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319页

      看看。封湛嗓音低醇,将手中的折子递给秦烟。
    秦烟在封湛怀里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姿势,打开折子快速浏览。
    突厥使团里有汗王阿史那契骨,九公主阿史那明珠;西戎来人有西戎王姜渠义,皇长子姜尚;南疆来了摄政王女新月公主石月
    北梁
    秦烟看完北梁那段,意味不明地笑了笑。
    封湛轻捏着秦烟腰间的软肉,接过秦烟的话,
    北梁帝一行带了整整一船的大礼,为避免礼物被损坏,在徐州云港卸货,继续转水路从运河上京。还得再几日才能抵京
    封湛低笑了一声,
    一整船的礼,可能不止是贺礼。
    北梁帝这个举动,是要让大夏和北梁周边的邻国夜不能寐了。
    封湛和秦烟都很明白,北梁一旦同大夏联姻,将会打破周边的大国平衡,这将是个震荡各国朝野的消息。
    秦烟并未继续这个话题:
    宋执带回的人,今日我亲自审了。殿下好手段,太液池旧案,隔了那么多年都能查到线索。
    封湛将头埋进秦烟颈侧,沙哑道:
    烟烟今晚如何奖励孤?
    秦烟忍着痒意,继续说完正事:
    给殿下报备一声。
    嗯?封湛缓缓抬头,但黑眸中已见欲色。
    秦烟开口,嗓音清凉:
    我要那人的命。
    作者有话说:
    文中驿馆名称来自《宋代外交制度研究》
    第128章 挑衅
    三月十二, 大夏皇室在皇城奉天殿为太后的六十大寿举办寿宴。
    奉天殿内列席大夏皇室成员,四品以上官员、官眷,以及各国使臣,殿外丹墀为四品以下官员及内眷设席。
    在寿安宫被软禁多日的萧太后, 今日首次踏出宫门。
    萧太后得知各国前来庆贺的使团里, 唯独北梁还未到达上京, 心中颇为不豫。
    北梁帝这是不把她这位大夏曾经的摄政太后放在眼里?
    殿内司礼监奏宫乐,众人向太后献礼,拜贺。
    而后席上诸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互相恭维说着不痛不痒的场面话。
    ------
    席间, 突厥九公主阿史那明珠频频将目光投向高台上那位头戴金冠,身着一袭金线绣五爪金龙玄色衮服的太子封湛, 以及太子身旁那位准太子妃秦烟。
    阿史那明珠看着太子封湛的眼神里不掩热烈与赞赏, 她收回视线, 红着脸侧头对她身边席位的兄长, 突厥可汗阿史那契骨低声说了什么。
    突厥可汗阿史那契骨,年三十岁,身材魁梧挺拔,高鼻深目,两腮续着浅浅的胡须, 带着草原汉子粗犷的野性美。
    他抬眸看了一眼太子封湛,目光锐利又有些阴鹜。
    我突厥汗国欲与大夏和亲,将九公主嫁于太子殿下,太后以为如何?
    突厥可汗此言一出, 满座皆惊, 众人都停止了交谈, 殿内除宫乐声外,再无人声。
    太子封湛即将同早已行了册封礼的太子妃秦烟完婚,走完婚礼六礼的余下三礼,这个时候突厥提出同太子和亲,这不是砸场吗?
    惠帝、太子封湛和秦烟以及殿内的镇国公府几人都是神色冷厉。
    突厥汗王说完方才那话,随即就对着高台上的萧太后举杯,萧太后竟也同时举起手边的酒盏,同阿史那契骨遥敬,而后两人皆仰头饮尽杯中酒液。
    这动作,就不得不让人觉得耐人寻味了。
    突厥汗王的这个提法,只问太后以为如何?
    其话外之音则是只认萧太后,而不认大夏如今还在御座上的惠帝,以及当权的太子。
    这是在□□裸地打惠帝和太子的脸。
    萧太后放下酒盏,笑了笑开口道:
    本宫倒是觉着,九公主给太子做侧妃,也不错。
    太子,你说呢?萧太后依然是面上带着笑,看向太子和他身旁的秦烟。
    萧太后此刻是身心舒畅,总算逮到一个机会能搓搓秦烟的锐气。
    众人
    太后这是胳膊肘往外拐,要搞事?
    而此时突厥九公主阿史那明珠突然高声道:
    本公主乃一国公主,怎么能做侧妃,当然必须得是太子妃。
    阿史那明珠下巴微扬看向秦烟:
    本公主为正妃,让昭仁郡主做侧妃,也是抬举,别不识好歹。
    阿史那明珠此言一出,殿内又是一惊。
    这位突厥九公主竟嚣张到如此地步!
    封湛和秦烟眸中当即现出杀意。镇国公府几人也是强行按捺住冲过去手刃突厥狗贼的冲动。
    御座上的惠帝眉头紧皱,正准备开口,太子封湛先一步出声,嗓音冰寒:
    汗王想要同大夏和亲,也不是不可。
    那就看看宗室里有没有人愿意收了贵国公主为侧室。
    不过汗王谨记,太后退居寿安宫多年,如今的大夏,太后做不了主。
    太子封湛对萧太后曾经在当政其间,对邻国奉行的一味的怀柔政策早已不满多年。
    萧太后曾经还将大夏北境诸多重镇割让给突厥,以求暂时的安稳,殊不知突厥狼子野心,得寸进尺,最终还是有了十几年前的一场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