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991章 相见恨晚

      不过就算是吴蜀重修旧好,而且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双方一直维持着一个极为稳定的关系,但却并不意味着,蜀人可以忘记曾经的伤痛。
    尤其是蜀国一直以来,都是荆襄派系的势力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和姜维一样,都有着眷恋故土的情结,恢复荆州,荣归故里,一直是荆襄人最大的梦想。
    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
    姜维此番前往永安,就是认为这个机会或许将会来临。
    虽然说蜀吴同盟还在持续着,姜维不太可能背弃当年诸葛亮联吴抗魏的战略,趁着吴国有难,在背后捅上他一切,但如果吴国灭亡了,这个盟约还有效吗?还需要蜀人来遵守吗?
    这显然不是什么问题,吴国如果真得灭亡了,那么吴国的地盘便是尽归魏国所有,这时候姜维再派兵进入荆州,便是与魏军交战,从魏军的手上,把荆州给夺回来,倒也不算是背盟弃约。
    当然,搞政治的人,又怎么可能会被一纸盟约所束缚呢,如果姜维志在夺取荆州,那他肯定会选择在他认为最为合适的时候来动手,而不是非得等到吴国覆灭之后。
    这里面没有什么关乎道德与否的问题,姜维也不是那种迂腐的人,政治斗争永远只有利益二字,所谓的仁义道德,所谓的信用,永远是排在利益之下的。
    如果没有魏国这样的强敌存在,蜀吴两国或者早就兵戎相见了,姜维亲自到永安来,其实就是在等待一个最为合适的时机。
    汉中前线远离吴境,就算有什么事发生,那也是鞭长莫及的,只有身处于距离吴国最近的永安,姜维才能适时地掌握局势的变化,谋求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永安处于益州的最东面,又称白帝城,永安城中,还有一座行宫,那就是当年夷陵之战时,刘备败逃到了白帝城,一直到病逝,就没有再离开过永安宫,或许是刘备心中有愧吧,无颜去面对成都的父老和群臣,亦或许是刘备对荆州的眷恋,尽管收复荆州无望,但能呆在离荆州最近的地方,和自己两位死难的结义兄弟离得最近,也是他弥留之际最大的一个心愿了。
    关羽是死在麦城的,张飞虽然死在阆中,但他的人头却被叛将范强张达带到了东吴,关羽张飞与刘备有结义之情,数十年追随刘备,生死不渝,忠贞无二,刘备一生韬光养晦,临死之时却是冲冠一怒,可见兄弟三人的情谊在他的心中是何等的珍贵。
    永安是由荆州进入益州的咽喉要冲,当年刘备入蜀之时,走的就是这条路,而且是堂而皇之进入的,所以谈不上有什么难度,如果真要是攻打这座要塞,那怕有十倍的兵力,恐怕都是枉然的。
    永安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它背倚高峡,前临长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当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益州北有剑阁之险,东有夔门之雄,可谓是占尽了地利之势,所以蜀汉在三国之中最为暗弱,但却一直却是安然无恙,显然和这两道雄关险隘是分不开的。
    姜维这次到永安来,是带着两万人马来的,原来驻守永安的人马,大约是一万余人,阎宇走的时候,并没有带走一兵一卒,全部给姜维留了下来,如此一来,永安的守军,一下子便激增到了三万人,如此规模的配置,在永安的戍守上面,还真是第一次。
    以前戍守永安的兵力,寻常只有几千人,大概也是蜀汉朝廷认为这里易守难攻,派太多的人马驻守,只是耗费钱粮而已,所以一再地裁减守军。
    直到孙綝当政之时,吴国朝野大乱,荆州牧施绩有心借用蜀国的兵马对付孙綝,所以刘禅才给阎宇增调了五千人马,让永安的守军兵力过万,只不过后来孙綝被诛,施绩的计划也就流产了,但永安的守军却一直维持着万人的规模,没有变动。
    如今这支军队归属于姜维的麾下,姜维到达永安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巴东太守罗宪找来,向他详细了解了永安及吴国那边的情况。
    罗宪在巴东任职的时间,比阎宇要更长,所以他对永安的情况比任何都熟络,包括吴国荆州方面的消息,罗宪都十分的灵通。
    姜维与他畅谈了几天几夜,对罗宪十分的欣赏,之前姜维一直在汉中,对于永安这边的人事情况并不太了解,虽然他知道罗宪是巴东太守,但一直以来却是无缘相见的,这次能够促膝长谈,让姜维也是大为感叹,罗宪确实是有一位有胆有识的卓越将领,只可惜一直屈居于阎宇的麾下,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
    蜀国地域狭小,人口稀少,自从关张赵马黄这些名将去世之后,可谓是将星凋零,而魏国那边却是人才辈出,将星云集,出现这种局面,姜维也是很无奈,人口的基数决定人才的数量,蜀国在这方面显然是竞争不过魏国的。
    姜维这些年来已经在刻意地提拔一些年轻的将领了,让他们有机会担任重要的职位,像傅佥、蒋舒、蒋斌、王舍等人,只不过蜀国人才凋零,后继乏人的局面一直也未能得到改观。
    如今姜维到了永安之后,才发现罗宪过人的军事才华,不禁是大为感叹,不过当前并无战事,亦无功勋可立,姜维也不可能凭空来提拔罗宪,只是授予了罗宪一个大将军参军的头衔,让他在兼任巴东太守的同时,参与到军事管理层来,成为了姜维得力的左膀右臂。
    罗宪也认为,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如果一旦吴国那边有变,蜀军应当不拘泥于盟约,主动出击,只有拿下荆州,才能彻底地扭转益州固步自封的局面。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姜维感叹之余,将罗宪引为心腹,大有相见恨晚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