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策略 (一)
“登善,你做的不错,我很欣慰。”李信等阿史那明离开之后,对褚遂良说道:“让你提前来,是我做出的最英明的决定。”
“多谢大都督信任。”褚遂良心中一喜,李信的信任是他最大的收获,虽然李信的基业处在初创阶段,可是这能让褚遂良有发展的平台,这让褚遂良心中跟感动。
“大都督,战乱已经平定,不如大都督今夜就宿于宫中,本王也好与大都督好生商议,如何对付城外的铁勒人。”麴伯雅面带笑容,对李信李信说道。
“不必了。今夜发生的事情太多了,高昌王主要的人物就是维持国内之事,不能让铁勒人有可乘之机。不然的话,就算我与阿史那民联手,恐怕不但不能击败铁勒人,甚至连高昌国都有可能发生危险。到时候,高昌王的王位恐怕都要丢掉了。”李信想也不想就拒绝道。在陌生的地方,他相信的还是自己的士兵,而不是高昌王。甚至他还从高昌王的眼睛中看出了一丝敌意。
“既然如此,下官待大王送大都督。”麴仲文听了之后,赶紧接过话来。
“好。”李信好奇的看了麴仲文,又看了旁边面色阴沉的麴伯雅,心中一阵好笑,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就多谢左卫将军了。”
2℃,“左卫将军,如今安在成叛乱刚刚剿灭,军中无人,左卫将军还是安抚一下军中要紧。”旁边的宇文蓉忽然说道:“大都督乃是皇上所派,还是由大王相送吧!”
“呵呵,既然如此,倒是下官说错了。”麴仲文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低声说道,心中却是一阵冷哼,他如何不知道,宇文蓉根本就不想让自己接触李信,以免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这?”麴伯雅没想到自己的王后会这么说,不过,他却是不曾想过自己送李信,毕竟自己乃是高昌国的国王,李信不过是一个大都督,就算在大隋,自己是国公,李信是侯爷,一个李信也配自己相送的。
“不用了,不敢劳高昌王大驾。”李信目光中一道寒光一闪而没,笑呵呵的说道:“登善,我们走吧!去城外大营。”
“是。”褚遂良却是不满的瞪了麴伯雅一眼,在十八骑的护卫下,出了王宫,朝城外的大营而去。实际上李信率先赶到,长途跋涉早就疲惫不堪,厮杀了一夜之后,根本不想与麴伯雅等人谈下去,对于他来说,麴伯雅不过是没牙的老虎,老老实实的也就算了,若是想出点什么幺蛾子,他不介意在立上一个高昌王,只要这个高昌王效忠于大隋就可以了。
“大王,你。”宇文蓉看出了李信心中的不满,有些不满的望着麴伯雅。
“不过是一个寿阳侯而已,公主太高看了,这里是西域,不是中原。我乃是朝廷敕封的弁国公,他李信能奈我怎样?”麴伯雅皱了皱眉头,说道:“你也是朝廷敕封的公主,是我高昌的王后,李信不过是部下,朝廷需要高昌,也唯独只有一个高昌,可是却有无数个西域大都督。若是我高昌投靠了突厥,李信的数万大军就会葬送在这里,李信是求着我们的。”
“你。”华容公主听了之后面色大变,忍不住冷哼了一声,不屑的说道:“以前我是公主,现在我却是杨家的公主,在我西域,称王者唯兵强马壮尔!你虽然是高昌国国王,可是你手中已经没有任何兵马,高昌国也不是只有大王一个可以继承国王之位,李信完全可以找一个人替代你,只要这个人忠于大隋就可以了。大隋需要的是高昌,而不是高昌国王。”
“一个小小的李信不过如此,能将我如何?”麴伯雅想到自己的计划,心中却是没有将李信放在心上,李信若是支持自己的话,或许还能让他安全的回到兰州,若是不老实,他不介意将李信留在西域。相信大隋不会因为一个李信而将高昌推向突厥的怀抱。
“大都督,这个麴伯雅好像没有将我们放在心里啊!早知道这样,就不应该救他们。就应该一铁鞭打死他,随便找一个人来做高昌王都比他好。”尉迟恭骑在马上不满的说道敖。
“就你话多。”李信也是面色阴沉,麴伯雅的态度让他惊醒了,不过却没有放在心上,正是如同尉迟恭说的那样,若是真的不行,李信不介意换上一个高昌王,现在距离隋朝灭亡也没有几年了,西域远离中原,想要知道高昌换了国王,也是在半年之后了,仔细操作一下,隐瞒一年是没有问题的。一年的时间,足以让李信的势力翻一番了。
“大都督,属下倒是认为这是一个机会,这段时间,虽然有西域其他国家送来的粮草,但是粮草多少都是不一样的。突厥最多,铁勒次之,而我军是最少的。”褚遂良低声说道。
“看样子,我大隋远离西域,他们都已经忘记了当年的吐谷浑是怎么被我大隋所灭的。”李信声音很平淡,但是周围的人却是感觉到杀机。
“铁勒大军现在在哪里?”回到中军大帐之后,李信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高昌国西百里处。”褚遂良赶紧说道:“虽然大都督对付的兵马兵马乃是仆骨歌滥拔延麾下的数万兵马,但是实际上都是在西域而已,其他的突厥人却是对付的是铁勒本部,他们要进攻阿尔泰山,难度比我们要大的多。属下怀疑阿史那明恐怕是做不了主,是要禀报三弥山的。”
“这么大的事情,他肯定是要禀报射匮可汗,只是射匮可汗如今兵强马壮,听说铁勒的契苾歌楞与乙失钵两人已经取消可汗的称号,这两个家伙胆小的很,我担心的是他们会彻底的投降突厥人,这样一来,我们就会陷入两面夹击的状态。依照我们现在的兵力,只有被别人吃的份。”李信有些担心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