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页
这次他亲自过来,除了要去分公司视察,还因为他们推出了新研发的中大型液压泵,这是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是寻求与其他厂商合作的机会,毕竟全国的车企都会来参加上海车展。
展会上,行远的液压泵果然吸引了众多国内车企的目光,许多厂商都过来跟行远打听液压泵的情况和价格。
行远这边忙着接待客户,同样在展出自卸车和市政工程车的许工机械有点坐不住了,他们又急又气,行远实现液压泵自主生产,这意味着他们手里的牌的更多了,赢面更大。
许工的人不由得又想起了他们自己的命运,如果远夏不横插一脚,阻挠他们跟凯斯的合作,他们现在应该已经从国外引进了液压系统生产线,就完全不担心行远的自产液压泵了。
不管是不是远夏故意为之,这个梁子是越结越大了。
上海车展结束的时候,除了接了不少自卸车和市政工程车订单,还跟柳汽签了一个不小的液压泵订单。
以后行远不仅可以摆脱液压泵进口限制,还成为了供应商,想想都觉得扬眉吐气。
车展期间,远夏去分公司工地看了一下进度。
上海分公司的占地面积跟越城总公司的差不多,也是4000多亩,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使用1800亩,投资120亿,预计明年能够投入使用。
这是一笔巨额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股市以及银行贷款,所以行远虽然是个盈利公司,依旧是个欠债大户。
不过远夏有信心,几年内就能够将债务还清。
临回越城之前,远夏接到了猎头公司的电话,说物色到了一名合适的职业经理人。
远夏便跟对方联系了一下,那人正好在上海,远夏便跟对方约定在上海面谈。
中国人口基数大,招工不是难事,但要招一个合适的职业经理人非常难,任何群体,精英都少,而且还是在找工作的精英,那就更少了,就算有也不一定合适。
远夏为什么不去找他上辈子的分公司总经理呢,因为那是从兴越挖过来的,如今他跟崔平生这种关系,总不好意思再去挖他的墙角。
远夏改签了机票,去面试了这位叫牛毅的人。
根据猎头公司提供的信息,这人是从美国名校留学的,在美国某世界500强企业工作过,回国后在日资汽车公司担任高管,去年从日企辞职,休息了半年后才开始找工作的。
远夏一听,汽车行业的,跟自己公司也算是半个同行,不由得还挺期待的。
面试的时候,远夏叫上了陶阳,两人一起去见面。
牛毅比远夏年轻几岁,中等个子,身材管理得不错,未见发福,看来是个比较自律的人。很自信,也很善谈,有一点给人感觉不好的是,就是喜欢在句子中夹杂英语单词,不知道是不是去美国待的时间久了,中文表达能力退化了。
可司红锦在美国待了那么多年,怎么就没说这样的夹生话。
远夏跟他随便闲聊,想知道他有什么工作经验,为什么离开原来的公司。但远夏感觉到对方并不真诚,对他过去的成绩夸得天花乱坠,但具体做了什么又说不上来,还对为什么离职说得轻描淡写,只说自己不太喜欢美企和日企的公司文化。
谈完之后,远夏也没说拒绝,只是说让对方回去等消息。
从咖啡厅出来,远夏问陶阳:“你觉得这人怎么样?”
“感觉不太靠谱。”陶阳说得比较直接。
远夏挑挑眉:“具体说说。”
陶阳皱起眉头回想了一下:“他把过去的经历夸出花来了,但他具体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又感觉不太有章法。”
远夏点头:“是吧,有点欠缺逻辑,他是技术转的管理,我觉得技术可能还行,但管理可能还是不太在行。分公司的老总可不好找啊。”
陶阳安慰他:“远总您别急,还有一年多时间呢。”
远夏说:“我希望早点找到,也好看看究竟能不能胜任,实在不行,到时候只能从总公司提拔人过去了。”总公司目前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算是陶阳,也略稚嫩了些。
陶阳说:“远总您的人脉广,就没有朋友能帮忙推荐的吗?”
听他这么一说,远夏突然就想起了司红锦,她还在约翰·迪尔担任亚太地区总裁,主要负责销售,没负责过生产,不过至少是熟知产品的,管理能力应该不错。
远夏笑起来:“你倒是提醒我了,我有点眉目了。”
陶阳笑着说:“远总有人选了?是哪位?”
远夏说:“我师姐,约翰·迪尔那个。”
陶阳认识司红锦:“您说的是司总?她倒是合适。”
远夏笑着点头:“对啊,我问问她愿不愿意来。”
陶阳给他打气:“远总加油!只要锄头挥不停,没有墙角挖不倒。”
远夏哈哈笑着拍他肩:“你说得对。”
远夏不等回越城,就打电话跟郁行一商量了一下请司红锦的事。
郁行一说:“她倒是合适,就是不知道愿不愿意来。”
“那总要试试才行。”
“那你打电话去问问。”
两人商量了一下待遇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远夏拨通了司红锦的电话。
司红锦很意外:“哟,你怎么舍得联系我了?”
远夏说:“很久没有问候师姐了,所以打电话跟师姐聊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