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行,那你快点。”
远夏做这个决定非常冲动,司海波答应得也非常冲动,一个合同都没签,就凭一个电话,几句口头约定,他就愿意帮忙筹集四十几万,两人对彼此的信任也可见一斑了。
等远夏打完电话回到会展中心。
屈文渊喜气洋洋地跟他报喜:“哥,我们又签订单了。你猜猜多少?”
远夏心头一跳,问:“多少?”
屈文渊说:“我签了一个十台的订单,小秦比较厉害,他签了个二十台的订单。”
远夏迅速一盘算,还好,没超出预算,便问:“你们签的交货时间够长不?”
屈文渊说:“够长,三个月之内交货。”
远夏暗暗祈祷,希望司海波和外贸公司那边能顺利一些,能尽快帮忙下单进货。
第三天,也陆续有人来探问情况,但是听到交货期限后,便打消了念头。
一般情况下,人们买设备都是想尽快用上,只有准备尝试一下国产设备的厂家才不会那么计较时间。
远夏倒也不担心订购的发动机会多余,因为司海波正需要电动缝纫机,卖不出去,就给司海波做。
屈文渊这两天算是把整个会展中心逛熟了,他大为震撼,作为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他被那些外国的高科技产品弄得目瞪口呆,巨大的差距让他有了严峻的危机感。
屈文渊每次看完回来,就跟远夏说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哥,我觉得咱们国家的科技产品至少落后了一百年,我们真能追得上吗?”
远夏说:“不至于一百年那么夸张,不过也差不多吧。也不用那么悲观,国家不是已经改革开放了么,需要一点时间,肯定能追上。”
“需要多久?五十年,还是一百年?”屈文渊作为一个工科生,太了解其间的差距了。
远夏想了想:“五十年以内总体应该可以赶上国际水平。”
屈文渊非常郁闷:“五十年能赶上,我都觉得非常厉害了。咱们国家好像跟世界脱了节,显得格格不入。”
远夏笑着说:“本来就脱节了,谁也不带我们玩,现在我们不是开始在积极融入了嘛。别那么悲观,当初我们那么穷,不也搞出了原子弹和氢弹,卫星不也送上天了吗?现在再困难,也不会比那时候难。只要我们这代人努力,我们的下一代就不会像我们这样了。”
屈文渊点头:“嗯。”
远夏知道他受到的冲击比较大,需要时间去消化。
秦林倒是没屈文渊想得多,他就是觉得新奇,跟刘姥姥逛大观园似的,尤其是对同类产品兴趣浓厚,一有空就跑到同行的展位去打探消息,回来给远夏汇报军情:“刚刚飞马签了个五百台的大单,我操,五百台啊,一万一一台,那是多少钱来着?”
屈文渊说:“五百五十万。我的妈呀,怎么会这么有钱!”
远夏倒是淡定,说:“应该是港商买的吧?”
秦林点头:“对。香港老板。”
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对外资企业开出了巨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外进口的产品也有巨大的关税优惠。
而国内企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尤其是他们这种爹不疼妈不爱的民营企业,根本享受不到任何税费优惠。
不过今年三月份国家推行了863计划,对重点扶持的高科技领域项目会有拨款与优惠政策,远夏正在努力往自动化方面靠,也搭一下政策优惠的便车。
展会第四天,远夏又签了两个小单,一个五台,一个十台。
第五天的时候,远夏遇到了一个大客户,这个客户来他们展位转了好几天了,每次来都要试用他们的机器。
今天他终于决定下单,一开口就是200台电动缝纫机,说是专门用来生产牛仔裤的。
远夏听见这个大单,非常心动,但他很冷静地说:“我们虽然是国内第一家电动缝纫机生产厂商,但产能有限,短期内提供不了那么多产品。”
对方问:“我们的厂子目前也正在筹建中,两个月时间你们做不出来吗?”
远夏摇头:“至少需要四个月。”
对方皱眉:“四个月也太久了点,三个月,三个月可以吗?”
远夏看着他:“我跟发动机厂家预订的发动机数量有限,你这个需要重新下单,从日本进口到国内,经过报关等程序,至少需要两个多月,有时候甚至需要三个月,我还需要将产品组装起来,所以三个月恐怕不太够。”
其实这都不是主要原因,是远夏没有钱去买发动机,他得需要时间想办法。
对方皱眉,思忖良久,虽然多一个月,但是能省七八十万,最后他咬咬牙:“那我们签四个月的合同。你们能早一天交货,就早一天交货。”
远夏点头答应下来:“可以,我们需要收取一定金额的定金。”
“这我知道。”
第69章 谈判
签下这个大单,屈文渊和秦林都高兴坏了,他们终于也接到了上百台的大单。
过了一会儿,屈文渊忐忑不安地问:“哥,咱们哪来那么多钱买发动机,需要七八十万呢。”
远夏皱着眉头:“我们做不了,肯定有人能做,那就借鸡生蛋。”
屈文渊不太明白地看着他:“借谁的鸡?”
远夏说:“有钱赚,自然有人肯借,回头等我去想办法吧。再来单子,能签就签了。”他现在虱多不痒,债多不愁,豁出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