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
温氏拉住她的手,欣慰道:我的蓉蓉长大了,在侯府几个月,倒有了几分威仪。
聂蓉不好意思地笑,心想得亏她在侯府处了些事,锻炼了段时间,要不然刚刚又要受一回气。
这时温氏正色道:原以为你去侯府就是跳了火坑,没想到倒替咱们谋了生路,你弟弟也多亏了你才能进墨阳书院。只是你这几个月,还是没动静吗?侯爷还在府中时,夜里是在你那儿吧?
聂蓉轻咳一声,脸颊发烫道:这不是还早吗,娘急什么。
温氏无奈:我自然知道还早,只是想着你娘家势弱,你在侯府也艰难,若能早点有个儿女,心也就放宽了。
她连连点头,立刻说:娘,我知道了,您别着急。嘴里说着知道,心里就盼着娘别再说这事了,一是有些不好意思,二是承受不住娘这番着急的心。
她娘这么急,严辞竟也突然急上了,她自己本来没那么急的,现在被他们弄得越发着急了。
这时温氏提议:要不然,趁你这次回家,我就请薛大夫来看看,悄悄给你开个调养的方子,看能不能有些助益?
聂蓉摇头拒绝:娘,真不用,您不要弄得好像我成亲了三年五载似的,哪至于到这地步
好好好,那就算了,不过娘以前为怀你弟弟,也四处讨了些法子,你平日就注意些。温氏说着,凑到她耳边低语,从日子,到姿势,再到事后别马上沐浴等等,温氏说得委婉,却还是让她听得面红耳赤,好不适应。
作者有话说:
聂蓉:沈知仪写信都是写好几页,还说一些情话,不像这位,真是不把人当回事!
严辞:老婆还真是把冷淡写在脸上,半点想念都没有啊
第52章
中秋之前, 还有些秋老虎余威,不似三伏时那么热,却也没太凉快。
新帝大概是想在京中过第一个中秋, 所以赶在中秋前几天回来了,那一日城中百姓都去城门口看热闹,侯府得了消息, 早已提前好几日备宴,又接来了其他几房的老小, 阖府上下为严辞接风洗尘。
但百官回京后还得随皇上一起回宫礼佛、听旨,所以直到傍晚严辞的马车才停至侯府门口,老夫人连忙下台阶去迎,见了车上下来的严辞,大吃一惊, 随后才心疼道:怎么瘦了这么多?还黑了些?不是去避暑么,看着倒像是去遭罪了。
严辞轻笑道:那里有猎场, 过去打了好几次猎,不是瘦了, 是精壮了。
老夫人将他前前后后看了一圈,叹声道:回来就好,还是家里自在,回来好好养养。
另一位叔公说道:五郎自进城想必还是粒米未进, 你母亲一早就备了酒菜, 快进屋去歇歇,咱们今晚好好喝几杯。
严辞笑道:看样子叔公是等不及了,正好我从冀州带了几坛当地名酒, 等会儿开一坛, 让叔公尝尝。
说话间, 他将目光往聂蓉这边扫了眼,不知为何,她竟因这一眼而有了几分羞怯,好像是待字闺中的姑娘见了未婚夫君一样,心怦怦直跳,又有些窃喜,不敢直视,连忙垂下头避开目光。
严辞进房中换了衣服就出来,一行人至宴厅,酒水菜肴不比之前招待国公夫人差,且因为都是家中人,所以更显得随意热闹。
男人们对冀州的酒感兴趣,对此个个高谈阔论,严皓这些少年则对冀州猎场感兴趣,追着他问都打到些什么,那边围场里稀奇玩意儿会不会多一些。
老夫人和婶婶们则是关心那边吃食如何,吃不吃得惯之类。
聂蓉没怎么说话,直到老夫人担心严辞喝多了酒不好,让聂蓉将自己面前的点心端过去,再配一碗鱼汤给他。
她应下,将老夫人面前的莲子糕连同鲜鱼汤一起端到严辞桌旁摆下,然后小声交待:母亲让你先把汤喝了,吃些点心再喝酒。
严辞只看她一眼,没说话。
但她下去后,再看他,就见他吃了一口莲子糕,似乎嫌甜,微皱了皱眉,然后又吃了一口。
最后将汤喝完了,莲子糕也吃了小半。
酒宴到后半场,严辞说要将带回来的几坛酒都送给叔公,又索性让下人连同其他东西都搬过来,一一分给各人。
叔公们拿到的多是酒,笔砚,字画,以及佩剑马鞭这些,严皓这样的少年则是些京城见不到的新奇东西,老夫人婶婶们是冀州当地的绸缎,聂蓉也是绸缎,和婶婶们一样都是两匹,连花色也差不多,另外还有几本书册,说是当地的点心食谱。
聂蓉心里微微怅然:这就是他走时说的给她带些新奇东西给她?那绸缎竟连花色都和婶娘们的一样,几本点心食谱,是要她以后愈加精进手艺,好侍候好老夫人吗?
再看到他给几位未出阁的堂妹带的东西时,聂蓉心中这种微微的怅然就变成了难受,因为她发现严辞给她们的竟然都是各式各样的花和首饰。
譬如錾花金梳,玉石耳珰,金丝手镯等等,很是别致,都有着与京城不一样的风情。最后给陆绯嫣的是一只金烧蓝镶玉发簪,既贵重,又华美,款式还特别,聂蓉只看一眼便被那发簪的流光溢彩夺去了神魂,却不敢多看,唯恐被人看出她有多眼热陆绯嫣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