王大嫂第一个想起了顾晓晓。
    不过,这次任务不能在家做,需要到县城里去,顾晓晓对此求之不得,杨父杨母却有不太乐意。
    他们杨家的媳妇儿好端端在家待着,该干什么活嘴皮子上下一碰就行看。要是细娘上了县城,他们就不好控制,万一她在外面待野了办出丑事儿来,那该怎么办。
    顾晓晓不愿放过这个机会,王大嫂也极力劝说着,杨父杨母有些动摇。但真正让他们放下戒心愿意将细娘放出去的原因是,杨天籁又写信回家催钱了。
    儿子就是老两口的命,为了让杨天籁在外面过的宽绰,以免饿着冻着,两人还是放了人。
    顾晓晓也有要求,她提出要带上花儿一起到县城了做事,主家要管两人的饭食。
    王大嫂一口答应爽快极了,这只是小事儿,托她找绣娘的是县城有名的富户姜家。还有三个月,姜家小姐就要出阁了,她找了绣娘来,目地是打算绣嫁衣和嫁妆里的小件,以示心灵手巧。
    新娘的夫家不在本县城,但也不远就在隔壁县,杨父杨母巴不得顾晓晓随身将花儿带上,以免他们在家里还有被花儿吵,照顾着她吃喝。
    县城里要比玉清镇繁华的多,顾晓晓在街上看到了身穿蓝衣黑裙的女学生,她们一个个留着齐耳短发朝气蓬勃,眼眸清亮的像初升的太阳。
    女学生们走到哪里都是叽叽喳喳的,挺胸抬头,让人不敢小瞧了去。
    姜家挺大的,这是顾晓晓进姜宅后的体验,姜家小姐要强,她想绣出一件非常好的嫁衣,出嫁时镇住夫家的人。
    顾晓晓双面绣的手艺十分精湛,能在玉和县拔头筹,姜小姐十分满意,平时高兴了会赏赐她些银钱。
    ☆、第五一六章 民国苦命童养媳6
    花儿很乖巧话很少,顾晓晓干活着她就坐在小凳子上,含着手指乌溜溜的眼珠盯着她穿针引线。
    顾晓晓在干活之余,不忘将她的手指从嘴巴里抽出来。
    “脏,不能唆手指,乖。”
    花儿顺从的将手指放在小膝盖上,不一会儿又唆了起来,纯粹是无意识的行为。
    顾晓晓也是无奈,孩子还小,许多坏习惯养成后,改起来比较难。
    姜家是大户人家,家里还立着许多老规矩,时代虽然变了,但穷人日子还是那样。没有吃没有喝,谁去追求自由和科学,家养的奴才卖身契换成了抵押书,性质还是不变的。
    顾晓晓在姜府很安分,细娘长的黑黝黝的算不上漂亮,不会让后院儿的女孩子产生嫉妒,她手又巧针线活做的好,府里的丫头们还会拿糖果子来讨好她们娘儿俩,央着在旁边学两手。
    双面绣要靠灵性还要靠经验,绣活做的不够多,很难把握住其中精髓。顾晓晓也不泼冷水,谁来请教只要态度良好,没有盛气凌人的样子,她就给人指点两句。
    这年头虽然外面的学生高喊着解放,但对于穷苦百姓,尤其是女人来说,能学点儿手艺,到哪儿都能混口饭吃。
    姜家几位少爷都在外面念过书,或者正在念书,县城的消息也比镇上灵通些。下人们嘴巴碎,将听来的消息有的没的,都往外说。
    外人看来顾晓晓是心无旁骛的刺绣,对她来说,分神去听大家闲话,毫不影响干活。
    姜家只是县城里的大户人家,跟真正的钟鸣鼎食之家还是很有区别的,嫁衣和陪嫁物品满打满算也就绣了十天就弄好了。
    这十天时间,顾晓晓吃的好睡的好,又没人打骂,不仅长肉了气色也好了许多,花儿也是。
    小小的人儿几天就是一个样子,花儿以前又营养不良,这十天明显长开了些。
    顾晓晓又是欢喜又是忧,欢喜花儿懂事听话,忧虑如果不早点儿离开这个地方,她们娘儿俩还要在杨家受磋磨。
    好在,她这次给姜家小姐做的绣活对方十分满意,临了前不仅赏了她一根银簪子,还露出了要替她介绍绣活的口风。
    顾晓晓求之不得,自是感激不尽,她将姜小姐赐的簪子,转给送给了王大嫂,让她替自己向公公婆婆在姜家赚的工钱,只报给公婆六成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