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673页

      赵晓东瞬间睁大眼:不是说到了安全的空旷地方吗?怎么会断联的?我们选的地方按理说不会出现地裂啊。
    宋药拍他一下:你傻呀,这么大的地震,基站肯定都没了,通讯当然会断了。
    那个同志点点头继续说:中央已经派人去支援了,长乐市区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还没传回来,但灾后重建是肯定的了。
    再加上还有一百多万的长乐人没吃没喝的滞留在避难地,也需要开路将物资运送过去。
    电话再次响了,这次是给一直守在一边心急如焚的唐乐的。
    他挂了电话,与宋药他们道别后就匆匆下了高楼。
    工程兵们正睡着突然被叫起,急匆匆集合完毕,就听说了长乐地震的消息。
    大家都惊了。
    长乐居然真的地震了??
    老家在长乐的工程兵们立刻担心起来,好在同样是长乐人的唐乐紧跟着就补了一句:
    因为我们建造的地震预警提前预警,所有处于震区的长乐人都被转移到了安全地点,所以我们这次的任务并不包含救援。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尤其是参与过灾区救援的军人。
    不是只有身处人间炼狱才最难过,很多人都在救援灾区后因为那凄惨的场景和绝望画面留下了阴影,这些人大多都是哪里难就在哪里的军人们。
    而长乐人却是真真切切的大悲大喜了,得知家人不在震区,他们一边难免惴惴不安,一边又有点放心,快速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
    因为这次是出急任务,工程兵们没有慢慢收拾行李,而是以最快速度打包好出发。
    天刚蒙蒙亮,宋药透过高楼里唯一的窗户往下看,正好瞧见一辆辆车离开的场景。
    下方,来自长乐的工程兵们走之前忍不住扭头,看向这栋他们日夜不分辛苦建造起的高楼。
    在建造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想过,正是这栋自己亲手盖起的高楼,竟然救了身在长乐的亲人性命。
    车启动了,所有人的眼神坚定下来,前往下一个任务点。
    宋药他们则是守在操控室,等待着余震的预测。
    地震之后出现余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古往今来死在余震里的人也不少,余震可能出现在震区,也可能出现在周围其他地区,他们还不能放松警惕。
    天已经亮了,熬了一晚上的大家因为刚得知长乐真的发生地震的消息,倒是没有一个出现困意的。
    就连宋药都顶着两个小黑眼圈守在操控台前。
    他刚刚将自己的长条交给了唐乐,教他怎么用,告诉他要在什么情况下长条能有用处,一百多万人已经转移,按理说可以探测到生命迹象的长条应该没什么用了,但以防万一吧。
    正如小孩之前安慰唐乐时所说的,对于地震区的人民来说,第一个黄金时间是地震前的预测时间,第二个,就是地震后的救援时间。
    宋药只希望在五个小时内转移走全部长乐居民这个举措会有效,救援时间不要被用上。
    而在遥远的长乐,七个避难地上所有人都没有走动,就算有想上厕所的,也都是快速解决完再快速回到自己的位置。
    比起昨天晚上的因为这是国家的安排我才听,今天大家就纯粹是发自内心了。
    只因解放军们说,地震之后可能还会有余震。
    天亮的时候大家才发现,本来所处他们这个位置前方应该有的三座山已经塌了两座。
    原本的不确定感在看到那没了的两座山后,彻底没了。
    住在那座山里的山民们一边悲痛家没有了,一边又看看身边聚在的家人朋友甚至是同村人生出了庆幸。
    他们村是部队挨家挨户上门的,山路难走,车开不上去,那些解放军硬是一步步走上去通知,如果不是国家派来解放军,地震的那个点全村老少肯定都在睡觉,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有人在庆幸,也有人望着家的方向哭,小孩不懂事,见大人哭了也跟着哭,一时间讨论声,哭声简直要连成一片。
    还有人后知后觉回过味来,带着孩子要给解放军磕头,谢谢他们救命之恩。
    军人同志们是扶了这个扶那个,扶了那个扶这个。
    还是他们的头儿机智,喊了一嗓子:可能会有余震,大家都待在原来位置上不要乱走动!
    这话一出比什么都管用,想要表达感谢的长乐居民们只能依依不舍回到自己的座位。
    那个地震前还坚持着讲鬼故事的老太太被年轻军人护的很好,地震之后她也没心思讲故事了,就呆呆坐在原地望向家的方向,不知道在想什么。
    她儿子是个头上也生了白发的大叔,对着周围人解释,他娘小时候也遇见过地震,就是那时候家里人都没了才逃到长乐的。
    因为见识过地震的厉害,昨晚上解放军同志把事情一说,刚起了个头,他娘就立刻叫醒全家人赶着他们出来了。
    昨晚有多觉得他娘太敏感,今天就觉得他娘多机智。
    这还好是听话跟人家部队跑出来了,要不然绝对要被埋楼里。
    大人们心有余悸,小孩子却不懂事,昨晚听故事听的正上头的小孩睡醒了,脱离了大人的管控,去问隔壁的老奶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