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28页

      若真如赵成光所说,此宝物出自先皇私藏,被北燕知道,先帝估计会乖乖地“赏”出去。
    武力值决定一切,不是说说而已。
    只是福寿宫的梁太后很头痛。
    随着陈国公上任,昌平侯府是越发坐不住了。
    陛下更是正大光明的给陈国公撑腰,先是裁撤军中宦官,又给陈国公实权,摆明要全面整顿军务。
    昌平侯府没胆和圣上杠上,只能派崇宁长公主频繁和梁太后讨情分。
    梁太后本就看不惯昌平侯府,直接将女儿留在宫中。
    理由也很简单:侍疾。
    “太后病了?”
    “太医说是郁结于心,心思不畅。”
    想到这些天频频进宫的崇宁长公主,叶敛觉得梁太后的心情是正常的。
    饶是叶敛穿越各个时空,都不得不感叹先帝脑回路之奇葩。
    子夜忍不住吐槽道:“先帝真是命好。”
    可不是命好嘛,做了这么多糊涂事,什么事没有,自己去世了还给妻女留下烂摊子。
    要知道原主不是叶敛,先帝的妻女待遇可是不怎么样的。
    崇宁长公主嫁进火坑,没有宫中的撑腰,昌平侯府落井下石,下场会怎样。
    “去福寿殿。”叶敛觉得崇宁长公主和离或许更合梁太后心意。
    第17章 公主府
    “皇帝今天怎么有空来哀家这里?”
    “皇姐不必多礼,朕听说母后身体欠安,心中挂念。”
    “哀家年岁大了,身体多多少少有些毛病,圣上不必多虑。”
    所谓母子情谊有多少,太后和叶敛两人都是心知肚明。
    在梁太后眼中,叶敛的行为显然已经足够,以先帝生前的举动,能不迁怒后宫众人都是好的,更何况叶敛这般尊重。
    这也是为何梁太后始终未将昌平侯府的事告诉皇帝。
    告诉皇帝,让皇帝戴上忤逆先皇的帽子解决崇宁长公主的事,皇帝怎会干。
    先帝再不是,皇位也是从他手中传下来的。
    “听说母后身体不适,儿臣专门带了这尊佛像,愿母后身体安康。”
    工部的玻璃制作技术越发纯熟,达官贵人最爱的观音和佛像自是不能少。
    佛像一拿出来,梁太后疑惑道:“这佛像不像是出自宫中私库,圣上有心了。”
    叶敛没做解释,只笑道:“若能让母后高兴,便是此物的功劳。”
    “德茂,将这佛像摆到那,哀家要天天看着。”梁太后指着屋内百宝架中最显眼的位置说道。
    “皇姐这段时间住在宫中可还习惯?”
    崇宁长公主发自内心觉得这个弟弟上位后是越发难以捉摸了,忍住不安说道:“谢陛下关心,没什么习惯不习惯的。”
    “哀家身子不适将崇宁留在宫中几日,眼看哀家身体好了,再不放崇宁回去,昌平侯府该来福寿殿要人了。”
    “皇姐本不是普通妇人,留在宫中时日多些也碍不得事。母后身子未好,朕政务繁忙,皇姐不妨多留在宫中几日,好好陪陪母后。”
    叶敛非但不是要赶人,反是想留人。
    昌平侯府和莱国公府不同,叶敛并不打算放过。
    莱国公府是烂泥扶不上墙,但好歹人家好端端在墙角蹲着,昌平侯府就不一样了,什么都要掺一手。
    先帝母家又如何,若加上叛国的罪名,先帝在世都救不了他们。
    没错,陈国公入枢密院后发现的问题不计其数,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贩卖军粮。
    而且是向戎狄关外贩卖。
    克扣自家粮草卖给敌人,这妥妥的嫌弃脑袋太沉了。
    在真正发作昌平侯府前,叶敛要做的便是将崇宁长公主□□。
    别看梁太后现在如此厌恶昌平侯府,若是昌平侯府面临抄家灭族的大祸,波及到崇宁长公主,她绝对不会置之不理。
    在叶敛看来,崇宁长公主和梁太后已然是牺牲者,既然早晚将崇宁长公主摘出去,不妨提前些,还能卖太后一个面子。
    梁太后也被叶敛的话说的一愣,然后反应过来,“皇帝说笑了,崇宁既是已经嫁出去,哪里有久留娘家的道理,即使是公主又如何。”
    “公主本就该住在公主府,何况驸马是入赘皇室。”
    崇宁长公主听到这话不禁苦笑,刚想说话,却被梁太后摁住。
    “昌平侯府是先帝母家,崇宁为父尽孝哪能有那么多讲究。”
    梁太后饶是涵养过人,提到这个都不禁表露一二。
    “国法在前,家法在后,父皇的做法恐怕有失分寸。皇姐为尽孝留在昌平侯府,其余公主岂非不孝。况且驸马入赘,该孝顺也是孝顺先皇和母后。”
    叶敛皱眉道,“正好正阳街有一座景宗时期的公主府,虽久未修缮,但距宫中不远,离昌平侯府也不远,便赐给皇姐做公主府吧。”
    崇宁长公主一下被这个馅饼砸住还有些晕,忍不住看向太后。
    梁太后虽不知圣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应却极快,“崇宁还不向圣上请罪,怎能不顾国法,即日便搬回公主府去。’”
    “是臣无礼,谢圣上恩典。”
    梁太后对叶敛说道:“先帝一心尽孝,哀家也是糊涂,只顾着崇宁,忘了国法,多谢陛下提醒。”
    “既是国法,谁都不能有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