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14章 大师级书法

      陶钵是什么意思呢?原著小说中,随着满清的倒台,白鹿书院也渐渐走向没落,学子们纷纷离开白鹿书院,到城里甚至到外省投考各种名堂的新式学校,最后朱先生不得不关了白鹿书院。
    新来的县长仰慕祝先生的名声,请他去县里出任县立单级师范校长,结果干了不到半年,朱先生就向彭县长提出辞呈。
    彭县长大惑不解询问原因,朱先生自嘲地说,“原因在我不在他人。我自知不过是一只陶钵。”
    彭县长一时解不开,朱先生解释说,“陶钵只能鉴古,于今人已毫无用处。”
    朱先生道德水平几乎无可挑剔,在白鹿原、滋水县乃至整个陕西都有不小的声望,从他接受南方邀请前去讲学来看,他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
    然而这种声望是旧时代带来的,要是早生百余年,他未必不能成为大儒,只是如今恰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旧时代的遗留终究会被淘汰。
    遇到大事他责无旁贷,帮着县里禁烟,能顺应形势号召剪发放脚,小鬼子来了,也勇于抗争。
    然而他终究不是杨度那样的人,到了晚年还能与时俱进,他的思想已经被儒学所禁锢,再也吸收不了新东西了。
    “先生说的是,不过学生还有一点不解,西洋人的洋布远渡重洋运到西安,竟然比我们当地的土布还要便宜,要是咱们国家也有这样的技术,似乎可以让更多老百姓穿上暖和的衣裳,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自打清末开始,抵制洋货的风潮就从来没断过,然而能坚持下去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洋货比国货质优价廉,普通老百姓自然难以抵挡这种诱惑。
    到了现代社会也是,当年抵制日货喊得多凶?可等到国产质量上去之后,反倒没什么人喊了。
    “学生又看那亚美利加国,平均一名农夫每年竟然能生产两千多斤粮食,养活一家五口绰绰有余。”
    “我爹和鹿三哥是白鹿原有名的好手艺,一年忙到头,倒也能超过这个数,可要是算上我娘还有我,我家每口人每年可打不了两千斤粮食!这又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说机器大生产啥的,朱先生可能没有直观的感受,但要说起种粮食,朱先生还是清楚的。
    “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朱先生也只能用自己惯用的歌谣来回应。
    乡间无论贫富的庄稼人都把这句俚语口歌当经念,当某一个财东被土匪抢劫了财宝又砍掉了脑袋的消息传开,所有听到这消息的男人和女人就会慨叹着吟诵出这句话来。
    只是他们在兴味十足甚至幸灾乐祸一番之后,很快就置自己刚刚说过的血淋淋的事例于脑后,又拼命去劳作去挣钱去迎接催命的鬼去了,在可能多买一亩土地再添一座房屋的机运到来的时候绝不错失良机。
    李明浩第一次对朱先生的话摇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要是老百姓连过好日子都不敢想,那只能说这世道出了问题!”
    “嘉轩!”朱先生站了起来,眼神里有欣慰也有惶恐,欣慰的是这番话没有违背关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而惶恐的则是这番话在如今这年头说出去是有风险的。
    “先生,我知道,这些话我也就在你面前说!等到了关中书院,我也会自己琢磨,有琢磨不明白的地方就回来问你!”李明浩知道他担心什么。
    “你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样子!是真心想做学问的,不是把学问当做升官发财的敲门砖!我这儿随时欢迎你回来。”朱先生眼中的惶恐消失了,眼睛里只剩下欣慰。
    从日后他支持剪发、放脚来看,朱先生是一个既保守又开明的读书人。
    虽然他不一定赞同李明浩刚才的说法,但作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对自己的学生里出了一个勇于探索的人倍感欣慰。
    翌日清晨,李明浩行礼告别,朱先生站在白鹿书院门口目送他远去,直到他的身影彻底消失,方才转身回了书院。
    回到家里,把朱先生的话转述给白秉德,白秉德没有丝毫犹豫,“去,明天我就送你去……在外面莫乱花钱,但是也莫委屈自己,该花的钱就花!”
    “你二姐夫在西安,你知道他住那儿,要是遇到啥急事,就去找你姐夫帮忙!”白嘉轩的二姐夫是个皮匠,住在骡马市附近,距离书院倒不是很远。
    “记住了,要是放假我就回来,实在没时间也会给家里写信,你们在家也要照顾好自己!”
    当天晚上,白秉德让白赵氏翻出了自己最好的衣裳,又让鹿三把牛车擦了好几遍,既然要送孩子入学,那就得穿得体面点,免得孩子被人笑话。
    第二天早上,鹿三赶着牛车,车上装着李明浩的被褥、衣物、给老师的礼物,不紧不慢地前往西安城。
    今天路上挺顺,没遇到啥事儿,中午就到了关中书院门口,递上朱先生的名帖书信,门子看了不敢怠慢,马上进去通报。
    约莫一刻钟后,他带着白秉德跟李明浩进去,到书房门口停下,“你们稍等下,这些天来书院求学的人不少,刘教习正在和新来的秀才说话,等他出来你们就能进去了。”
    朱先生的信是给关中书院眼下的教习刘光贲写的,刘光贲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天阁村人,和朱先生同为关学遗脉,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陕西维新派领袖,与康南海并称“南康北刘”。
    只等了一小会儿,书房里走出一对父子,孩子的年纪看上去跟李明浩差不多,俩人对望一眼,都有几分惊讶,估计是都没想到能遇到像自己一样年轻的新秀才吧。
    李明浩连忙行礼问候,与此同时,脑海里传来了系统的提示音,“叮,签到于伯循成功,获得技能,大师级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