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降旨赐婚
行军的途中难免枯燥乏味。
不过吕方前世就孤独惯了,只是瞧瞧路边的风景,听着些许鸟叫,倒也不觉得有多难熬。
十里一歇。
午饭就是干粮。
下午四点就得开始扎营。
大军行进的速度比吕方想象的要慢许多。
不是在急行军的情况下,当真是如同龟爬。
……
上京城皇宫。
不管何时看,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亦或是夜色沉沉、灯火通明,这大渝境内最为奢华、庄严且繁复的建筑群总是在这些本该有的气息外,还透露出深沉的神秘。即便是那些日日进出皇城的当朝贵胄,每当走进这里,心里也不免要凝重几分。
而御书房,又则是这皇宫中最为深沉之处了。
御书房内无小事。
大概唯有当今的皇帝梁翰民才能在这样的地方淡然处之。
又是深夜。
梁翰民还未安寝,老太监一如既往在旁陪侍着。那腰,好似很少有伸直的时候。
要是吕方看到,估计心里会要嘀咕句,常年这么弯着腰,就不怕腰间盘突出?
书案上有数叠水果。
都是那些个后宫的娘娘、嫔妃们送来的。
只可惜,人都被拦在外面,没能进得去御书房就被打发回去。
除去这些新鲜水果,就是奏折、笔墨砚台。
梁翰民着实是个勤政的皇帝。
此时他已经批阅过一沓由尚书省以及各地呈上来的奏折。
兴许是实在觉得发了,忽地摇摇头,将手中的奏折放到旁边。目光落在那沓密奏之上。
正经奏折和密奏,那就相当于是新闻和花边新闻的区别。
对于梁翰民而言,密奏无疑要更为有趣些。
也能满足他这个皇帝的掌控欲。
譬如哪方封疆大吏又在暗中纳了个外室,哪位封疆大吏的亲戚又如何如何等等。
这些可并非是空穴来风。
打更人、吴钩呈上来的密报,必然都是有凭有据的。不像是那些清贵谏官们,多少有些听风便是雨。
但梁翰民自然不至于为此生气。
他见得太多了。
早已养成不是见到什么人神共愤之事,便喜怒不形于色的胸襟城府。
“有趣……”
“有趣……”
接连看过十余本,梁翰民的精神似乎好了些许。偶尔会点点头,嘴角带笑。
“徐玉文的夫人很有趣嘛,竟然因为徐玉文偷偷纳了个外室,就找上门去和那外室差点扭打起来。呵呵,徐玉文这回丢人可是丢大发咯……”
老太监腰弯得更低,“皇上所言甚是。”
他懒得点评。
因为他知道皇帝也没想让他点评什么。若要他点评,会直接开口说。
不过却是知道,徐玉文最近怕是要有好事临身。
听皇帝刚刚的语气,对他态度似是不错。
徐玉文此时是何官职来着?
好似前两年才放任出京,到潼川郡任了个副节度使之职?
想想,老太监还是加了句,“徐大人本是才子,才子风流,倒也无伤大雅。”
梁翰民轻轻点头,又轻笑,“可惜娶了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夫人。”
老太监不说话了。
徐玉文的夫人,可也是来历不小。
梁翰民只随意又将这封密奏放到旁边,打开下一封。
刚看,眼神便凝聚了数分,双眉微皱。
但很快又舒展开来。
随即冲着老太监道:“荆南郡吴钩密报,八月十四晚,吕方和永乐郡主、荣王世子于沿河街游玩。荣王世子很快离去,于花船上寻欢。永乐郡主与吕方言谈亲近,荣王府中武师拿下吕方。其后,荣王亲手废除吕方修为。”
老太监眼神微微动了动。
在这个房间里,荣王,可一直都是个较为敏感的话题。
他稍作斟酌,抬头看向梁翰民。
梁翰民幽幽道:“你且说说,朕这弟弟是何想法?”
老太监道:“皇上早已向荣王说及有意给永乐郡主赐婚之事,荣王此举,应是担心在荆南郡内引起流言蜚语吧……”
梁翰民却又不说话了。
世人都当他只是疑心重重,连自己的亲弟弟都防范着。
但这世间,又能有几人比他更了解自己这位弟弟的秉性?
十数年前那件事情,他不信荣王心中会没有怨愤。
而锦衣白袍,当年凭借手中长枪斩杀不知多少成名高手,冲穿多少敌阵的人,又真会心甘情愿忍气吞声?
他这个弟弟,要强,坚毅,且文才武略都要在他之上。
他,不得不防呐……
沉默了半晌,梁翰民道:“明日记得提醒朕,给永乐郡主降旨赐婚。”
老太监心里微动。
到底还是要降旨赐婚了吗?
但在这件事情上,他是不敢多言半句的,只是点头答应,“是……”
皇帝要给永乐郡主赐婚,又不是一时兴起。
荣王虽离开朝堂多年,但在军中威望仍然甚大,更是还掌握着打更人这个重要衙门。
永乐郡主的婚事,又岂能容得荣王府做主?
虽荣王历来忠心耿耿,但若真要寻到个门当户对的得力殷勤。在朝廷上也有了话语权,可就说不定了。
听说苏宰的孙子苏愈等些京城俊彦还想追求永乐郡主,真是……年轻人不懂事啊……
看到这,梁翰民也不再看那些密奏。
又重新拿起那些各地大员的奏折。
……
吕梁、吕方带着大军从辰州城赶到衡州境内就足足用了三天的时间。
不过衡州官吏已经闻到风讯,在大军刚刚到达安人县境内时,衡州知州等官吏便匆匆赶来。
大军在安人县城外止步。
吕梁下令全军扎营休整,继而带着吕方等人拍马上前。
“下官衡州知州何尚明,见过招讨使大人。”
“下官……”
衡州以及安人县十数名官吏给吕梁见礼。
吕梁翻身下马,轻笑道:“有劳诸位大人远迎了。”
“应当的,应当的。”
看着已经有五十多岁年纪的何尚明连连道。
紧接着又说:“招讨使大人舟车劳顿,还请快快入城吧,下官已略备薄宴,到席上再和大人禀报山匪之事。”
他们此前就已经收到吕梁的信,让他们下达告示,警告那些山匪。
如今衡州境内的山匪自然也是有些变化。
有些就此下山,有些销声匿迹潜藏下去,但也有不怕死的集聚起来,似是要和剿匪大军刚一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