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开学没多久,远夏就去学工部报了名,打算勤工俭学。
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家教,是给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小男孩辅导语文和数学。
学生家长是干个体户的,有门路从上海倒腾商品,钱不少挣。
但没有正式工作,被人瞧不起,所以希望孩子捧个铁饭碗,对孩子教育很重视。这年头很少有人请家教,这学生家长就请了,可见思维也比人活泛。
远夏一个星期给这孩子上两次课,周三晚上和周日上午,一次两个小时,一小时五角,一周能挣两元,一个月有八块。他把这笔收入攒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平时花销就靠国家发的每月19.5元生活补贴。远夏精打细算,每个月还能省下两三块钱买日常生活用品。
平时吃饭主要是素菜,只是每天坚持吃一个煮鸡蛋,一个星期会给自己买两次荤菜打牙祭。
宿舍里跟他一样俭省的还有肖云生和鲁丰年,其他几人则要宽裕一些,因为除了学校的补贴,家里每个月还会寄一点生活费来。
第18章 家教
星期三晚上,远夏做完家教坐最后一班19路公交车回学校。
路过轴承厂的时候,他忍不住引颈朝厂门口看,自然是看不到郁行一的,他经过这里好多次了,一次都没看到过他。
车子再次在机械厂站停下,有人上车,不过不是从前门上,而是跟司机打招呼后从后门上的。
上车的人带了件很重的行李,搬上车时非常吃力,远夏扭头一看,那不是教他机械制图的屈俊清教授吗?
他赶紧起身下去:“屈老师,我帮您。”
屈俊清正费力想把那个蛇皮袋往车上提,奈何东西太沉,他又太瘦弱,一直都搬不上去。远夏过来帮忙一起抬了上去。
车门终于关上了,屈俊清拍着发红的手掌,看着远夏,高兴地说:“是远夏啊,真是多亏了你,谢谢。你这是打哪儿回来呢?”
大一的专业课不多,机械制图是其中之一,远夏学得非常用心,他对机械图纸的理解自然跟其他人不一样,以至于屈俊清对他印象深刻。
远夏说:“我刚做完家教回来。教授坐这边吧。”
屈俊清挨着远夏坐下来,他有些意外:“你还勤工俭学了。”学校发了生活补贴,够基本生活,很少有学生还会打工,因为没那个意识,除非家境特别困难有需要的学生。
远夏笑笑:“锻炼一下。老师您是从机械厂出来吗?”
屈俊清问:“你怎么知道?”
远夏笑了:“我知道咱们学校一直跟机械厂有合作啊。刚刚又是机械厂的站台。”
屈俊清笑着说:“对,是刚从机械厂回来。你这家教收费标准如何?”
远夏没有隐瞒,如实说了。
屈俊清笑道:“倒也算合理。”
屈俊清又问起了远夏的学习生活情况,问得很巧妙,并不涉及隐私。
到站后,师徒二人一起下车。远夏又主动帮屈俊清将塑料袋搬下车:“老师,我帮您提。”
屈俊清说:“我们一起抬吧,这液压泵有点沉。我带回去研究一下。”
远夏知道液压泵是机器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国内产能有限,而且质量一般,主要靠外国进口,他装不知道:“这就是液压泵啊?机械厂还生产液压泵吗?”
屈俊清叹气:“不生产。液压泵是机器运转的核心部件,咱们国家仿国外的液压泵也有一些,但是质量和性能总是不如人意。这是从进口机器上拆下来的报废零件,我想带回去研究一下,看看咱们跟国外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到时候也可以给同学们做教学模型,毕竟图纸和实物差异巨大。”
远夏没有说话,中国从来就不缺乏像屈教授这样有理想有追求的知识分子,只可惜国门开放之后,大量进口机器和零部件涌进,过硬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将国产货的生存空间挤压得几乎没有了。
这是咱们不得不交的学费,用市场换取发展和技术,等经济发展起来了,再慢慢夺回阵地。
远夏帮忙将零件送回到教职工宿舍楼屈俊清家里。
屈俊清敲门,是师母田素英开的门,她看了他们一眼,嗔怪地说:“又是这么晚才回来,还麻烦这位小同学了。同学怎么称呼啊?”师母和颜悦色地看着远夏。
远夏忙打招呼:“师母好,我叫远夏。在公交车上碰到了屈老师。”
屈俊清嘿嘿笑:“今天多亏了远夏,不然我这把老腰可要折了。有吃的吗,夫人?给我们弄点宵夜。”
屈夫人田素英笑着说:“我去给你们煮几个鸡蛋吧。远夏同学也留下来一起吃,谢谢你帮忙。”
远夏忙摆手:“不了,老师,师母,我马上就得走,宿舍快关门熄灯了。谢谢师母!老师,师母再见!”
这时里屋突然发出一声悲怆的哀嚎:“啊啊啊,英语怎么这么难啊——”
把远夏惊了一跳。
屈俊清尴尬地拍拍额头,对远夏说:“远夏,等等,我还有话跟你说。”
远夏问:“老师请说。”
屈俊清问:“你英语怎么样?”
远夏一愣,说:“还可以。”他知道屈教授是苏联留学生,外语学的是俄语,难道教授要让自己帮忙翻译英语文章?
屈俊清松了口气,然后对着里屋大喊一声:“屈文渊,滚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