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陆清舟没有性别之见,男女学徒都收,只是由男女师傅分开教。
但他自己并不教习,只做个管理武馆的闲散馆主,一有时间就去林家帮忙,深得林家双亲的喜爱。
东妞与林瑾的感情日渐亲近,林大叔和林大娘准备将两人的婚事提上日程。
林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该有的三媒六聘一样都不少。
东妞的父母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对女儿与林瑾的婚事十分满意。
婚期选在五月初八,端午之后。
家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不少乡邻和远方亲戚都来恭贺。
这是黛玉这辈子最开心的一天,家里终于有了一件喜事,东妞和哥哥乃是天作之合。
“从此我便叫你嫂子了!”黛玉与东妞说笑。
“你也是我的亲妹妹。”
姑嫂二人相处和睦,齐心协力将家打理好。
黛玉将店里烧烤、小吃的制作手艺都慢慢交给嫂子,自己也能得点清闲。
这天李清照来看黛玉。
“李小姐,快请进。”黛玉连忙招待她。
“你我年龄相仿,就叫我清照吧。”
黛玉答应,随后呈上店里的招牌菜和烧烤,她知道清照也爱饮酒,便添了一壶上好女儿红。
两个女孩子也似男儿一般潇洒,对酒当歌,其乐无穷。
“从前我在东京城里甚为寂寞,一般人家的女孩儿不会多少文墨。而我父亲教我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使我难觅知音。”李清照借着酒意说了些心里话,“如今有你,我连说话都自在了许多。”
黛玉实在有点受宠若惊,她脑子里虽有些前世的才华,但与当今第一才女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她知道在以男为尊的社会,像清照这样有才学的女子是难以施展抱负的,仍旧是被困深闺。若能有机会求问功名,必定不逊于男儿。
黛玉谦逊道:“我虽粗苯些,但也明白你满腹经纶无处施展之苦,这便是你口中的寂寞。”
清照见她如此懂自己,感到十分欣慰。
“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黛玉脑中闪过一个念头。
“与我何须客气,但说无妨。”
“既已饱读诗书,何不开门授徒?这世道不许女子考功名,难道也不许女先生收弟子吗?”
清照被她这番话点醒,也深服她有这样的见识。
“就算是权贵遍地的东京城,也仍旧有无数女孩未曾读过书。”黛玉将心中所想都说了出来。
“你说的极是,我竟糊涂了。”
“若开办一家女私塾,你既打发了时间,又能教授许多学生,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清照犹如醍醐灌顶,顿时来了精神:“就依你。不过他日我若忙不过来,你也要来帮我一把。”
“那是自然。”黛玉见清照笑逐颜开,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清照开私塾的想法得到了她父亲的支持,并将家中一处闲置房屋交给清照使用。就这样,东京城里第一家女私塾成立了。
前来拜学的女子不少,就连东妞都报名了。
黛玉笑道:“难道有我在家里教你还不够?”
“多个师父多条路,多学些总不是坏事。”东妞乐呵呵回答。
“那倒是。”黛玉很高兴看到嫂子有学习意识,或许能为她打开另一番天地。
林家的生意依旧忙碌,街面也有两家铺子模仿他们做烧烤美食,但是调料和工具并不专业,因此吃的人不多。
倒是黛玉会时常想些新花样添进菜谱,她深知不创新就会落后的道理。
将近中秋,此时的蟹是最美味的。
一大早黛玉便去湖边等着,要买渔民捕捞上来的鲜蟹。
她挑了一篮子个头匀称的蟹,拿回家做清蒸蟹。
清蒸蟹最大程度保留了蟹的鲜味,配上自己调的酱汁,味道受到家人的一致好评。
刚尝完这道菜,林瑾便进屋告诉黛玉外面有人找她。
黛玉一出门,就看见官家正在路边等她。
官家怎么来了?
她赶忙跑过去,还未等行礼,官家就说:“外面人多,不必行礼。要是方便陪朕出去走走。”
“是。”
自子瞻离京后,黛玉已经很久没有问过宫里的事。她很好奇官家怎么突然到访。
“你瞧着是比在宫里过得好,楷儿还时常念叨你。”
“皇子还好吗?”
“孩童之心,自然没有什么烦恼。只是贤妃……”
“娘娘怎么了?”黛玉焦急地问。
“她终日郁郁寡欢,心气郁结,身体大不如前。”
黛玉心里有些凉意,此刻她是恨官家的。“您明知道楷儿是娘娘的命根子,为何还任由他人从娘娘手里夺走?害得她母子分离,身心俱疲!”
官家无奈:“韩家势大,若不让皇后抚养楷儿,只怕孩子将来也会有危险。况且若皇后无大的过错,朕无权废后。”
黛玉听明白了,这仿佛是一局死棋,贤妃已被皇后拿捏得死死的。
就像侯爷说的,时机未到,所有人都拿韩家没有办法。
“您来找我可是有什么事?”官家很少出宫门,微服出行会有危险。
“你去看看贤妃吧,朕怕她……”
黛玉听着官家的语气,贤妃怕是很不好了,便答应进宫看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