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杜宁宁、杜婉婉皆是沉默起来。
你们也不必过份担忧,二伯父也是疼爱二位妹妹的。更何况家中拿大章程的还有祖母呢,她老人家最是疼爱小辈,一定会为了家中诸位姐妹们多多的考虑一些。杜绵绵是劝着两位堂妹,她们的婚事能做主的就是三个人。祖母、二伯父、二伯娘,在这三位的面前,堂妹杜宁宁、杜婉婉就是讨好的份儿。
搁在杜绵绵前世的眼光中,两位堂妹的年岁尚小。可放在如今的时代里,堂妹杜宁宁、杜婉婉的年岁已经不能多担搁。她们最是花信之年,就应该挑一门好亲事。再担搁下去,就怕好男儿全让别人挑走掉。
毕竟不是谁,都像忠勇侯府的朱四爷一般样的,有那么一丢丢的克妻族。
这是一个人均寿数在三十五岁左右的时代,普通百姓的负担是非常重的。加之又遇着改朝换代时的天灾与人祸,多少白骨露于野,全是在乱世里的枉死之人。
在人力是最大资产的时代里,朝廷就是提倡早婚早育。
真是晚婚,一般的普通百姓家是不会乐意交不婚的罚款,同时也惧怕官府的随意配婚。
二姐姐一翻好意,我和四妹妹最是明白不过的。杜宁宁回了话。
是啊,二姐姐的美意,我和三姐姐受用着。我们也盼着长辈们牵线一桩好姻缘。杜婉婉的心中还是盼一个前程远大的夫君。闺阁女儿们对于未来的生活,总会充满希冀。
杜绵绵心想着,可惜《簪花记》中堂妹杜宁宁、杜婉婉没出场。杜绵绵真得不知道杜宁宁、杜婉婉二人的姻缘在何方。若不然还可以侧面的提点一二。
东跨院,杜绵绵这儿是招待两位堂妹,姐妹三人谈起一些家中的日常事。
杜家的花厅中,老太太司徒氏和两个儿媳,二房的赵氏、三房的崔氏,此时正在招待忠勇侯府请来送纳采礼的媒人。媒人,又尊称冰人。忠勇侯府请来的媒人姓孙,被人尊称一声孙冰人。
忠勇侯府,武门勋贵,权势之家。朱四爷是侯爷的亲儿子,论模样乃一表人才,端得一位青年俊杰。我这些年里在京城做媒,往前数着的姻缘,哪一家姑娘嫁的夫家都是比不过忠勇侯府的尊贵。孙冰人的嘴里自然是吹捧着忠勇侯府,吹捧着朱四爷。
孙冰人不会讲朱四爷是庶子。这等事儿,孙冰人相信杜家一定知道。
搁杜家这等商户人家的闺女能嫁进侯府,给堂堂侯爷的亲儿子做媳妇,这就是高攀,妥妥的高嫁。
贵家要添一门得力姻亲,朱四爷真是一位打着灯笼都难寻得到的东床快婿。孙冰人继续说着赞词。
当然孙冰人夸着忠勇侯府的朱四爷,孙冰人也不会忘记正事。她是递上忠勇侯府给得纳采礼的单子。
老太太司徒氏是在场女眷里的最高辈份,礼单自然是由老太太先瞧一眼。
说实在的,这一桩婚事甭管是忠勇侯府,还是杜家,双方已经默契十足。如今就是走一个过场。
当然哪怕是过场,这一个过场也的是堂堂正正。
老太太司徒氏很淡定。她老人家的人生经历摆那儿,有一份养气功夫在身。
二太太赵氏也很淡定,她是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比起隔房侄女这一门注定的婚事,二太太赵氏更在意自己亲儿子杜敏的婚事。
至于搁着三太太崔氏这儿,崔氏是真的关心自己闺女的后半辈子幸福。崔氏是在老太太司徒氏看过纳采礼的单子后,崔氏也是接过单子瞧一回。
纳采礼,一般只是男方意思一下,表达男方有意娶亲,想两家结为姻亲。
崔氏从这一份纳采礼单上,还是看出来忠勇侯府的大方。粗略一算忠勇侯府的纳采礼花费,怎么遭都得要几百两银子才能置办出来。
纳采礼后,还有正式的聘礼。
崔氏从纳采礼上一琢磨,她就知道忠勇侯府正式下聘时,聘礼单子对于杜家这等商户人家而言一定会非常的豪奢。
忠勇侯府给出一份重视新妇的聘礼,杜家是高攀的这一桩婚事,那就得往里面填补一份同等的数额。崔氏当然明白女儿绵绵拿着聘礼双倍价值的嫁妆,在大婚之日是风风光光的嫁进忠勇侯府时,一定是非常有体面的事情。
奈何这一份体面太消耗银子,崔氏就怕杜家的家底儿太过于简薄一点。
三太太崔氏的心思是百转千回。上首坐着老太太司徒氏没管儿媳们的小心思,老太太司徒氏笑着与孙冰人继续说着吉祥话。
在孙冰人暗示两个来回后,老太太司徒氏没再矜持。老太太司徒氏是笑着对三儿媳崔氏说道:老三媳妇,你把咱家二姑娘的生辰贴子给孙冰人。
一切托给孙冰人。三太太崔氏拿出早备好的生辰贴子。当然三太太崔氏也不忘记给孙冰人送上一个红封,以此为谢礼。
孙冰人笑着接下生辰贴子,谢礼嘛,孙冰人收的更是心安理得。
就是杜家与忠勇侯府的一桩姻缘正式定下时。
京都外城,一处最有名商街的银楼大门处。
大太太顾氏还没有下马车,远远的就是听见有人在喊话。哪怕是一个旁观者,大太太顾氏还是听一耳朵的市井传奇。
老神仙,老神仙啊。一个中年男子声音里全是佩服之意,他直接给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