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窑子开张了(H) 乱仑系列(未删节) 长日光阴(H)

第1670章 谁之过

      潼关的失守导致了整个关中防线的彻底崩溃,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潼关是关中诸防线要塞之中距离长安最近的一个点,直线距离只有两百多里,邓艾占领潼关之后,并未做过多的停留,便挥师西进,直扑长安,意图直接端了司马昭的老巢。
    消息传来,整个关中一片慌乱,人人自危,局势瞬间便失控了。
    司马伦得到潼关失守的消息要比长安稍快一些,毕竟从蒲坂津到潼关,只有几十里的路程,自从司马亮调防到了潼关之后,司马伦便隐隐地有些担忧。
    因为司马伦很清楚,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经验上,司马亮都难以胜任潼关督这个职务的,司马昭为了一己之私欲,将关中的防御体系置于了险地,这让司马伦甚为头疼。
    本来就已经是多事之秋了,司马昭为了消除异己,更是不择手段的攫夺权力,无疑让关中的局势变得雪上加霜,难以为继。
    其实胡奋也并非是司马伦守潼关的理想人选,但如今司马氏将星凋零,司马伦也只能是矮子里面选将军,勉强地让胡奋来担任潼关督,负责把守关中的东大门。
    司马昭倒好,他认为胡奋是司马伦的人,所以干脆弃之不用了,改派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司马亮前去都督潼关防线,而司马亮的对手,可是身经百战的邓艾、马隆和牵弘,随便拎出一个来,司马亮也不可能是其对手,所以司马昭此举,无疑是将司马家族推入到了火坑之中,司马家族以及司马昭刚刚篡夺的帝位,也将会落入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但是明知情况危急,司马伦却无法采取相应的手段,也没法向司马昭建言劝谏,因为司马昭这次调防的举动,分明就是针对他的,司马伦如果不想和司马昭起冲突,只能是选择沉默。
    内忧外患之下,司马伦也只能是选择了隐忍,他深知一旦自己和司马昭起了冲突,只会加速司马家的败亡之势,曹亮正巴不得他们窝里斗呢,这样曹亮正好坐收渔翁之利。
    只可惜司马伦的隐忍和退让并没有换来一个好的结果,司马亮到任之后不久,潼关就失守了,司马伦最为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根据传递回来的消息,潼关的失守和司马亮的贸然出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是因为司马亮贪功冒进,中了邓艾的埋伏,导致出击的两万晋军连同司马亮本人一起有去无回,潼关的防御力量锐减,再加上了没有了主心骨,所以潼关的失守完全在情理之中。
    这就是有经验和没经验的区别,司马亮从来没有参过战打过仗,就算他从小熟读兵书,也充其量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和邓艾这种战场上的老油条根本就没法子相提并论,中了邓艾的诡计,只能说是司马亮的愚蠢,怨不得别人。
    邓艾的这个诱敌之计,也不是摆了一天两天了,胡奋虽然不算什么赫赫名将,但他最起码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胡奋把守潼关的几个月时间,一点问题也没有。
    可轮到了司马亮,这才到任几天啊,就把潼关给丢了,自己也深陷囹圄,整个关中也陷入了一片绝望之境。
    表现上看是司马亮葬送了司马家族,葬送了大晋的江山,在究其原因,司马昭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其实从司马昭杀兄弑帝篡权登基之时,就已经埋下了司马氏覆灭的祸根,今天的局面,就是司马昭一手造成的,司马氏真到了亡族灭种的地步,也是司马昭一意孤行的后果。
    司马伦不禁是懊悔万分,如果不是他对司马昭一昧地姑息迁就,一昧地妥协退让,在司马昭刚称帝的时候,就旗帜鲜明地去讨伐他,也不会出现如今的这种局面。
    司马伦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对司马昭一再地忍让,但换来的,却是司马昭的得寸进尺,此刻潼关失守,司马伦才发现自己真得太天真了,他得为自己的年轻幼稚而买单,一昧的妥协退让并不能换来司马家的安宁,反倒是促使司马家更快地走向了灭亡,固然司马昭得承担大部分的责任,但同样司马伦也是难辞其咎啊!
    钟会原本在前线督战,与魏军展开着厮杀,但听闻到潼关失守的消息,钟会也是大吃了一惊,赶忙地赶回了临晋关,与司马伦共商大计。
    因为钟会很清楚,潼关的失守就意味着整个关中防线的崩溃,那怕他们在蒲坂津打得再出色,也完全是无济于事的,如今之计,再坚守蒲坂津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钟会找司马伦便是商议撤军大事。
    现在的形势确实是严峻无比,司马伦和钟会的脸上都看不到一丝的笑意,司马伦将诸将都召到了中军帐中,帐内的气氛极其的压抑,诸将就连大气也不敢喘上一声,仔细地聆听着司马伦的命令。
    司马伦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潼关的失守,让他一手炮制的关中防线形同虚设,而且此刻羊祜所率的魏军中军团,正死死地缠着他,司马伦就算是想要全身而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司马伦召集众将前来,并不是商讨撤离蒲坂津之后的事,而是商讨如何稳妥的撤军方案。
    现在的形势,晋军在蒲坂津被魏军死死地缠着,晋军想要脱离战斗,至少也得付出不小的代价才行,如果被并州军一路尾随的话,他的这十万大军,全部能逃出生天,决非易事。
    司马伦最为忌惮的,就是魏军的骑兵,他之所以能在蒲坂津的扼制住魏军的骑兵部队,那是因为在临晋关一带,司马伦大挖壕堑,斩断了骑兵部队的机动路线,这样才使得魏军的骑兵优势无法发挥出来。
    可晋军一旦撤离临晋关,他们就没有能力再来阻挡魏军的骑兵了,以魏军骑兵的速度,追上逃亡的晋军,那不过是须臾之间的事。