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36页

      《清河乡之变》前半部分讲述了苏英等人向上级领导提出建议解散公共食堂的事,期间穿插着各种人物的思想碰撞和斗争,而后半部分,就着重刻画了食堂解散以后大家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或许是因为苏葵是当事人,所以有很深的感触,或许是因为像徐奚年说的那样,她刻画人物有进步,更或许是她利用了来自后世的一些写作技巧,使得前后发生了强烈的对比
    在她笔下的清河乡,同以前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种菜种地,养鸡养鸭,照顾着自家的小猪崽,生活有了奔头,哪怕生活没有变得多么富裕,各家各户却充满了欢欣的气氛。
    虽然人吃饭是分开了,但大家的情分却是更紧密了。不仅没有争吵,甚至以前在食堂里经常掐尖吵架的几个竟然都主动将自家东西拿出来互帮互助。
    看的人都在点头,是啊,他们要是和那个清河乡一样,也是分到各家各户做饭,他们也可以自己种菜养猪,那日子也能变得像他们一样好,他们也不吵架,互帮互助!
    跟随作者的笔触,他们仿佛看到了这个叫清河乡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看书的人多了,看完了大家有事没事还会聚在一起谈论,没看过的就坐在那儿听人说,听又没有门槛。
    一时间,大街小巷,很快就流传起了苏英带领大队人提出解散公共食堂的故事,流传起了清河乡这个名字,流传起他们那里现在过的好生活来。
    不少人心中都生出了向往,就是不知道到底解散了有啥用处的,旁边人就直接告诉他,解散了他们就能过上跟清河乡一样的好日子!
    这下大家懂了,纷纷表示他们也想过好日子!那就散!赶紧散!
    连宣传部下乡调研的同志们都感叹,他们是太低估人民群众的影响力了。
    苏葵的小说《清河乡之变》就这样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向每个地方蔓延,慢慢在人们心中引起了对这种好政策的向往。
    *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曲折的,不可能所有人都支持,否则当初他们也不必做什么宣传工作了。
    而且反对的人声音还不小,因为他们直接在报纸上发了文章,把焦点放在了《清河乡之变》上。
    让发文的是下面的一些领导,他们受以前思想的影响,并不想觉得现在的模式哪里不好,虽然他们领会了上面的意思,但因为是试点阶段,正是收集意见反馈的时候,他们就提出了意见。
    看得出,《清河乡之变》正是这次试点的宣传口,于是重点就放在了这部作品上。
    文章被发在《文学作品报》上,《清河乡之变》是文学作品,那就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分析。
    发文指出,这部小说立足于解散公共食堂这个政策来创作,但本身里面的故事并不存在。作者更是以夸张的写作方式,刻意描绘出了一个未来的生活盛景,这样的盛景是虚构的,不切实际的,并不具有任何参考意义。
    如今,正是这篇文章在各地传播的时候,很多关注报纸的人就看到了这番言论,有些人觉得这上面分明胡说八道,那么好看的书让他们挑出一大堆毛病来。
    也有人思考了,觉得上面其实说的还是有些道理,毕竟再怎么样,那也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里面的内容还不知道是真是假,还是别太真情实感的好。
    只有一个声音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跟着走,但只要一个不同的声音出来,大家就会有所偏向,如果让他一直发酵,倒向他的还会越来越多。
    苏葵被宣传部的同志叫过去的时候,正听说了这件事。
    他们叫她过来当然不是因为这件事,而是告诉她,文学出版社已经核算好了她本次写作的稿酬,叫她来是给稿费的。
    这次的作品是按照最高稿酬来算,千字十五,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总共五千四百元。
    这只是文学出版社这边给她的,这篇文章还被发在《六月》上,等待连载结束,她还有三千元。
    她的上一部作品《小草青青》同样是连载加出版,得到了四千多元,扣除后来修房子的二百四十元,给学校捐款的五百元,还有她自己买了各种东西的钱,还剩三千多。
    再加上这次给的稿费她的收入已经超过了一万!
    万元户!
    这个时代甚至还没有这个说法,就是在七八十年代拥有这么多钱都能被人叫做富豪,何况她这是在五六十年代!
    这下苏葵是真的一下跃入真正的高薪阶层,最典型的就是,这钱已经可以买一座四合院了,还是最好地段的,能和政府部门比邻的那种。
    连宣传部的同志都跟她开玩笑,问她拿着这么多钱是不是打算在京城买四合院?
    因为据他们了解,大部分作家拿了稿费都在京城买了四合院。
    苏葵手里拿着这张支票,却有了一点新的想法。
    她问起刚才听到的《文学作品报》上面说了什么,她这几天没有关注这个。
    眼前这人虽然是作者,但她毕竟年纪小,宣传部的楚干事有点怕这些批评她承受不住。
    是有人在上面批评我的文章吧?苏葵笑道,文章写出来就是让人看的,有不同的意见很正常,我的每一篇文章都经受过批评。
    看她她豁达的心态,楚干事都有些佩服了,难得她小小年纪站在这样的位置还处变不惊,也难怪取得这样的成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