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页
净一师傅静静端详着黛玉,过了许久才开口:“敢问郡主从哪里来?”
黛玉更迷惑了:“从家中来。”
“哦?家在何方?”
“东京城林家。”
“怕不是。郡主不是东京人士,更不是大宋子民,郡主,从天界来。”净一师傅一语道破玄机,黛玉惊住了。
“师傅,你……”
“郡主不必担心,老衲不会泄露你的身份。只是时候到了,郡主还是要回天界的,留恋人间有损仙气。”
黛玉对净一师傅的身份也很怀疑:“大师又是何人?我在人间这么久,从没遇到能识别我真身之人。”
净一师傅慈眉善目笑道:“不可言,不可言。郡主去吧……”
黛玉一时问不出,便出去找娘和周先生了,反正净一师傅的庙在这里,还怕他跑了不成?以后再来问。
一回到家,黛玉便让秋儿爹去将陆清舟和李清照请来,周先生到访,故人还是要见一见的。
陆清舟为了报答周先生恩情,把从山庄带来的几本珍贵典籍送给周先生:“这些书里记着当今世上的奇珍异草,对先生或许有点益处,请笑纳。”
周先生一生最喜欢捣鼓奇奇怪怪的东西,顿时对这些典籍视若珍宝:“这些可都是宝贝,你真舍得给我了?”
陆清舟:“先生救过我的命,这些就当报答先生的。”
周先生喜不自胜:“甚好,甚好,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周先生被奉为上宾,林家好酒好菜招待。陆清舟为周先生斟了第一杯酒,先生却起身走至门口,将酒杯里的酒尽数洒下:“这第一杯当敬晏殊。”
周先生与众人的相熟是晏殊牵线搭桥,现在大人却不在了,空留遗憾。
席间,周先生提议:“不如吃完饭我们去晏府看看,或许晏夫人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黛玉经常去晏府,能帮的她都帮了,不过为了不辜负周先生的一番心意,她还是赞成提议。
陆清舟和黛玉陪周先生去晏府,清照因为私塾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路上,黛玉向周先生说起,晏殊的小女儿晏绪在清照私塾里读书,近来长进了不少。周先生点头称赞:“女子也要读书方能立世通达,像你和李小姐一样,做自在豁达之人。”
黛玉:“先生抬举了,我们也难免落俗。”黛玉想起净一师傅的话,便问周先生:“先生可知净一师傅是什么来历?”
“出家人罢了,哪有什么来历。怎么?他和你说了什么?”周先生好奇。
黛玉见周先生也问不出来,就搪塞过去:“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好奇师傅为何会出家。”
“前尘往事如过眼云烟,何必再去追问。”
“先生说得是。”
到了晏府,晏夫人正在刺绣。
下人报有客来访,晏夫人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起身端茶倒水。
周先生:“夫人别来无恙!”
晏夫人许久未见过周先生:“先生怎么来东京了?”
“来访一位故人,正巧遇见郡主,就来看看大家。”
“原来如此。先生仙风道骨,倒比从前更精神了一些。”
“夫人谬赞。一把老骨头谈不上精神。”周先生环视一周,府里确实不如晏大人在时那么有生气,一屋子的妇孺想必日子也不大好过。
晏夫人已经很振作了,每日看家顾院,教导子女,过得也算充实。官家圣恩,额外眷顾晏家满门,每月除了津贴还将孩子们的学费都补上了。黛玉也经常往府里送银钱和衣物,甚至地里新结的瓜果蔬菜她都会送过来。
只是晏夫人自从丧夫后不喜热闹,也与外面的亲朋走动得少,更不像从前举办雅集,日子过得很素清。
周先生将随身所带的银票交给晏夫人:“在下一点心意,夫人不要推脱。在下与晏大人是生死之交,大人蒙难之时在下未曾帮助,心里实在有愧。”
黛玉和晏夫人都很吃惊,周先生是方外人士,哪来这么多钱财?
晏夫人:“先生的钱我不能收。不过还是要问一句,你怎么有这么多银票?”
周先生坦荡回答:“自然是劫富济贫。放心,不是杀人放火的坏事,不过是在给富人看病时多收些诊费罢了。”
“那也是先生辛苦所得,好生收着吧。”晏夫人不肯要。
“将来府里的小姐公子都要嫁娶,就当是我为孩子们准备的嫁妆聘礼吧。”
黛玉佩服周先生想的长远,连七八年后的事情都筹谋好了。黛玉知道这笔费用对晏夫人来说确实不宽裕,便劝夫人:“先生给孩子们的礼金,夫人就不要辞了,不如收下先生的一片心意。”
晏夫人:“我知道你们是好意,已经帮了我许多,不必再如此破费。孩子们的事情将来我自有打算,先生不必让我为难。”
周先生不好强人所难,便不再说什么。
离开晏家后,周先生将银票交给黛玉:“我云游四方,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见你们。这个放在你那里,不时接济一下夫人,她或许更愿意接受你的好意。”
黛玉接过银票:“先生放心,我一定不辜负先生的嘱托,会好好照顾夫人一家的。”
周先生:“时辰不早了,我要回寺庙过夜,明日便去外地了。”
黛玉和陆清舟送别周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