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页
顾昭人虽不在城内,可每日都会有消息送过来,顾沐忙得团团转,还能抽出时间写信向他抱怨,说陛下还不派人给他分忧,顾昭看得也有些同情顾沐,又要查案又将整个江南府担在肩上,这担子实在不轻。
就在顾昭继续要说什么的时候,外面有声音传来:“大人,顾大人,京城来人了,说有旨意传给大人。”
师爷惊了,这会儿京城有旨意给顾昭?会是什么?
顾昭同样惊讶,怎会有旨意传到他这儿的?不会是搞错人了吧,应该是给木头的吧。
不管有没有错,京城来人他都得出去见的。
前来传旨的并非太监,而是皇帝身边的另外一批人,见着顾昭也不啰嗦:“顾昭接旨。”
“微臣在。”顾昭恭敬地听着。
师爷落在后面恭敬地跪着,并竖起耳朵听。
这回的圣旨简明利落,先将顾昭夸了几句,然后就是他的新任命了,顾昭当场傻眼,叫他出任代知府代管江南事务?皇帝没搞错人吧。
“顾大人,接旨吧。”
顾昭赶紧回神,恭敬地将明黄色圣旨接过来:“顾昭接旨。”然后起身问,“可有其他旨意了?”
来人点头,一脸冷肃:“陛下还有旨意给平南子爵,陛下希望顾大人快快赴任,免得江南府一团乱。”
好吧,顾昭只得说:“微臣即刻动身。”
第290章 顾昭赴任
传旨的人前脚刚离开京城,后脚就有不少参顾昭顾沐的折子飞到了皇帝的案头上,就连朝会上也有了声音。
有人拿顾沐的年龄说事,说他年纪尚浅经验浅薄,江南历来是大周的富庶之地,又身处鱼米之乡,一旦江南乱了,会对大周产生极大的影响,此大臣甚至以七年前的旧事为例,说明江南的稳定有多重要,由不得顾沐一个小儿胡搞。
姚首辅一直站在那里低垂着眼睛,像是在闭目养神,直到此人提到七年前的旧事才抬起头看了他一眼,那眼神,似乎有着微妙的同情。
皇帝派顾沐前去江南是什么用意,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清楚?包括顾沐让人送到皇帝手里的那些东西他也看过了,七年前这些人联合起来煳弄了皇帝一把,现在再提七年前的旧事,岂不是在往皇帝心口插刀?
只是这微妙的一个眼神,姚首辅便收回目光,又老神在在站在那里,仿佛身处的并非激烈的朝堂,而是环境静谧的茶楼。
此大臣一出口,便站出好几位臣子附和此人的意见,甚至还有人以万宏镜为例,讲他在江南知府这个位置上作出了多少成绩,可现在万宏镜的消息丝毫没有,陛下却转头让顾昭暂代了他的知府一职,所以万宏镜这样一个忠臣究竟如何了,意即皇帝千万不要让朝廷的这些忠臣寒心啊。
燕向熙听得直翻白眼,皇帝冷笑出声。
“忠臣?真是好一个忠臣,就不知道这忠臣可有将七年前的赃银寻找出来?还是他这忠臣监守自盗,私吞了这些赃银?”
刚说万宏镜是忠臣的大臣立即跪下,声称:“这是诬蔑,陛下千万不要听信小人之言。”
啧啧,顾沐都成了小人了,皇帝也成了听信小人馋言之徒。
“莫非朕在爱卿眼里,就是听信馋言是非不分的皇帝,讲万宏镜时,你要朕给你证据,结果转身就无端指责别人是小人,小人的证据呢?你倒是给朕拿一个出来看看?莫非诸位爱卿行事都是如此的标准吗?”
皇帝就是骂他们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对己待人不一样的态度,你倒是坚持到底啊。
“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想不明白就回去闭门思过半年吧,再不想明白干脆这官就不要做了,做了也是个煳涂官。退朝。”
“退朝——”
皇帝起身气唿唿地走了,抛下跪在那里的大臣不管,那大臣趴在地上身体轻颤,显然他惹恼了陛下,半年闭门思过,传出去他还要不要名声了,何况半年过去,这朝堂上还有他的位置吗?
殿上朝臣们有的同情他,有的投以幸灾乐祸的目光,有的则无动于衷,转身和其他大臣边说话边往外走,说的还是江南的事,揣测皇帝此番用意,还有那顾沐顾昭在江南到底干了些什么事。
参顾沐只是一个开始,不少大臣还没提到顾昭身上呢,顾昭被任命为钦差去负责修堤筑坝一事也就罢了,毕竟他是工部官员,又一手弄出了水泥之物,没人比他更熟悉这东西,但让他代理江南知府一位,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顾昭有什么处理地方事务的经验?江南又是上府,的确干系重要,很是担心他将江南搞得一团乱。
还有其他人么,则是盯上了万宏镜腾出来的这一位置,想要将自己人安插进去,所以就想一起出力将顾昭这代知府一位给搅了,到时各看本事。
结果连顾昭的名字还没提呢,皇帝就借着顾沐一事大骂了他们一顿。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很快传到翰林院,和顾昭同期的进士们震惊得很,顾昭和他们一同进翰林院的,可这才多长时间,顾昭都爬到了江南知府一位,尽管这是个代的,但他的品级也不差什么了。
“顾探花不是跑江南修堤筑坝去了吗?怎会又成为代知府的?”
“宋六元和顾探花关系向来好,可听顾探花提起江南那边的情况?到底背景不一样,这官位提升得就是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