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6页

      灯帽胡同里的靖国公府门前,一队护国军军士骑马肃然而立,一双狮型抱鼓石护佑着的阶前,静静站着一位高大如山的年轻将军。
    他身着一身铁锈红的甲胄,面容英俊不凡,眉头却紧锁,周身散发着肃杀之意。
    正是常年驻守北境的靖国公顾长夙。
    北境军情告急,莽古哈大太子所率领的黑鹰部族再度犯境,靖国公顾长夙回京不过两日,闻听此讯息,火烧眉毛,即刻便要赶赴北境。
    靖国公府门前,并不似寻常人家挂了大红的灯笼,只有两盏简陋的气死风,此时正在风雪的侵袭下摇晃,晃出灯下人轩举的身影。
    靖国公世子顾景星站在阶上,身姿英挺如松柏,自有一番少年清气,他同父亲告别,嗓音中带有几分不舍。
    父亲保重。
    雪落声簌簌,静夜里少年的声线清然,他看着父亲的神情,感受到了父亲的思虑,父亲,有兵部、户部几位大人的斡旋,相信圣上会早做决断。
    靖国公顾长夙眉头紧锁,闻言长叹一声。
    今岁十月,莽古哈黑鹰、哨鹿、神鸦三个部族集结北境,举兵进犯,势如破竹般攻破边境两座城池,顾长夙领五万兵甲拼死守卫,鏖战数月,终将云州、应州二地收复。
    战后清点,五万兵甲将士阵亡六千余人,重伤者数万,人人皆负伤,便是连大将军顾长夙,都被重创了手臂,险些丢了性命。
    在边境养伤近一月,顾长夙拖着伤体,领着部营的将官,为阵亡将士收回遗骸,分运回各自家乡安葬。
    同一时间,顾长夙上表朝廷,奏请朝廷拨下抚恤金,可此奏疏直拖了半月有余,却迟迟不见批复,他焦急之下,这便马不停蹄地回了帝京,才知朝中有变。
    先不论军功、级别,只以阵亡将士一人一百两白银、五十石粮食来算,这一笔抚恤金足足要六十万两白银,虽数额巨大,可我朝本就有关于阵亡将士抚恤的诏令,本该按例发放,这一次却出了岔子。
    今岁七月,中原六地黄水决堤,大批灾民流离失所,国中四处便有造反暴动,因此,镇压起义军、安置灾民、修黄河堤坝治理黄灾,这三项便将国库的金银支出大半。
    这一时正是财政吃紧之际,北境的这一场战役,本就耗费巨万军费,紧接着再有这一笔六十万余两的抚恤金报上来,朝廷中以右相为首的东阜派臣工竟提议,将抚恤金的金额从一百两缩减至五十两。
    这样荒唐的提议,朝中竟然有臣工赞成,好在也有臣工极力反对,两方势力针锋相对,一连几日都廷议不出结果,陛下虽心有决断,却为平衡朝堂,权衡不定,便耽搁了下来。
    靖国公顾长夙回京的两日,在朝中同各路同僚据理力争,眼看此事将要有决断,北境却又有敌军进犯,他只能带着一颗愤怒的心返程。
    此时雪已越落越大,千里之路,已是到了不得不启程的时候。
    靖国公夫人白清梧领着两个稚子走出来,眉眼间分明挂了一丝不舍,可同夫君说话时却瞬间灵动俏皮起来。
    过年时夫君可能回来?到时候我亲手给你做麻辣兔头,五香笋干儿!她语笑嫣然,纤手抚上夫君的手臂,仰头笑,可别愁眉苦脸的了,瞧着让人怪不高兴的。
    话虽带几分娇嗔埋怨,可顾长夙哪里不知夫人对自己的情深意切,他伸手抱了抱两个幼子,又拍了拍长子顾景星的肩膀,最后才揽过了夫人,轻声允她,蘸麻酱的羊肉锅子吃腻了,待我回来,夫人为我整治川蜀的火锅吃。
    白清梧笑着应下了,毛肚黄喉,腰片牛舌头,管够。
    一句话说的一家人都笑起来,正辞别,忽见胡同口风雪狂卷起,几匹轻骑从簌簌雪落中飒沓而来,又有人扬声送过来道:靖国公接旨。
    顾长夙闻言面色一变,心知抚恤金一事圣上定有决断,心中喜忧参半,立时领着一家人跪伏接旨。
    打头人利落下马,竟是亲卫军的形容装扮,并不是寻常的内侍。
    此人在风雪中站定,展开明黄圣旨,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护国军将士①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将士们为国尽忠,则不能为父母尽孝、为妻儿尽责,抚恤金不仅该如数发放,还应由地方衙门为其亲眷按月发放俸金、粮食。
    颁布圣旨的话音落下,靖国公顾长夙已然泪流满面,只觉心头慰藉,得以告慰为国捐躯的将士。
    那身着亲卫军服侍的天使将圣旨交予顾长夙,又高声道:陛下闻听大将军即刻便要出发,便匆匆颁布圣旨,另有抚恤生者的多项细则仍在拟定。另外,户部六人随大人一同往北境去,进行抚恤金的登记发放事宜。
    他言罢,又笑向顾长夙道,国公爷,陛下从私库中额外取了三十万两银子,悉数交予国公爷全权处置。
    顾长夙此时心情激荡,只觉得遇明君,不禁再度伏拜,由衷感念道:臣代北境十万将士,跪谢陛下体恤。
    陛下说了,倘或国公爷致谢,便叫他谢镇国公主。颁布圣旨的天使乃是亲卫军指挥使申守绪,他将国公爷扶起身,笑着说起晚间面圣之事,公主以稚子之心体会陛下之艰辛,陛下推己及人,念及生者,凄入肝脾,顷刻间便做了决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